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理论与指标体系

2016-03-02白瑞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全纳指标体系农民工

白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理论与指标体系

白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应在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模式,即建立全纳学校、全纳课程,构建全纳社会。要理解全纳教育理念,制定全纳教育标准,构建全纳教育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实施动态监察,以便采取有效对策解决现实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教育教育公平指标体系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特色。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颁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1],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亿人,比2014年上涨了352万人。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18岁以下流动人口子女约为3581万,6-14岁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子女约为1472万,与2005年相比,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共增加347万[2]。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加之农民工随迁子女随父母工作不断变换,其学业无法得到保障,随之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必须加以切实解决。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之困

(一)“就学之困”

农民工随迁子女由于资金问题和其他原因,其入学主要途径为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而国家法律规定农民工随迁子女应入读公办学校。但在实际情况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无法进入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民工子弟学校,其首要原因是公办学校收取了高额学费。然而,早在2003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环境,不能同城市儿童差别对待,要‘一视同仁’,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3]但农民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费用依然高于本地学生。除学费以外,入学后,还会收取服装费、班费、郊游费以及计算机上网费等额外费用,这些额外费用并不是自愿缴纳而是强制性执行的费用。这些种类繁多的费用对于一个月仅有千余元工资并缺乏相关保障的农民工来说是相当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个别地区的公办学校虽然取消或减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费用,但却提出了比较严苛的就读条件。例如,一些公办学校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时往往需要出具所谓“五证”,即家长或监护人本人在本地暂住证、在本地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本地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在具备“五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就读公办学校,享受义务教育,但对于农民工来说,这些证明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农民工的工作大多数是建筑工、运输工、清洁工、家政服务者、小商贩、菜农等,他们往往不属于某一固定的单位,因此,没有单位会给他们开具盖红章的证明信。而且这些证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且未必能够顺利办成。所以,公办学校减免学费或者说降低入学条件,其本质是提高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门槛,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所以,大多数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最后会选择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一般是由私人办学,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所以校舍简陋,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管和指导,在校教师质量不高,缺乏责任感,流动性较强,达不到较高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其学费低廉,而且没有相关繁琐的手续,这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是接受教育的一种无奈之举。

(二)“融合之困”

农民工随迁子女随着父母长期处于流动中,其在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处于边缘地带。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也开始产生变化,他们都普遍存在着自卑感,缺乏自信,甚至出现自闭、压抑等心理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本该欢声笑语的年纪承担了太多不符合他们年龄的东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家庭经济、社会、地域以及成绩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孩子们在学校通常选择沉默,不与周围人接触,以独处等方式来默默承受这些压力。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学校的处境极为尴尬。他们通常会以插班生的身份被融入到班集体中。学校通常都只是单纯地把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子女安排在同一班级,以期达到享受公平的教育。但农民工随迁子女由于长期流动,其学业成绩难以达到班级整体水平,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在语言等方面都与班级其他同学形成反差。所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成绩通常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和水平,甚至影响班集体获得各种奖项。这些原因导致部分教师轻视、抵触农民工随迁子女,最终使得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部分地区的个别学校,在对教师教学素质评估问卷和学校竞争排名的情况中,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排除在外,不让他们参与问卷调查与院校评估,这又导致教师根本不去管理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其学习不管不问。部分教师的这种行为和方式会严重打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家庭之困”

随着城市文明的步伐日益加快,农民工也迫切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为孩子创造出一份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长们也同样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的教育。但由于农民工通常都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其接受的教育本身就不足,而其所从事的职业也通常都以体力为主,工作的环境、时间、收入以及其工作居住条件都无法得到保障。种种原因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教育,更缺乏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而其与教师和学校的沟通更为有限。这些都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行的升学体制是基于户籍制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由于户籍限制,他们在修完初中学业后,不得不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参与升学考试。虽然异地升学在2012年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中被提了出来,2013年年初大部分省份开始执行,但这些省份对政策的执行却存在着一定偏差,设置了无形的障碍。例如北京市要求“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4]。很明显,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在当地参与升学考试的门槛很高,尤其“合法稳定职业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满6年”的规定,对于流动性很大的农民工来说,很难在同一地点长时期工作,而且其要求的缴纳社保的问题并非农民工本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单单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所以能够达到此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仅为极少数,而且还不能够直接升入高中就读,只能参加职业学校的升学考试。也有一些升学条件较为宽松的地区,例如在江西省,其规定“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本省户籍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政策,自2014年开始实行”[5]。从这一方案可以看出来,只要在当地就读满一年的考生,即可参与升学考试。这虽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对于农民工来说不用回到原籍参与考试,是极为有利的政策。

