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邢台文化基脉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2016-03-02李树学
李树学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挖掘邢台文化基脉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李树学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既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品味。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文化元素,既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古城的邢台,地处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邢台市要想挤进全国先进的文化强市,必须挖掘传统文化基脉,培育城市文化个性,丰富城市文化内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邢台市传统文化的梳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既保留邢台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使邢台文化与先进的现代文化焊接,与时俱进,使之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先进地方文化。
邢台;挖掘文化基脉;丰富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灵魂,可以为一个城市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城市文化的构建越来越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城市文化属于发展的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经济发展之上的上层建筑。一个城市文化的定位,软环境的培育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品味和档次。因此,如何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这是我们邢台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挖掘城市文化基脉
根据英国当代文化学家雷蒙德·威廉姆斯的定义:“文化不仅是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它本质上也是一种总体生活方式。”[1]劳伦斯·克伦斯伯格等人认为文化不仅包括“思想、态度、语言、习俗、体制和权力结构,”也包括“一系列的艺术形式、文本、经典、建筑、大众制造的商品等。”[2]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指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3]根据这些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一个城市自古以来存在的建筑形式、历史人物、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精神风貌、风俗习惯等理解为一个城市的文化。
而“文脉”一词原本是语言学中的术语,表明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在城市规划理论中,康乃尔大学的C·罗依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他所主张的城市渊源主义的时候就提出了城市的文脉这一概念。他认为,城市文化基脉是城市发展的依据,一个城市里的建筑类型及其文脉的联系决定一个城市的性格。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文脉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传承关系。只有对这些传承关系进行认真地梳理和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精髓才能够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城市的文化基脉才会被理清。
(一)邢台历史悠久,各类英才辈出
邢台是一座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悠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邢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清晰透彻的城市文化基脉。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邢台这一地区归赵国。赵国第二代国王赵襄子曾在邢立都。商朝曾一度迁都于此地。西周时期天子分封天下,“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邢侯曾在今邢台县浆水村附近筑台。秦朝统一后,赵王歇以信都(今邢台市)为都城。十六国时期石勒建立后赵,定都于襄国(今邢台市)。隋开皇十六年置邢州,隋唐时代邢州一直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划。宋代宣和元年改为信德府。金代改为邢州,统领邢台、沙河、南河、任县、巨鹿、平乡、尧山、内丘八县。金元之际,邢台饱受连年战乱之苦,风雨飘摇,民不聊生[4]。这就是邢台市的历史沿革。
邢台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不少的忠臣良相。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宋璟,曾是留名千古的一代名相,为“开元之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唐玄宗称为“吏治之才”。元代出现了一代重臣刘秉忠,辅佐忽必烈平定了蒙古内乱,建立起了疆域广袤的元朝。元代还出现了明闻中外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其在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的贡献,得到了中外科学界的公认,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古代科学史》一书中也充分肯定了郭守敬对世界科学的贡献。郭守敬潜心研究历法、观察天体的运行,取得了许多科技成就。比如他的《授时历》比世界现行历法早300年。有20几项科研成果遥遥领先国际水平。李约瑟博士对郭守敬等中国古代科学家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方现代科技的基础。为了纪念郭守敬对人类的贡献,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两枚郭守敬纪念邮票。70年代,国际天文学组织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古代科学巨匠,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和一个小行星,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近代以来,邢台地区还出现了赵三多领导的义和团起义。
(二)邢台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众多
邢台的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邢台在史前时期就有最早的人类活动,历史文化遗迹众多。邢台是殷商古都,现有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址。由于邢台古遗址遗留甚多,因此被史学家誉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科研基地,被国家考古学办正式命名为“邢墟”。在邢台发现了200余处全国少见的商朝、周朝的文化遗址。邢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沙丘宫苑就在邢台辖区内的广宗县。赵武灵王、秦始皇就曾死于位于广宗县的“沙丘平台”。鹊山位于邢台市内丘县城,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家之一扁鹊的封地。扁鹊庙位于城西北距国道22公里处,是为了纪念我国的中医圣祖扁鹊而修建的。该庙历史悠久,建筑庄重,占地3700多平方米。庙内碑刻林立,多为宋、元珍品。隋唐时期,邢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生产地区。著名的唐代白瓷主要以邢州白瓷为主。邢州磁窑是当时邢州经济的主导产业。从临城经内丘到沙河一带地区,都是生产邢州白瓷的地方。内丘城关一带是邢窑遗址的中心窑厂。邢窑也是烧制三彩陶器的重要窑口之一[4]。内丘县邢窑遗址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邢窑白瓷”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此外,邢台辖区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还有宋璟墓碑、天宁寺、开元寺、清风楼、火神庙、文庙大成殿、汉牡丹园、乾隆御笔—梅花石刻、道德经幢、古塔坟、唐陵石狮、千年古镇—皇寺、大型商周文化遗址等[5]。另外还有近现代的义和团运动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等。
(三)邢台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3500年悠久的历史为邢台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发源于张角所创太平道教的“太平道乐”,被专家称为“音乐活化石”。著名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就源自项羽的巨鹿之战。“量才用人”的用人之道就出自唐代名相宋璟。“邢州学派”的紫金山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书院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邢台的梅花拳、邢窑烧制技艺等都是邢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邢台历史文化积淀中的活化石,是邢台现代文化发展的酵母。
综上所述,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整理、宣传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催生先进的现代邢台城市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是我们每个邢台文化、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推动邢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丰富文化内涵
