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新闻反转剧中的多方责任危机

2016-03-02廉明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舆论媒介受众

廉明静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解读新闻反转剧中的多方责任危机

廉明静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反转式新闻暴露了现今整个媒介环境多方责任的失守。大众媒体作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和把关人,崇尚快餐式新闻生产,信奉新闻拿来主义,但多变的真相中媒体管理机制缺位。不明真相的受众群体受困于刻板成见的思维陷阱,开放的民主性极易激发舆论暴力,这些都为新闻反转剧培育和滋生了可供繁衍的土壤。

新闻反转剧;媒体责任;受众舆论

通常意义上,新闻反转剧是指大众媒体惯于利用标签式报道来快速生产新闻并且提高曝光率。在自媒体环境下,受众舆论随着媒体标签顺势做出即时反应,而当真相被逐步揭开时,剧情反转,受众的舆论场也会随之发生戏剧性的大反转。从“湖南湘潭孕妇惨死手术台事件”到“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再到“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事件”,近几年的新闻报道频频上演剧情大反转的闹剧。在这些斗转星移的剧情背后,新闻真实性原则遭到任意背叛和践踏,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舆论暴力和社会信任危机侵袭着我们的生活。究其原因,新闻反转剧的发生主要归结于媒体和受众的多方责任缺失。

一、媒体从业者新闻伦理缺失和媒体行业失范

新闻反转剧的实质是新闻失实,推动新闻失实的根源是新闻深度和新闻理性的丧失。既然是新闻的本质属性遭到质疑,那么,我们就需要从新闻生产的源头检验。

新闻商业化刺激快餐式新闻生产。近年来,商业化新闻刺激了大众媒体对经济价值的崇拜,也为新闻反转剧的生产提供了机会。信息高速运转的网络时代成就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易接触性,给予了受众极大的浏览欲望和选择空间。在这种条件下,业界媒体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在注意力经济上,新闻从业者热衷于对新闻资源的任意转载、浅表化报道和快餐式生产,抢夺受众的关注度逐渐成为媒体竞相获利的新方式。新闻的快速生产机制与新闻价值的本质属性相抵捂,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逐渐让位于市场曝光率,新闻事业的职业信仰逐渐被赤裸裸的金钱思维所架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新闻伦理观念逐渐消耗殆尽。

标签策略迎合眼球经济。新闻反转剧的频频上演与大众媒体的标签化报道息息相关。在信息海量化的大数据时代中,新闻报道中标题的吸引力被不合理地放大。为了提高曝光率,越来越多的标题党缺少对新闻事件的全面描述,而是把功夫花在了设计标题上。为了发布新闻而制造新闻,各路媒体对新闻事件抽丝剥茧,采用具有较强情感倾向性的新闻标题,连带影射现实社会中一直被引起强烈关注的敏感问题,利用不明真相的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既定思维,煽动社会情绪。标签战已成为现代媒体竞争的有效手段,该现象实际上涉及整个新闻生产行业的失范现象。

网络新闻削弱传统媒体把关人身份。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多元产制结构促成了媒介权力的话语失控,技术赋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网络新闻甚嚣尘上,受众也参与到新闻生产的流程中来。多样化的新闻制作手段和多种信息流通渠道,逐渐削弱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社会角色特征。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强负荷的新闻生产和高频率的信息流动慢慢造成了整个传统新闻生产行业的体力不支,传统主流媒体的部分话语特权不得不被分割。“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从‘大众媒体’到‘乱众媒体’的转化”。[1]然而,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网络新闻的不可控为反转式新闻的盛行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伦理’是计算机联网以后产生的与网络运行相关的一些伦理问题”。[2]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络流通渠道缺少专业机制的严格把关,该问题不断暴露,新兴媒体甚至承担了为传统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反观近年来上演的多出新闻反转剧,绝大多数新闻事件最先都是在网络媒体中发酵成熟后才受到传统媒体的重视。

话语失控导致信任危机。新闻反转剧为大众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这些令人唏嘘的剧情背后,逐渐磨灭的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广大受众对于新闻获取的信心。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一次次的新闻反转中风雨飘摇,整个新闻传播事业在全体公众的质疑声中前行。信任危机的产生变相地增加了广大媒体的信任成本,大众媒介为重新获取公众的信赖不得不加倍重视新闻生产。为了杜绝新闻反转剧的连年上演,媒体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建立谣言规避机制,提升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整顿行业内部的不正之风,重新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