二、“全纳”: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论视野

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理论界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为什么要平等?平等的目的是什么?平等的标准是什么?对此,全纳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野。“全纳教育”首次提出是在《萨拉曼卡宣言》中,该宣言是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宣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的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6]。

(一)建立“全纳学校”

全纳教育所提倡的是在教育领域内,所有学生都处于平等地位并且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全纳学校,即是提供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公平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歧视,都能够和平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成长。这体现了全纳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公平,这也是达到教育公平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全纳学校是顺应历史潮流,根据在校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以及学习能力,通过构建合适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资源配置,以及师资力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便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提高教学质量。

全纳学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全纳学校要具备积极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政策方针以及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无论对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会使教师充满激情与活力,会让学生更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全纳学校的文化应该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喜欢这种文化环境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举办全纳学校,必须营造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2.全纳学校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均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在校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优缺点有良好的认知,孩子们会在活动中感知自己是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的。

3.全纳学校在设计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学生入学时可能存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差距,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4.全纳学校办学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区、新闻媒体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政府应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所需的物质支持、资金支持、法律援助以及合适的就业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技术帮助以及就业援助,也要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等机会;社区要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环境,宣传全纳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使更多孩子、家长都了解自己与全纳教育的关系,知道全纳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新闻媒体则应该致力于宣传农民工子女成功的典型事例,使社会聚焦全纳教育,提高民众的全纳意识。

全纳学校以其“包容”、“融合”、“接纳”的办学理念,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真正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与平台。这里没有教育歧视,没有教育不平等,没有教育排斥,学校会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尽最大可能使每位学生完成学业,尊重个体差异,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

(二)建立“全纳课程”

全纳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比普通学校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

全纳课程的制定应具备如下特点:

1.全纳课程设置应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保证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首先,国家不应对全纳学校课程做出相应的规定,禁锢课程的范围与设置,要使学校有权利对课程进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全纳课程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及课程目标设定时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把学生的人格、审美、社交、情感等发展纳入课程实施范畴,鼓励学生、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公平,反对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全纳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课程本身不仅是教科书,也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相互了解的过程。学校课程应更多关注于学生生活,摆脱教科书和课堂体制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学习空间,以便谋求自身更大发展。

4.全纳课程应尊重学生差异。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确保该课程适用于不同的文化,注重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发展水平,不能只针对部分学生制定课程,应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包括特殊群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纳的标准,才能有助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5.全纳课程应由本地教师参与编写。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要想学生能够了解所学知识,则授课的教师务必参与课程编写,而且这些教师还需要以自己实际课堂为案例,对课程进行改编。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活动进行管理,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全纳教育背景下设计的课程内容充分考虑了普通教育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面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课程,课程内容不死板、不生硬,可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有利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好地学习。

(三)构建“全纳社会”

学校教育并不是全纳的全部观念,全纳观念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全纳社会,这是一种未来理想的社会。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一个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问题会越来越被广泛关注。人们会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更加注重平等观念。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民主化则为社会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社会应该成为一种全纳社会。在全纳社会中,人们追求社会平等,追求公正,追求机会共享以及民主参与。全纳社会解决的是包括特殊群体在内的一切民众,都能机会均等地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生活。

全纳社会中人人平等,不存在歧视、不存在排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社会中和城市子女一样,平等享有社会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在合作与融合的过程中,彻底消除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教育领域中受到的歧视与排斥,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质量,最终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指标体系的构思

为了保障全纳教育能够在各国全面发展,每个国家都针对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全纳教育标准,这一标准能够及时并准确地对本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做出评估,也能够实时监察全纳教育实施状况并制定相应措施。英国是率先开展全纳教育的国家之一,其曼彻斯特大学制定的全纳标准(即曼彻斯特全纳标准)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对英国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并为其发展指明方向。这也为构建我国动态化监察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全纳教育标准,来帮助决策者和学校更好地制定法规、政策,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一)指标设计的原则

1.义务教育平等的原则。《宪法》赋予我国公民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平等享受义务教育也是国际上一系列公约中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切实保证及庄严承诺。

2.导向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程度。只有这样,这个指标体系才能发挥实际效用,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蓝图和借鉴。

3.公正平等原则。指标体系是要综合各学校、各类型、各区域的教育指标,来指导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要推进各学校、各区域的均衡发展,使教学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地区继续发挥其高质量的特色,而基础稍薄弱的学校和地区要分析原因,借助高质量学校的教育特色,取长补短,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不同学习能力及其教育需求。

4.层次性原则。因地区文化差异,我国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各不相同。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而言,各地发展的不均衡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状况。例如,在一些地区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在解决“上不起学”问题,而有些地区已经在解决“是上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问题。因此,在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指标体系时,应发现并了解各地教育发展存在的差异性,适当体现不同层次性,以清晰地反映各地教育发展的状况。

