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的可视化分析
——以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载文为例

2016-10-31张振张海波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权力学术大学

张振,张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的可视化分析
——以2001-2015年CSSCI来源期刊载文为例

张振,张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分析2001—2015年间CSSCI来源期刊刊载的有关大学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知识基础,发现目前大学治理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大学治理”、“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共同治理”、“美国大学”、“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等八个方面。研究热点的知识基础主要集中在张维迎的《大学的逻辑》、伯顿 ·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范德格拉夫·约翰的《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以及伯恩鲍姆·罗伯特的《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五本著作中。大学治理热点与知识基础相呼应,并围绕着大学治理中的权力的分配展开。

大学治理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可视化分析

随着国家治理的兴起,现代大学治理也越发地受到重视。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完善治理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治理就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现代大学治理,有必要对已有研究做一个全面了解。本文试图通过CiteSpace对大学治理相关研究成果做一个可视化的呈现,以一种新的视角来了解我国近十五年来大学治理研究的热点及其知识基础。

知识图谱也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利用可视化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它把复杂的知识领域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而显示出来,揭示知识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为学科研究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1]。这是通过先进的可视化技术使研究者可以更直观、深入和多角度地理解已有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管理学中的二八定律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仅占其中的20%左右,其余的80%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因此,本研究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2001年至2015年间刊登的有关大学治理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来源。在CSSCI数据库中,以关键词“大学”且“治理”和关键词“高校”且“治理”进行检索和遴选后,一共得到538篇相关文献,见图1。

图12001-2015年间CSSCI来源期刊刊登的相关论文统计图

(二)阈值设置

首先,采用CiteSpace自带的多格式转换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阈值的设置,单位时

间分区(TimeSlice)设置为3,即以连续三年的研究为一个分析单位,十五年共分为五个时间段。在基础上,每个时间区域选取前50篇共被引或出现频次最高的文献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

(三)运行过程

运行软件CiteSpace3.9R8。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需要对部分关键词进行规范化处理(例如将关键词“大学”、“治理”合并到关键词“大学治理”等),同时将一些没有实际指向的关键词去掉(例如去掉“高校”、“大学”等)。运行软件后,共得到156个关键词,159条连线。为了多角度地呈现大学治理的研究样态,在呈现大学治理研究的横向聚类视图(Cluster View)(如图2)的同时,也呈现大学治理的纵向时间线视图(Timeliine)。两种视图各具特点,聚类视图着重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时间线视图便于呈现某个研究主题研究基础的时间跨度[2]。同时CiteSpace在绘制直观可视的知识图谱时也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图2 2004—2014年刊载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聚类视图

图3 2004—2014年刊载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时间线视图

序号关键词频次1大学治理1732治理结构873现代大学制度444内部治理365大学章程316共同治理217美国大学218民办高校219教授治学1710学术权力1611行政权力13

表2 中心性前11的关键词

二、大学治理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出现频次是考察大学治理研究热点一个重要标准,但并非唯一标准。为更加全面分析大学治理的研究热点,不仅需要考察关键词的频次,更需要考察关键词的中心性。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中心性越强(不小于0.1),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的几率越多,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自然就越大。从知识理论的角度来看,频次和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一般都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3]。

通过比较关键词的频次(见表1)与关键词的中心性(见表2),发现重合的关键词有8个,它们分别是:大学治理、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共同治理、美国大学、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由此可以确定大学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这8个关键词中。这8个关键词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不断交叉的。所以,在分析大学治理的时候需要联系地看待这些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图3可知,几个关键词是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整个大学治理研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的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关键词“大学治理”出现频次为173次,中心性为0.38,无论是出现频次还是中心性都排在第一位。通过图2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其节点处于各个节点之中并且其节点最大,其连线最多。此外,经统计发现2004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关键词“大学治理”分别出现11次、22次、33次和91次,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涨幅最大。这与这一时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 “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完善治理结构”相呼应的。由此也可以说,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治理”拥有的中心性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方面的研究皆是围绕大学治理展开的。通过对大学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发现,大学治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在对象上,主要包括社会、大学自身、政府、教师以及学生;在宏观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政府的改革、社会的参与以及大学的自治;在微观的研究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治理结构、大学章程、教授治学、学生参与、法人治理、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以及先进国家大学治理经验。作为一个学术系统,大学本身在实现其治理的时候既需要协调好其内部各个机构的关系,又要与其外部系统进行互动。

(一)现代大学制度中治理结构的完善

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治理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把完善治理结构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制度的重要措施,故将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讨论。由图3可知,与“治理结构”和“现代大学制度”两个关键词相联系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内部治理结构”、“学术权力”、“公立高校”、“民办高校”、“美国大学”等。

