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

2016-03-02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苑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交际理论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何 畏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畏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语言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普遍和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本文就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分析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美国著名教育学David Koonts首先创新和使用,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语言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及语言交际功能及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起源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和交往发展起来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即是人的现有知识技能水平与经过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合作学习就创造着这样一个最近发展区,它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中,也体现在与较强伙伴的合作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争论、商榷,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不仅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也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为高级的行为,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有利。

社会凝聚力理论:对合作学习影响最大当推社会凝聚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其动机是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能获得成功,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出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加工活动或小组的自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习一旦具有小组过程技能,学生就会从集体工作过程中体验到高度的奖赏性,体会到群体的凝聚力。总之,小组建设、小组评议以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仅可以使小组成员来协调工作,而且还会使全班成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每个人不管其能力大小,都能为小组任务以及全班任务的完成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输入假设为例。输入假设认为,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要使语言习得得以发生,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的输入语言包含稍高于其现有语言能力的项目。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同龄人之间可以轻松地进行交谈,而且最容易被对方理解,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语言输入本身也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接受语言输入的场所和练习机会,这种输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根据语言交际理论,通过口头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国学生的英语交际环境很少,暂时还都是在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或个别同学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学生的练习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合作活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合作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参与和讨论所学习的话题内容。另外,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而合作活动为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提供了环境和空间。“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交际理论
情景交际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交际羊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