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巧设计,读写结合妙渗透——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开展策略

2016-03-02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随文古诗词初中语文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黄 燕

依托文本巧设计,读写结合妙渗透——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开展策略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黄燕

新课改下,教师应打破阅读与作文间的界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写作教学,做到“读写练不分家”。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善用课例,抓住留白,旧题新意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进行仿写、扩写和改写,以期能以课本为轴心,就文取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的确,自古读写不分家,古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真理,今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之谈,无不告知我们读书与写作实践密不可分。反思我们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课和作文课的彼此孤立造成了读写之间无形的界限,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新课改下,教师应打破阅读与作文间的界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写作教学,做到“读写练不分家”。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大胆践行“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以课本为轴心,就文取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收获了不错的成效。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随文练笔略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善用课例,进行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篇篇都是耐人寻味、值得模仿和借鉴的精品佳作,教师可立足文本,通过语句、片段、整体构思的模仿,帮助学生探索写作入门之道,这正是学生写出创新文章、融入自己个性化语言的方法。

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的第二章节,有学生仿写如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要你愿意努力,懂得付出,只要你能对每个爱你的人怀着感恩和珍惜的心态,这些爱一定会留在你的记忆深处,成为你人生中最美妙的风景。再如《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课,有学生这样仿写道:去坐在知识窗边,去在知识的感染下改变你的心情,去以自己的知识感染别人,去以知识相交。知识是多么有趣,知识是多么美好,凡是有知识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通过文句仿写,学习到文本中的语法、修辞方法,借鉴教材中的写作方法用于作文之中炼句炼段,便于学生拾级而登。

可见,典型的例文例句,成为学生参考、借鉴的模仿对象,能为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虽然,作文需要创新,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对于初学写作者,以优秀、典型的美文开展仿写训练,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最基础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抓住留白,进行扩写

在中国传统画中,“留白”艺术的存在常常能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正如齐白石大师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思维与有限的画面形成了完美融合。同样,教材中的很多作品,出于种种需要,也会恰到好处地留有情感“空白”,这些恰是让人回味无穷之处。教师应能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以补白拓展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读写结合中训练学生的语言。

例如《最后一片叶子》一文,省略了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爬上梯子在高墙上作画的感人镜头,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风雨之夜作画”这一情节。再如《甜甜的泥土》一文中,一位离异母亲倚着校门口的一棵杨树静静地等待自己的儿子,她是有备而来,在等待中她在想什么?在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中她没能找到自己的儿子,那么此时王小亮又身在何处?在做什么呢?传达室的老头并不知道王小亮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将奶糖传送到小亮手中必定是颇费周折的,那么,老头是如何找到王小亮的班级,将糖传给王小亮的?当同学们在分享快乐时,老师为什么悄悄地背过了身?这些留白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些留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扩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角色,深入解读文本,也能在补白拓展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合理想象,思考深化。这些充斥着作者强烈、深沉、储蓄的情感“空白”,都是学生写作训练的好素材,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各种奇思妙想更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语言。

三、旧题新意,进行改写

改写和仿写不同,改写是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在不改头换面的情况下进行改编,或者是将原文转变成另一种文体格式进行描述,比如在学习教材中的古诗词时,可将习作练习结合,在理解古诗词原意、意境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原文的表现形式全新布局,形成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例如七年级的《狼》一文,篇幅短小,文笔简练,这一篇较有特色的文言小说叙事简洁,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根据故事的情景,对本文中的生动情节进行改写成一篇白话文或是现代话剧小品,让学生发挥想象,增加屠夫的心理情节,让狼开口说“狼语”。只有在理解诗句的含义,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才能在改写中道出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道理,产生较深切的感受。

通过古诗词改写,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让古诗词不仅变得丰满,且更加生动。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和写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归宿,“随文练笔”的形式实现了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相互依托性,有的放矢地将阅读课和作文课有机联系起来,多角度地利用文本,实现读与写的互相促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袁士满.巧用文本留白,感情人物角色[J].新课程导学.2014.1:85-86

[2]陈建忠.仿写,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捷径”[J].考试周刊.2013.78:53

猜你喜欢

随文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