经统计,2007、2010和2013年,关键词“治理结构”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7、31和32,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出现的频次分别为2、16和26,由此可以看出治理结构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关研究皆处于平行和上升趋势,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大学治理中,大学治理结构尤其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类型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又面临教育投入不足、专业设置重复、校均规模过小、师生比不高、内部管理效率低等问题[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学治理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大学治理中关于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本身治理结构体系的建设上,就大学治理结构体系对象,包括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就治理结构体系制度建设而言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理念、大学章程、董事会以及治理模式等。现代大学重在制度建设,制度对于现代大学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5]。在探讨的同时注意对国外先进国家大学治理结构体系尤其是美国大学的借鉴。虽然大学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在许多国家,大学的国际性根源在决定高等教育的命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6]。 所以,对美国大学先进经验的借鉴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关于大学治理结构体系的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例如运用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来探讨大学组织边界的冲突、组织使命的冲突以及治理结构的冲突[7];从法律视角来看,现代大学的治理的实现要坚持授权与问责的有机结合以及决策权与行政权的适度分离[8]。此外,在考察美国公立大学共同治理结构明显的公司化倾向的基础上,有学者从管理主义新视角出发,指出大学需要提供学术人员参与治理的条件,也需要维护学术自由[9]。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使得大学治理结构体系的建设拥有更加坚实理论的基础。关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具体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还比较分散,整体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

(二)大学治理之中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根据图3可知,与“共同治理”关键词相联系的关键词主要有“教师参与”、“大学管理”、“校长”、“协商民主”、“美国大学”等。根据统计发现,共同治理的论述出现在2007年以后,是大学治理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共同治理的提出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之上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公司治理理论, 它主张所有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相关者都有参加企业决策的权利;管理者负有服务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信托责任;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10]。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寻求一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决策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在这种模式下, 大学的决策权不是由政府或其代理人校长主导, 而是交给利益相关者委员会。利益相关者委员会通常情况下由政府、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校友、社区公正人士、捐资人等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在资源配置、财政预算、人事决策、专业设置以及其它事务方面参与大学的决策及管理[11]。

大学共同治理相关研究主要借鉴美国大学内部共同治理中的先进经验,对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主要包括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历史演进与结构转换,美国大学教师评议会运行机制以及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内涵上等。

(三)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争

根据图3可知,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个关键词相联系的关键词主要有“治理结构”、“大学本质”、“法治理念”、“权力结构”、“牛津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等。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对学术权力①的关注贯穿于大学治理研究的这十五年中。在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对立统一的。伯顿·克拉克认为,在世界各地,学术组织大致划分为事务性部门与学术性部门。事务性部门呈现了科层组织的责任制金字塔,学术性部门则提供了一个各部门等级平坦的“松散结合”的典型例证[12]。两种权力的矛盾实际是大学治理中两种管理形式的矛盾。

无论是学术权力还是行政权力都是围绕着大学的权力分配展开的。大学治理中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又是重建高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13]。由于我国大学的发展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的,所以大学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学术自治和学校中立的传统在某些情况下并没有牢固地建立起来。因此,要实现我国的大学治理就需要加强扩大学校的民主参与适当提升学术权力,并最终达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的实现,从制度层面来说要确保学术权力的独立性,构建基层学术权力的组织体系,明确学术权力的表达边界,形成稳定的组织文化支持机制,将有助于增强组织表达强度,以健康持续地发挥学术权力的运行效能[14]。

总之,随着现代化大学功能不断的扩大,学科之间不断的分化与综合,学校类型以及层次的多样化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任何一种相对单一的管理方式都难以实现大学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学校自身、政府、市场等多种力量的参与并加以协调才可能使得大学健康的发展。

三、大学治理知识基础分析

一个学科的知识基础是对应于研究前沿的所有前期文献集合。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之间关系本质上是对应的。换句话说,若不提对方,它们任一方都无法充分定义自我[15]。所以,为更好地揭示大学治理的研究热点就需要对其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在原有数据基础上保持已有的参数设置,选择共被引文献为分析对象,运行软件得到大学治理的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4)。大学治理的知识图谱是在10763条有效参考文献的筛选中得到86个节点与94条连线。

表3为筛选出的前11位高被引的文献,这11个参考文献大都围绕着大学治理的实践展开,集中探讨大学具体制度的建设。根据这10个高被引文献的频次和中心性可知,大学治理研究中同时具有高频次与高中心性(不小于0.1)的被引文献有5个,它们分别是张维迎的专著《大学的逻辑》(2004)、伯顿 ·克拉克·R的专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1994)、范德格拉夫·约翰的专著《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2006)、俞可平的编著的《治理与善治》(2000)以及伯恩鲍姆·罗伯特的专著《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2003)。这5本中,三本是国外大学比较研究的经典之作,剩下两本也涉及到了国外大学治理,可以说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深受国外大学治理理论的影响。

