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课堂提问的启示
——《斑羚飞渡》课堂案例研究

2016-03-02赵浩鹏

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斑羚开放式动物

□赵浩鹏



一次课堂提问的启示
——《斑羚飞渡》课堂案例研究

□赵浩鹏

一、案例背景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均与动物有关,因此在教学完《斑羚飞渡》的课内阅读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动物的感情,同时也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在第一课时的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下面的一道问题。

二、教学实录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到动物园观看过各种动物,也看过一些动物的表演,当看到那些狮虎表演时,你想到了什么?结合本文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受?

当学生1回答完以后,我先是一愣,我不知该给予怎样的评价,因为他的答案似乎和文章的主题有点背道而驰,我本以为学生在学完《斑羚飞渡》后,能对动物的精神、情感多给一些褒扬。但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偏偏与我的提问出发点相悖,并且他的回答不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我索性不点评,多听听学生的发言。

学生2:当我看到老虎、狮子们走钢丝时,被他们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因为就多数普通人而言,这也是难以做到的,正是这些动物创造了奇迹,所以我们从动物的身上应该学到,任何困难只要我们认真面对,一切皆可战胜,也许有一天,我们通过努力,奇迹也会在你我的身上发生。

学生3:我们知道老虎、狮子是凶残的,但在驯兽师面前,它们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我真佩服驯兽师的勇气与智慧。

学生4:看了动物的杂技表演,在兴奋之余,我有些伤感,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与我们人类应是平等的,但现在它们成了我们人类的玩物。这使我想到西方奴隶制时期,奴隶主为了寻求刺激,经常让奴隶们进行搏斗游戏,而奴隶们为了在竞技场上能活下来,往往是拼命想杀死对方,以求得生存。我觉得我们坐在看台上,跟那些残忍的奴隶主有什么两样呢?

学生5:狮虎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有几只动作不够协调或表演走神、动作不到位,驯兽师马上扬起鞭子或铁棍,我真为这些动物的命运感到悲哀。

学生6:我觉得这些动物活着不仅没有自由,更没有一点尊严,时刻都要受到体罚,试想:如果有一天外星人统治了地球,我们人类沦为奴隶,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7:老虎、狮子是百兽之王,大自然应该是它们的家园,虽然它们现在衣食无忧,但它们已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那些食草类动物已没有太大的区别,成了温顺的羔羊,“兽王”之美称现在对于它们来说,只是徒有虚名、徒有外表罢了。这使我想到,在应试教育的驱赶下,我们许多同学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丧失了原本自我,再无个性可言。

学生8:众所周知,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我们曾读过《跪拜的藏羚羊》,今天又学了《斑羚飞渡》再次得到了证明,而且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动物之间的亲情,那种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本以为只有人类才具有,现在看来,我们错了,动物同样令我们可亲可敬。

3.3.5 元数据维护。对平台中的元数据,包括平台中心前置库、汇集库、基础库、业务主题数据库等库表结构和数据资源的元数据的库表结构、元数据关系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

等上述同学发言结束以后,我似乎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学生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庆幸自己开始没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过多评点,同时也为开始低估了学生的水平而感到自责。

三、案例分析

1.多角度赏析课文,允许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学的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改革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以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更难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腾出一定的时间,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 “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且要力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克服学习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参与性,导之以法,造就自主精神,更要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看这种见解是否正确,若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的就应该大胆肯定,若失之片面或错误的,则予以纠正。

2.多用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从而撞击思维的火花,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必苛求答案的唯一性。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课堂提问的形式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是指对所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不能表达更多的选项和信息。如“本文的作者是谁?”“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高尔基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文章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回答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则,可以沿着这个问题所提供的话题,充分地提供细节和信息。如“你认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理由吗?”“读了《真正的英雄》这篇文章,你受到哪些人生启示?”“读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你认为这场悲剧伟大在何处?”

针对教师的封闭式提问,学生受到的限制较多,思路窄,不易于思维的发散,如果在课堂上封闭式问题出现较多,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针对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学生受到的限制较少,思路容易放开,创新思维容易得到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在教学《斑羚飞渡》中,上述我所采用的就是开放式提问。我想,如果在《斑羚飞渡》课内阅读部分,也适当采用一些开放式提问,如“在《斑羚飞渡》一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情节或场面是什么?你有哪些心灵的触动?”这样的提问可能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3.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人生体验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针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会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激发他们的思维,他们会有许多的话可说。本节课,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之所以精彩纷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老师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观赏动物对于学生而言是最感兴趣的,也是最难忘的,每当老师一提到动物的话题,学生都会异常兴奋,对老虎、狮子之类动物,更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这一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的联系起来,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生体验,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结论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有时就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禁锢,过多的点拨就成了影响学生思维的一种有害干扰。教师少一点包办代替,对我们的学生多一点自信,多创造一些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一定会长上翅膀,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责编潘务正]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

猜你喜欢

斑羚开放式动物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斑羚飞渡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生命的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