闽南音乐表演衍变与古今美学文论之反思
——以泉州南音表演为例
2016-03-02林纯纯
林纯纯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教育系,福建 泉州 362000)
闽南音乐表演衍变与古今美学文论之反思
——以泉州南音表演为例
林纯纯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教育系,福建 泉州 362000)
在闽南音乐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当属南音(南曲),这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至今还使用着上古乐器及原始独到的唱腔,保留着千年的唐风遗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表演方式越来越显得受制于传统历史的局限性,难以在现代社会得到有效的立足和发扬光大。通过对古代传统美学文论的研判和借鉴于西方美学理念的反思和实践,将有助于推陈出新,促其更具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泉州南音;表演形态;古代文论;美学理念;借鉴反思
0 引言
近阶段以来,许多音乐学者都在致力于闽南语地区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并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所呈现的论文已达数百余篇,研究对象诸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等,并有多本同类专著陆续出版,因此对此类音乐之研究已不算旧题。而对于闽南音乐表演衍变的美学思考却少有人问津,因而本文拟对此内容进行探讨,抛砖引玉。
1 泉州地域古今音乐文化艺术的发展简述
闽南地处我国东南之地,属丘陵地带,明代洪武二十五年设立泉州府、漳州府,现台湾地区,粤北潮汕地区都属闽南语系,而东南亚诸多国均有众多闽南人的后裔,因此闽南语系范围甚广。
唐代是我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唐帝国其时可谓世界最强国,不管在经济还是艺术或是军事上,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唐朝时的音乐艺术不仅很好地传承了汉代遗风,同时融入了西域风情,最典型的就是增加了许多演奏音乐时使用的乐器,如胡琴、琵琶、扬琴、唢呐等,大大丰富了音乐表现能力。
泉州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在唐代,它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外产品交易海上港口,因此它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起点”。泉州作为唐代的主要对外通商港口,不仅在经济上十分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如琵琶这样的外来乐器在当时便融入进地方戏曲音乐里。至今泉州地区演奏地方戏曲时,所演奏的琵琶还是保留了唐朝时的横抱样式。
到了宋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分为北宋、南宋,两宋整体重文轻武,在其存在的三百多年里,不断与北方异族政权交战,公元1127年北宋被女真政权金所灭,后退守江南,在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在武力上虽然屡遭失败,但在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宋代应算是中国历代中最有实力的一代了。在经济建设方面,兴建了许多内河、沿海港口,扩大对外出口贸易,其中包括丝绸、茶叶、瓷器、手工品等,当时经济之强盛名扬海外,使得众多欧洲、西亚、南亚、东亚等地的商人都纷纷来访与交流。文化艺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及至于元代时期我国的戏曲艺术达到了鼎盛。泉州当时的戏曲艺术在其时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许多经典的曲目均为当时所作,由于与外界通商的缘故,使得当地的戏曲音乐在曲调上逐渐与江南其他地区的戏曲曲调有了较大的区别。
及至明代我国的经济与对外影响力比前朝更胜,私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也得到了更大的解放,明代时泉州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清代,中国诞生了像京剧、越剧这类新戏,泉州当地的梨园戏则在传承了唐风精髓外,也拓宽了诸多的剧目,市井文化、世俗文化的题材更多地出现在了这一戏曲中。
在闽南音乐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当属南音(南曲),被众多海内外的学者称为中国音乐中的活化石。至今还使用着上古乐器及原始独到的唱腔,保留了千年前的唐风遗韵,且影响力遍布整个东南亚华人居住地。
2 以古代美学文论研判南音表演形态的衍变
谈到闽南地区音乐的起源,要从晋代开始说起。在晋之前,闽乃南蛮之地,人口较少,自东晋起,有大量中原地区的百姓开始迁徙至此,在泉州地区定居,大多是山西与河南的百姓,所以后来就有了“晋江”、“洛阳江”之说。这些迁来的中原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中原音乐,在与当地音乐交融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闽南音乐前身。公元885年王潮、王审之两兄弟率军入闽,带来了唐代“大曲”。“大曲”在泉州地区的传播,并与前期闽南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现今“南音”的形态。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涌现的许多学者对音乐的审美都有着一定的见解,同时也留下了相应的文论,这些美学文论对当时的音乐创作与表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泉州地区作为闽南文化的前沿,在音乐发展上确实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宋时期,南音正处于形成期,大多曲种与戏种的演出内容趋于中原地区一致,如曲牌就与唐代大曲大致相同,其演出的剧目也与当时宋代时期中原地区所流行的剧目相同,如南音演出的剧目里也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这样的名剧。
