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2016-03-02华北油田研究院学校张满清

学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可视化

华北油田研究院学校 张满清

善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华北油田研究院学校张满清

文章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特点,阐述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指出了学生在初绘思维导图时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运用思维导图所带来的几大益处,从而指明,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必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产生巨大的作用。

思维导图可视化教学效率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以发散性思考为基础,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线条等建立起记忆链接,充分调动左、右脑功能,使整个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工具。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的思考过程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当今一个比较热门的教育话题——思维可视化。

众所周知,“思维”可以说看不见、摸不着,但怎么能做到“可视”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思维导图,慢慢地领悟到它的奇妙和魅力,让我爱不释手,遂加以细心钻研,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课堂上,我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点逐一进行整理,再把自己的思维画出来,使思维“可视化”。如此一来,学生们发现原来散乱的知识点,可以整合在一张纸上。透过纸上的思维导图,散乱的知识点变得条理清楚了,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各知识点之间有了联系,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再感到枯燥,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

具体而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借助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而鉴于学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我要求他们课上手绘,有兴趣的再在课下用软件绘制。当然,不管哪种方式,都需经过“脑绘”,也就是经过思考,整理出思路,绘制出思维导图。刚开始,学生对思维导图不了解,我就先讲解要求:把纸横放(最好是A4纸),先确定中心点,在中心点的位置书写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也可以叫作一级关键词;当然为了突出中心主题,也可以给它配上合适图片或者简笔画,中心主题的字要大些,线条粗一些,这样更醒目;从中心点开始,思维按照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顺序往四周发散;可以有多级关键词,各级关键词之间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连接,线条的颜色最好是鲜艳的红、黄、蓝、绿色,这样可以吸引眼球。教给学生基本的绘制方法后,我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一课的内容为主体在组长的带领下来绘制。绘制完毕,各组选派一名代表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来讲述自己的思路。讲完新课后,让学生再反思自己的思维导图,看有哪些不合适的地方,然后加以修改,各组之间再相互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逐渐发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绘制的风格是不同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绘制。这时候我就开始了个人绘制阶段。每节课至少让一名同学按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慢慢地让学生绘制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导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思维导图个人绘制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通过观察,我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比如有的逻辑混乱,层级不对;有的照抄书本,罗列知识点等,遂对之一一进行了辅导、纠正,使得思维导图的个人绘制逐步走上了正轨。

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中,学生们慢慢尝到了甜头,而我的教学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几年来的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几大益处:

首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他们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把课本知识变成一张张导图,这个过程很自然地就训练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也就是我们教育理论的“建构主义”。往往一张思维导图就是一幅画,里面包含着色彩、图像、线条、关键词等要素,这需要绘制者更多的感官投入,使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知识的过程,还增强了左右脑的神经联结,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大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是由中心主题向四周延伸出几个主题分支,在每个主题分支后面,再不断延伸出子主题的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若想很好地完成一幅思维导图,就必须在动笔前认真、多次阅读课本,从中准确提炼中心主题;然后从中心主题发散,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提炼出二级关键词、三级关键词等;并在上下级关键词间用线连接,标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从主体知识到细枝末节的知识都能很好地呈现,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对重要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从被动抄写、机械式的重复记忆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这样就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之做事更容易抓住重点与关键。

再次,思维导图区别于知识框架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注重注入图片与颜色。把重要的利用图片或者鲜艳的颜色进行强化、标注,可以说把所学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头脑中做了可视化思考与存储,因此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回忆起所学过的内容,提高了记忆力;同时因为图像的绘制,提高学生了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示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避免学生出现只见知识点不见知识体系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理解知识,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还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后续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将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可视化
Art on coffee cups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烃思维导图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放学后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