张维迎教授的《大学的逻辑》是基于我国大学的现状对我国大学如何实现治理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其影响意义深远。在对28篇引用《大学的逻辑》的文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者主要引用的方面集中在大学的治理理念及定义、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上的共同治理的论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论述、教师的激励、大学的治理结构等。其中相关利益理论上的共同治理的论述被引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大学治理理念及定义的论述。

伯顿 ·克拉克的著作《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系统是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工作、信念和权力三者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并据此分析高等教育运行的规律和本质特征。在对17篇引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研究者主要引用的方面集中在发达国家整个学术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探讨上,尤其注重高等教育中权力行使方面的论述,并主张构建我国大学治理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研究为主导、以学术为本位的基层学术组织。

范德格拉夫·约翰的著作《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论述了七个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学术权力机构,并阐明了学术权力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层次分析、整合和分化、发展分析和利益分析四个分析观点。在对17篇引用文献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关注大学治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协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大学章程的制定)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如教授委员会的制度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权力的行使。

伯恩鲍姆·罗伯特的著作《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将大学的要素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大学组织模式,对提出的四种模式进行分析与综合,并提出大学管理人员通过运行中的组织过程对大学发挥影响的方法。在对13篇引用论文分析发现,研究者对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给与了高度关注。

俞可平主编的《治理与善治》主要是收录了目前西方治理研究中主要代表人物的文章,这些代表任务分别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国别表达了对治理与善治的不同观点。因为《治理与善治》主要是对不同视野中的治理理论的介绍,所以研究者对其关注比较分散。主要关注的内容相对集中于治理概念及其意义的探讨,注重运用各种视角下的治理理念来重新审视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以上关于大学治理研究的探讨发现,我国大学治理相关研究以借鉴国外的治理理论为主,在借鉴的同时注重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在借鉴西方大学治理理论时,集中借鉴了那些制度、组织上的经验以便解决我国大学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4 2004—2014年刊载文献共被引文献知识基础图谱

表3 大学治理前11位高被引文献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对原有大学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因为大学结构的调整正是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就我国大学治理的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治理结构的调整关键就是如何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所以,我国大学治理研究归根到底就是探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问题。当然我国大学治理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尽管研究者注意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历史学等多种角度去审视我国的大学治理,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二是研究者注重国外大学先进治理经验的借鉴,但借鉴过程中存在着片面化和机械化,过多地重视建构而缺少对理论本身的阐释,对我国大学治理现实情况研究的深度尚浅;三是研究者大多看到了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不到位。

注释:

①我国学术界对“学术权力”持有的习惯观点,主要指大学内部教师与行政人员、“学术性部门”与“事务性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

[1]陈悦,刘则渊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0.

[2] [15] 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1,16.

[3] 侯剑华.基于信息可视化的组织行为领域前沿演进分析[J].情报学报,2009(3):422-43.

[4] 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6.

[5] 万丽娟,陈远权等.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体系建设——基于组织的制度设计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2011(2):149-153.

[6] 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5:28-29.

[7] 周作宇.论大学组织冲突[J].教育研究,2012(9):392-400.

[8] 周光礼.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法律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26-28.

[9] 桂敏.美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公司化趋势及其特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5(1):66-72.

[10] Boatright J.R..Contractors as stakeholders: Reconciling stakeholder theory with the nexus-of-contracts firm[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2, 26(9):1837-1852.

[11] 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9):51-56.

[12] 张丽.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6-87.

[13] 周光礼.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8-9.

[14] 谢凌凌.大学学术权力运行的组织支持、现实困境与匡扶路径[J].江苏高教,2014(3):40-43.

(责任编辑:平和光)

Visual Analysi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Research Hotspots and Its Knowledge Base——Taking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2001-2015 CSSCI Text As the example

ZHANG Zhen, ZHANG Haibo

(DepartmentofEducation,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By Using the knowledge map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 SpaceⅢ to analyze hot issues and the knowledge base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basing on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SSCI from 2001 to 2015, it found that hotspot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focused on eight areas: “university governance”, “governance structur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internal governance”, “shared governance”, “ American University”, “academic power” and “executive power”. Knowledge-based research focus mainly on five works: Zhang Weiying’s “university of logic”,Burton o Clark’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 transn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Van DE graff John’s “Academic Power: Seve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e”, Yu Keping’s “governance and good governance” and Birnbaum o Robert’s“university operating mode-University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control system”. University governance hotspots coincide with knowledge base, and develop around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in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university governance;hotspot; knowledge base; visual analysis

2016-04-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治理的清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104)。

张振(1990-),男,河南鹤壁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张海波(1970-),男,黑龙江海林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G640

A

1005-5843(2016)09-0118-07

10.13980/j.cnki.xdjykx.2016.09.022

猜你喜欢

权力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