在宋时期的南音在审美上注重天人合一。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曾在《乐上》一文中谈到:“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谈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燥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他认为动听的乐声应该是恬淡并且不伤人,平和而又不放纵,这样的乐声入人耳后,会使人感动,并且能使人恬淡且平和。而宋时的南音曲风正是如此,在演奏器乐方面使用的主奏乐器是尺八(现称洞箫)与南琶,这两样乐器的音色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和,尺八声音恬静、优雅、音量并不大,但又不失声韵浑厚深沉。南琶的音色与北琶大不相同,它没有北琶的铿锵有劲,比北琶更加的古朴、纯净。在演唱方面更注重唱者对音色的控制,以及咬字吐词,还有归韵收音,如此才使得演唱音色能达到平和淡雅的意境。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云:“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扑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这段文字中,作者把对上层建筑歌颂的词看作妖淫词调,他非常反对这样的音乐在世间流传,而明清时期,正值闽南地区音乐发展之巅峰,这些音乐的歌词不再局限于上层建筑的意志,更多的是反映世俗的精神状态。其中有像李开先创作的《一笑散》这样谴责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的作品;也有如台湾民歌《妈妈的回答》这样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同时也有反映人民的真挚爱情的作品,如当时流行甚广的歌曲《分离》;也有像明醉月子所作的《吴歌.甘认》这样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作品。
明末期,泉州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李贽,他以“异端”自居,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并且公开抨击传统教条与假道学,因此晚年被当权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以至迫害致死。他对于音乐的审美是主张“以自然之为美”,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反对“发乎情,止乎礼义”,崇尚自然的情性,而不是束缚的情性。因此他这种美学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在当时对于南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清朝年间,闽南地区的戏曲音乐及民间歌曲不管在声腔或是乐器的编配上,都开始主张以自然而发生。“声腔是在不断衍变中存在的。一方面,它们带有地域性,特殊性,可依地域区分,可依不同的表达形式区分;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又相互影响,相交流和排斥,形成更多新的声腔”。而在明末清初,闽南地区的南曲音乐的声腔开始逐渐定型,这一时期,江西的弋阳腔开始被消化于南曲音乐中,弋阳腔的发音自然而不失优美,唱者便于发声,听者审美得到愉悦。“它虽用曲牌体,但形式灵活,音乐上易于处理,便于与各地方言相结合。在句法和用字上,不受曲牌的限制,其音调比较流利明快,也比较朴直易学”。因此这种声腔更适合南曲音乐的演唱。诚然,演唱艺术必然不止声腔一环,同时还包括表演环节。像李贽这样的音乐审美是属主情思潮的,主情思潮者对音乐表演者的行为有更深的要求。他们认为:“音乐所表现的主要是情而不限于情,与乐相对的与其说是情不如心”。这就要求表演者所呈现出的音乐必须是不被凌驾于人的礼所束缚,同时也不可受自然的制约,更多的是应当尊重人的主体价值,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3 当代南音表演美学观念的反思
进入二十世纪后,南音表演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家庭式南音也比较多见,他们常三五成群,以歌会友,在茶余饭后以这种方式来消遣余暇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但南音终究属于音乐范畴,因此对其进行美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在音乐美学理念里常认为:“音乐应该是一个三合一的概念。第一是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第二是表演者表现出的实际音响,第三是听众感受到的音乐”。从这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表演是处于核心位置的。无表演,就无音响,无音响则听众就无法感受。南音从初起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但是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南音的表演形式,却发现大多南音表演者在表演上少有表演美学观念的呈现。那么在南音表演中,是否可以尝试引荐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影响呢?