每一所城市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代人民的创造,都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建筑环境。城市特色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城市文化的长期发展和积淀。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工业文明正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各个城市的面貌。原来由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历史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地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取而代之。原来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正在迅速消失。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西方文明的逐渐侵入和渗透正在使得我们居住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日趋雷同和千篇一律。因此,挖掘我们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传承这些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文化、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艰巨而光荣任务。挖掘、梳理和保存这种属于有历史沧桑的、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救,是找回属于我们各自地方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城市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每个城市都在不断与世界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不断吸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但其内部长期形成的固有传统文化也在起着作用,不断地与这些外来的文化相互交融,孕育出一种新的城市文化。这种传统城市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是建立在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民风、文化心理、建筑形式等多种因素之上的。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整个社会中发掘出属于我们地方城市文化自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守住我们的文化精华和精神家园,并把它们传承和发展下去。与现代文明实行无缝对接,创造出一种既能顺应现代文明,又能保留传统城市特色文化的一种文明形式。这种新的文明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封闭的,而是新旧交融的、生动的。
城市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城市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人民生活于斯,劳动于斯,建设于斯。天天接受其教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因此建设和培育我们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世界文化日益趋同的今天,人们对挽救地方城市文化、保持地方城市文化特色应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我们在承认世界的“文化趋同”中,全面研究、分析属于我们邢台市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继承这种地方传统,弘扬这种地方文化精神,对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一定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地方城市文化。这就要求我们特别要深入研究、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具有独特地方文化形式、独特地方风格、内涵丰厚的地方城市建筑硬环境。同时又要积极建构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软环境。但是这种文化的建构必须建立在原来的古文化传统之上,否则,我们的新生文化将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和其他现代城市一样千篇一律,失去其应有的城市性格。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物质财富的积累需要文化精神的渗透,以此来升华物质追求的价值性与目的性。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城市文化精神的复兴,邢台作为冀南地区的一个文化古城也毫不例外。这种需求源于社会发展的实情,源于人民生活本身。在与世界频繁的交往中,较快地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加速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因为人们喜欢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一个有独特魅力的城市。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应立足地方文化特色,精心梳理历史文脉,去伪存真,在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中赋予城市新的灵魂。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筑之中,一方人的心灵之中,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之中,一方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之中。这些就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塑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前提在于对地方文化底蕴的挖掘和认知。在经济社会发展日异月新的今天,文化已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身份证”和独特的“名片”。
三、丰富邢台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培育邢台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邢台从历史上看既有像宋璟、刘秉忠这样的政治家,又有像郭守敬、僧一行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像扁鹊这样的医学家,更有像豫让这样的慷慨悲歌忠勇之士。根据历史上的这些名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可以把邢台的人文精神提炼为忠勇善良、励精图治、探索求真、务实创新、勤劳勇敢、拼搏进取等。并通过邢台市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展示、传播和弘扬这些人文精神。通过创作小说、传纪、影视剧和电子游戏等文学作品,描写这些人的丰功伟绩,不仅让本市的人民了解自己城市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的过去,对邢台产生好的印象和敬仰。现在的状况是好多邢台市民对自己城市的文化了解甚少,邢台市以外的人们只是通过邢台大地震、全国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知道邢台的。因此,就需要我们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力宣传邢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邢台,喜欢邢台,到邢台来投资置业,工作学习。这是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加城市的文化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着力增强文化原创性
一位学者说得好:一个只能购置和重组外来文化资源,却不能培育和输出自身原创文化的城市,最终会使城市失去前进和发展的文化源动力。要真正弘扬和发展邢台市的地方文化,关键是要增强地方文化的原创性。邢台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多志士仁人,他们的治国方略、他们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求真务实的脾气秉性、慷慨悲歌的豪迈气概、舍生忘死的轰烈壮举、济世救人的菩萨情怀都是邢台的地方文化精神。我们急需有才能的学者教授研究和挖掘出更多的地方文化。再由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和影视工作者,很好地利用这些不可多得的素材,把握独属于邢台的文化精髓和地方人文精神,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创作出一批轰动全国的文学、影视剧、电影、动漫等作品,扩大文化宣传的力度和影响力。邢台市政府应设置专项基金,鼓励和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创作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
(三)开展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邢台地方文化
最后,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还要注重深入到农村、学校、厂矿等基层单位去,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邢台的历代名人,使越来越多的邢台人了解邢台,热爱邢台,增加自己的城市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把创作出的文化精品送到农村去和偏远山区去。文艺工作者还要到邢台的广大农村地区去采风,搜集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艺术作品、民间传说、地方小调、地方剧种等。将这些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并延续下去是摆在各级的文化工作者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的艰巨的任务。邢台,作为一座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重要的文物古迹,还要使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代一代地保护好并传承下去。
当前在邢台市的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短板:重表面城市环境美化,轻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重有形历史遗产的保护,轻无形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城市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不够、对邢台市特有的人文精神理解不够、提炼不够、宣传不够是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重风貌景观的经济旅游价值的利用,轻邢台市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邢台市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扬、丰富和发展这些传统的文化内涵。在我们挖掘和建设邢台文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精心梳理历史文脉,去伪存真,又要挖掘出邢台人独特的现代价值观,在传统优秀文化中赋予城市新的灵魂,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1]Raymond Williams.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3.325.
[2]Lawrence Grossberg et al.Cultural Studies[M].New York:Routledge,1992.5.
[3]覃光广,等.文化学辞典[Z].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09.
[4]葛仁考.元朝重臣刘秉忠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5]李胜军,孔宪途.邢台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7,(4):37.
G127
1672-4658(2016)01-0005-04
2015-12-10
邢台学院2013年课题“系统建设‘文化邢台’战略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为:XTXY13YB222
李树学(1964-),男,邢台学院外语系副主任,美国学哲学博士,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