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6-03-02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小学王素芹
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小学 王素芹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
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小学王素芹
传统教学中,在数学问题解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创设现实情境、加强情境数学化、注意问题的变式、倡导解决策略多样化等方面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我们的生活正悄然发生改变。高新技术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而长期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创新人才的缺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着力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困囿于情境创设。情境创设能拉近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也能“站”在学生生活经验的肩膀上开展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部分教师不喜欢创设生活、故事、游戏等情境,让新知呈现过于突兀,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提示,长此以往养成“饭来张口”的习惯。
2.引导发问不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把握提问时机,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主动生疑、质疑。若提问时间不当,没有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使问题无法成型,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够深入。
3.忽视思维方法训练。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但部分教师大搞题海战术,疏于渗透分类、数形结合、方程等思想方法,不能将具体的知识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限制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转化,当他们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
4.设置问题不够多样。学生缺乏灵活迁移的能力,以致“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练习,可以改变情景设置、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将条件、结论互换,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习惯不足。由于学生缺少检验、反思的习惯,出现粗心、马虎的毛病,使原本可以通过反思检验避免错误得不到解决。学生存在误写、误算、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等问题,以及受思维定式干扰、不良学习习惯等影响,需要通过反思、整理错题集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易造成提取信息困难。教师要将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平年和闰年”学习中,教师创设情境如下:“老师的侄儿是2012年出生的,马上快三周岁了,大家都为他过生日呢,可是2015年的日历上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教者设置悬疑性的问题,将学生置于“悬而未决”的地步,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选取学生易于接受、具有实际价值的素材,将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的?铺地面需要多少块砖?这些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情境数学化,帮助学生提取信息。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但教材中的很多例题并不与所有的学生相贴近,给学生提取信息带来诸多困难。教师要加强情境数学化,选取生活化的素材,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一步步探寻所需要的信息。如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体育器材室新进了一批足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例题图略)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在交流中会提出诸如“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钱”的问题,并能列出算式:32×30。
3.注意问题的变式,强化分析与推理训练。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解决与分析过程,而缺少对计算能力的关注,当学生面对复杂的计算出错时,教师也往往谈结果而忽略了计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牢记口诀,强化基本运算的练习;学会使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灵活运用基本运算定律;掌握速算方法,能从中寻找并发现规律;运算力求敏捷、准确、灵活。教师要采用丰富的变式训练,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认知、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基本题:黄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2朵,红花有多少朵?可以变式如下:“黄花有8朵,黄花比红花少2朵,红花有多少朵?”通过变式,让学生摆脱了“多加少减”的惯性思维,能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4.倡导解决策略多样化,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从多途径思考问题,尝试算法的多样化,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从中选取最简捷的、最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让他们及时反省自己,包括获得了哪些进步?实现了哪些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还需要怎样的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发扬长处、克服缺点,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总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数学教师要分析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不断探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