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前教授曾撰有一篇文章,名为《现代音乐表演美学观念的演变》。该文中阐述现代音乐表演观念分为四种:(1)浪漫主义;(2)客观主义;(3)原样主义;(4)当代主义。不同的表演风格决定了不同诠释,若我们能引荐这样的表演观念来诠释南音,规范南音,是能对其起到促进作用的。它不但可使南音走向更规范的道路,也有助于提升其学术价值。
浪漫主义表演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它“在一切文艺领域里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把理性推到次要的地位。以个人主观体验为核心,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心理刻画,表现方式上对自由、幻想与夸张的强调,成为一切浪漫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这种表演风格是很符合传统的南音表演风格,因为南音的唱法保留了汉族上古的唱法,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南音的演唱者在吐字归音以及拉腔和演奏者对于装饰片段的增加是可根据场景的需要,对作品的进行合理的改变。因此浪漫主义的表演论断也可作为南音表演历来的一种主要理念。
客观主义表演产生于一战之后,它“强调音乐表演必须忠实于原作,并且主张严格按照原版乐谱进行演奏,忠实执行作曲家在乐谱上写明的每一个速度、力度标语和表情记号”。这种表演风格其实并不适用于南音音乐的表演,因为如果一味地遵照原谱,会降低南音的艺术价值,其实这也是中西音乐差异的原因。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从古至今,都更注重表演者的即兴性,这种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是能提升作品的价值的。因而笔者认为这种表演方式并不适用于南音表演。
原样主义音乐表演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音乐表演理念认为,必须“尽可能地搜集古代乐器的有关资料,潜心研究这些乐器的构造和音色,通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地复制出这些乐器,使得早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品的古代乐器获得了新的生命,在古乐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歌唱方法上也力求恢复古代单纯、直扑的发声法,使之更接近于歌唱者的声音本色”。对于南音表演而言,表演者所使用的乐器本身就是传承上古时期的样式,但是否追求古乐的演奏手法就值得表演者去思考。古乐的演奏手法必须基于古代所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关于演奏一环的要求,包括坐姿,持法,以及弹奏的指法,吹奏的气息运用,以及音高的方面的问题。而歌者的发音也必须遵照古之发音吐字方式,同时也包括站姿,手势及眼神。因此这种表演方式对于南音表演来说是值得采用的,因为当我们在重视南音文化之时,就把它称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原因是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以原样主义表演的方式诠释南音是可行的,它可与前面所提的浪漫主义表演方式形成对比,这样可使得南音艺术更具色彩。
当代主义表演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种表演风格要求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把浪漫主义和客观主义这两个极端加以综合,既要忠实于原作(这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和基本风格,而不是拘泥于乐谱记号),又要充分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使音乐作品通过不同的表演能够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要求音乐表演更加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更能激动当代人的心灵。而当今南音表演艺术是很缺乏这种表演风格的,主要原因如下:(1)南音教授者缺乏个性创造力;(2)南音表演者缺乏自律的出新。在当今社会如果一味地追求传统及原始是会使艺术的生存空间缩小。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在不失对作品原样演奏的同时加入个性化的风格是对原始作品有利地再创造,因此这种表演方式是四种表演方式中最有特点一环。南音表演若以这种表演风格对作品进行诠释,对于南音的推广是很有益的。
4 结语
南音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传承是需要经过长期地美学反思并化作实践进行。目前南音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表演方式的局限性,且缺乏在表演过程中出新。而无表演方式的具体定位,是无法使南音具有长远的生命力的。这样不仅会造成听众的流失,同时也会造成年轻一代传承之路更加的崎岖。因而笔者认为对古代文论的研习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的原貌,而对于西方表演风格的引荐则能使我们的南音艺术更具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杨荫柳.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蔡仲德.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 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6]管谨义.中国古代歌曲概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7]伊沃·苏皮契奇.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周耀群,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Reflec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Southern Fujian Music Performance and Ancient-modernAesthetic Literary Theory∶Taking Quanzhou Nanyin Performance as an Example
LIN Chun-chun
(Department ofArts and Education,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In Fujian music,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usic genre is Nanyin(Southern tune).It is known as the"living fossil"in China ancient music,and it still uses the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keep the original and unique aria.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Nanyin is under threat due to the limited performance forms. This essay tries to find new ideas and ways to promote Nanyin based on ancient traditional aesthetic literary theories and western aesthetic ideas.
Quanzhou Nanyin;form of performance;ancient literary theory;aesthetic idea;reflection
J607
A
1673-1891(2016)04-0092-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4.023
2016-08-23
林纯纯(1962—),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