5.可比性原则。义务教育指标体系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应具备可比性。可用于比较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水平,或者是比较同一时期内不同地域内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水平。不同地域文化、经济等发展不均衡,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差异,这样才能使指标体系具备可比性。

(二)指标体系的内容

建构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指标体系旨在,更好地描述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问题和目标为主线,用归纳法来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由三大部分构成:教育背景、教育输入、教育输出,每个部分还应继续细分若干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乃至四级指标。

1.教育背景。教育背景受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教育背景存在着差异。教育背景还包括当地政府和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度和支持力度[7]。

2.教育输入。教育输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教育过程中资源分配的状况,如教师资源、经费来源、学生来源等;另一方面指的是“教育特色”,即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目标、学校的办学方针与理念、学校的传统与文化等。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技能和专业发展各不相同,可以进行比较;而教育经费又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质量得以保障,学生们才会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与学习的资源。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所以,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适龄儿童,无论儿童学习能力如何,无论学生的质量如何,都必须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因此,教育输入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考虑学生来源,学校有权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的教学理念,确定办学方针,营造校园文化,这是学校的特色所在,每所学校在这些因素上的表现应各不相同。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环境与教育质量的参考性因素,不纳入指标体系分类中。

3.教育输出。教育输出指的是教育运行的整体效果,反映教育达到的实际水平,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家长、学生的满意度,还包括升学率、辍学率等方面内容。学生学业成绩可以通过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后得出结论。学业成绩作为监察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结果是有效的指标,但也会衍生出强化“应试教育”的倾向[8]。为防止“应试教育”倾向的产生,我国在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指标体系时,必须依据科学的标准使学业成绩能够全面地展示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认知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指标。学校、家长、学生的满意度,主要反映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及其家长、教师对义务教育的满意程度。只有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学校的教师、农民工随迁子女本身及其家长都对当地义务教育的条件、服务满意,才真正达到最终教育目标[9]。升学率和辍学率是反映农民工随迁子女是否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最佳数据,通过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教育的状况的异同,再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当地教育平等发展。

(三)建立指标体系的意义

构建义务教育指标体系为现阶段我国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工具。虽然指标体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但它却与政策制定息息相关。因此,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指标体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1.提供理论指导。构建义务教育指标体系,可以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及相关依据。一方面,有利于决策者系统、全面地掌握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决策部门对教育政策的重新修订,以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继而为我国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2.提供清晰数据。教育问题纷繁多样,仅靠经验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已不太可能。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在于它能够清晰描述教育问题,使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方便决策者对问题的把握与分析。指标体系提供数据资料并加以整理,可以使决策部门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源。

3.监察教育问题。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遇到的教育问题进行动态监察。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可起到“警示”作用,使政府或决策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现状及农民工随迁子女遇到的教育问题。通过动态监察,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加以控制及解决。

4.预测教育发展趋势。指标体系具有教育预测功能。决策部门可以根据指标体系对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日益尖锐的教育问题的产生提供预测并使决策部门及时掌握相关动态,制定法规政策以避免尖锐问题的产生。

5.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仍然是以“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忽视学生发展,违背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义务教育指标体系,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8_1349713.html.

[2]中国妇联新闻[EB/OL].http://acwf.people. 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5-08/14/content_22464.htm.

[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EB/OL].http://www.gov.cn/zwgk/2013-01/05/content_2305015.htm.

[5]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我省出台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实施意见[EB/OL].http://www.jxeea. cn/zhaokdt/2012/11/20121130111054273.html.

[6]陈坚,王妍.挑战与回应:全纳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应对路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02): 198-202.

[7]安晓敏.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实证分析[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07.

[8]冯建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内涵、特征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8): 11-15.

[9]陈萱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发展评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4.

(责任编辑:袁海军)

To Enjoy Equ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The Theory and Index System

BAI Rui

(FacultyofEducation,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educational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eated issue,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al thought,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to suit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that to build inclusive schools, inclusive curricula and inclusive society. Inclusive education provides a feasible method to solv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al problems which faced by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Understanding inclusive educational concept, making inclusive educational standard, building inclusive education index system, according to build compulsory educational index system, it can implement dynamic monitoring to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at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reality problems.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educational equity; index system

2016-06-22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度项目“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B76)。

白瑞(1992- ),男,汉族,吉林双辽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外国教育史。

G40

A

1005-5843(2016)09-0021-06

10.13980/j.cnki.xdjykx.2016.09.004

猜你喜欢

全纳指标体系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