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研究

2016-03-02陆圆圆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认同感建构环节

陆圆圆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研究

陆圆圆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近年来,新闻传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推动社会积极传达信息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实现高效的新闻传播,需要借助社会认同感捕获受众的心理结构和对于批判事实的认识。社会认同感在新闻传播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在构建社会认同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闻传播,分析其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

新闻传播;社会认同感;建构;研究

一、前言

新闻传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在散播信息的环节中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新闻传播而言,社会认同感的构建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梦构建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我国的新闻传播认同感构建状况而言,实现高效的新闻传播还任重道远,需要在构建社会认同感的同时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紧跟时代步伐。

二、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

促进新闻传播环节中社会认同感的建构,首先需要认清社会认同感与新闻传播的本质与内在关系。在社会建构的大体系下,新闻传播和社会认同感都属于其组成中的核心内容,新闻传播的存在能够为社会认同感提供发生的物质载体与外在的感应,是社会认同感建构的前提。而社会认同感的产生实际上是对新闻信息内容、新闻价值、社会功效的一种判断。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体系下,其建构促进新闻传播,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建构社会认同感具备较高的价值。[1]

三、新闻传播过程中社会认同感建构的障碍

(一)新闻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得受众产生消极情绪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大事件、小轰动事件,有些新闻媒体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先声夺人,获取更大的利益,在新闻传播环节中,不惜制造虚假信息,以提升新闻点击率。这些为了追求新闻点击率的新闻多以骇人听闻的词汇、舆论倾向去诱导受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中难以有效地构建出社会认同感,久而久之,社会受众就会对新闻媒体、新闻传播内容等产生怀疑、抵触以及消极情绪。从受众方面来讲,这是阻碍我国新闻传播建构社会认同感的重要问题。[2]

(二)新闻传播社会认同感建构脱离社会群众

社会认同感的建构,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就是受众心理诉求和新闻信息的真实可信度。从新闻的可信度方面来说,很多媒体为了夺人眼球,不惜牺牲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去捏造虚假信息,这给新闻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从受众心理诉求方面分析,新闻传播难以吸引受众,并且难以激发受众的认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受众难以在传播环节中发现与自身的相似处。换言之,社会新闻传播环节中,与社会受众生活、工作与学习相互脱离,难以吸收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与互动环节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模式下,新闻传播环节所能够接收到的新闻反馈将会逐渐减少,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因而,新闻传播难以建构起社会认同感。

四、促进新闻传播中建构社会认同感的对策

(一)基于受众心理诉求的新闻传播

在新闻传播环节中建构社会认同感,首先,在新闻传播环节中需要理清社会受众的基本诉求,受众要想在新闻传播中获取的信息,新闻传播能够为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的帮助。在搜集新闻信息的环节中,需要想他人所想,深入民心,力求在新闻传播中激发受众获取信息的最大热情。其次,信息搜集。很多媒体的新闻传播脱离实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不能深入受众内部,对受众心理了解得比较少。应加大新闻媒体的信息反馈调查,借助互联网、高校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为受众提供信息反馈端口,使媒体去真实地了解受众所想,正确对待媒体评价。最后,新闻媒体应当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寻求民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一是需要受众对新闻信息感兴趣,二是需要提升新闻信息的内涵,在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去建构其社会认同感。[3]

(二)新闻传播以民族大义为核心,促进社会建设

社会认同感的建构,需要在拥有广大受众的支持下,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为核心。在网络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社会受众的价值观。新时期,在促进新闻传播建构社会认同感的同时,需要以民族大义为核心,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将国家发展的前景展示给受众,激发受众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国庆阅兵时,电视新闻传播通过慷慨激昂的解说、生动的画面为国民展示了当下强大的国家面貌。这样的新闻传播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视觉上都会给人以莫大的刺激,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们的社会认同感。从狭义角度分析,积极、正面的新闻传播在促进社会认同感形成的基础上,也发挥出了实事新闻的正能量。[4]

(三)新闻传播采访的及时性

新闻传播中,新闻采访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方向。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时效性与社会性意义。例如,里约奥运期间,中国女排夺冠的消息振奋人心。在全民关注奥运会的盛况中,我们从运动员赛场上的表现了解到了其背后训练的坚持。新闻采访在传达奥运精神的基础上,提升了新闻的社会认同感。

五、结语

新闻传播能够为社会认同感提供发生的物质载体与外在的感应,是社会认同感建构的前提。本文对新闻传播中建构社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新闻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受众产生消极情绪、新闻传播社会认同感建构脱离社会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受众心理诉求的新闻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以民族大义为核心,促进社会建设的对策。

[1] 操慧.论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126-130.

[2] 黄伟.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搭建途径[J].新闻前哨,2012(04):87-88.

[3] 刘凤友.伦敦奥运报道与我国公民国家认同感的建构[D].沈阳体育学院,2013:156-230.

[4] 李勇.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生产研究[D].武汉大学,2012:263-352.

G206.3

A

1674-8883(2016)17-0101-01

陆圆圆(1995—),女,广西北海人,湖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认同感建构环节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