二、多元公众领域中受众舆论的狂欢

开放的民主性催生话语特权。在现代媒介社会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大大拉近了草根阶层与传统媒体的平等对话机制,社会公众的行动空间出现明显位移。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虚拟性促成了无政府主义的公众舆论的狂欢,自媒体空间中自由性和匿名性使受众的民主权利被无限放大,形成了具有庞大体系的网络舆情监督系统,催生了受众群体的话语特权。然而,受众受限于刻板成见、宣泄情绪等因素,难以保证作出理智判断,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自然会在转换的过程中流失。

思维定势指引舆论转向。广大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生存容易对新闻事件形成刻板印象,导致媒介素养普遍偏低。缺乏职业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系统训练,固有的内在思维模式常常会左右受众的正确判断。在绝大多数受众的认知中,与开豪车者发生摩擦,一定是经济实力强的一方仗势欺人;提到城管和市民发生纠纷,一定是城管违规执法;医患关系紧张,一定是患者更值得同情。再加上在媒介信息如此泛滥的今天,受众发出和获取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之所以会在信息过载的泥潭里难以自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普遍具有信息崇拜的心理”。[3]摄取和推送的庞大信息量与不成熟的新闻接受能力、新闻传播能力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在这种极为不合理的矛盾关系中,独立的受众就越来越依赖自身既定思维模式作出判断。受众媒介素养偏低,容易被不良媒体利用,新闻反转剧中舆论场的任意颠倒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网络意见领袖领导新式寡头主义。在新闻社会情绪点燃舆论暴力。网络社区的虚拟特性使受众民主“能够以某种非实体的形式出现,并借助人们的心理而使得其内心得到一种补偿性的满足”。[4]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话语束缚激发了新时期受众宣泄个人情感和表达社会情绪的欲望和冲动,民间受众寄希望于通过新闻参与来捍卫知情权和发言权,企图通过争夺话语权和抢占舆论场,而象征性地缩短与少数精英集体的阶层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闻流通的过程中,这种由阶层对抗和社会流动带来的对强者的畏惧和仇视情绪,以及对弱者遭遇的同情和通感心理,一直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偏激情绪的积攒和任意释放成为新闻反转剧的导火索,而受众仍然是虚假新闻的牺牲品。新闻事件的失实还原造成受众对客观现实的片面性理解,从而导致大多数受众主观臆断,纷纷声讨舆论场中弱势的一方,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并且实施语言攻击。这不仅有碍于真相调查,而且还可能给受害人的身心带来更大的伤害。

反转剧的受众舆论场逐渐建构的过程中,虚拟网络世界中的受众并不是绝对平等的,就像一盘散沙式的随机分布。网络技术虽然给予每名受众平等权利去获取新闻资讯和交流话语,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规制的话语权的平等绝不是真实的平等。受众由于知识水平、所属阶层、关注视野、媒介素养等差距而产生话语影响力的实质差距。“知识鸿沟”已经存在,并且还会干涉不同受众群体在新闻流通中的话语意义的制造。影响力较弱的受众极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赞成舆论场中较强的一方,从而形成沉默的螺旋。而制造较强舆论的意见领袖一方更多是一些网络红人,或者属于在现实社会中也同样具有较强权威性的专业人士,从而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完成了新式寡头主义的精英统治。这些意见领袖出于商业利益、意识形态灌输或自身价值判断等多方因素限制,常常会充当左右舆论场转向的特殊因素。如果少数精英统治存在权利出轨的危机,那么新闻舆论就极易沦为某些个人或团体的个性化表达,舆论反转也就像私人化的观点转变一样轻而易举和司空见惯。

新闻反转剧是一场专业机制内的闹剧,在整个新闻流通的产业链条中,剧情反转的频繁上演主要归因于媒体和受众的多方责任危机。为了彻底湮灭新闻反转剧火爆的市场助推力,“应对网络等新媒体中种种的有序和无序,根本的对策也在于人自身,媒介发展在于延伸人的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延伸人的责任的内在要求,延伸的能力需要受到延伸责任的约束”。[5]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创新,媒体从业者和广大受众不得不严格把关已经远远落后的人的媒介适应能力,大众媒体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传播策略,受众也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媒介素养。

[1] 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众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1.

[2] 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3] 蔡骐.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体素养[J].现代传播,2013(9):122-123.

[4]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37.

[5] 俞虹,顾晓燕.新媒体:传播能力与责任媒介的延伸[J].现代传播,2012(5):112-113.

G210

A

1674-8883(2016)17-0068-01

廉明静,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舆论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