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进程与问题

2016-03-02吴易霏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跨学科视野学者

吴易霏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

跨学科视野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进程与问题

吴易霏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24)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开始进行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过去三十多年中跨文化传播研究数量和深度都在逐渐增加,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当前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这给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成效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当前我国相关学者应当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有效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跨学科视野;中国跨文化传播;问题

一、跨学科视野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进程和现状

(一)跨学科视野下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跨文化传播研究,进入90年代后研究数量逐渐增加,新世纪的前十年中研究数量持续增加,相关研究论文年度发表量已经超过1000篇。所有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力学科是外语教学,占所有研究的七成,有4000多篇研究文章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陆续发表。其中最突出的是英语语言教学,其他表现抢眼的还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文(作为外语)、德语。在外语教学文章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跨文化营销、商业管理、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研究也在稳步增长,其中数量上增长最为明显的是跨文化营销和商业管理,在2010年以后保持每年200篇左右的增速。

(二)跨学科视野下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以文化逻辑为主,但也对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进行了反思性研究,这严肃批判了全球跨文化传播的不平等关系。尽管这些研究并没有占据较大比重,但确是进行视野宽阔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路径。我国跨文化研究中也包含大量应用型研究,关注人际传播的应用型研究旨在处理跨文化传播中的习俗和语言问题;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应用型研究的主要作用则是为跨文化营销、商业管理、国际传播提供策略和战略分析。

二、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问题

(一)中国学科体系中跨文化传播的模糊现状和学科化渴望

实际中多数学者认为跨文化传播是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对象,在不同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各个学科研究还没有形成共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学者一方面认可这个判断,也就是世界范围内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分支是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又质疑中国传播学的完整性。产生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概念后面包含的研究领域是缺乏有机联系的、碎片化的、分散的。

所以不应当完全从理念出发构建跨文化传播学科,应当在一个学科存在的基础上,各相关研究部门进行融合,基于研究方法、理论、概念对系统理论进行多层面构建。此外,研究者应当充分关注中国问题,进而避免西方理论简单落地,最终在实验和比较中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文化逻辑的路径依赖

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学者需要纳入更加广泛的社会结构背景,不应对文化相对独立性过度依赖,避免出现研究批判色彩暗淡的问题。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跨文化传播研究人员应当更多考虑全球和地区的政治背景。另外,还需要更多地对其加以采用和重视,进而建立和具体经验、理论研究的联系。

(三)过分关注应用研究的取向

实际中研究多以经验、技术的应用层面为主,没有充分重视核心理论、价值、范式的构建。理解和看待其他文化价值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当前仍没有获得充分讨论。所以,相关研究应当理性看待自身研究者的无意识价值,研究者需要将基本假设层面纳入研究对象中。例如,需要重新审视西方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等价值偏见,进而在平等、文化多元价值判断上进行跨文化传播研究。

(四)领域互动、研究方法问题

当前有效互动还没有形成于不同领域、学科之间,理论框架、研究问题、概念方面的沟通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民族国家和文化关系的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应当通过积极引入实证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现实基础,同时还应当推动研究方法和路径的多元化发展。

三、跨文化传播的学科化建议

(一)学科本体论方面

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仍处于碎片化状态,学界学者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科本体建设。也就是说,我国学者应当在推动涉足各学科与领域间有效交流的基础上,构建清晰的概念系统、多元的研究方法、成熟的理论框架,进而推动跨文化传播学这个学科的形成。所以,跨文化传播学科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各学科各自为政的现状。另外,学者还应当充分重视亚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并将中国语境下的创新因子引入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中。

(二)学科价值论方面

在跨文化传播学科建设中,人们需要慎重而全面地检视跨文化传播价值的前提。文化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价值判断,而跨文化传播研究并没有充分重视该心领域,所以就造成相关研究基本反思性缺乏情况下的现存结构诠释。对后殖民主义议题、文化帝国主义探讨进行批判的传播研究可作为尝试的样板。相关学者应当秉持“文化多元性起点之一是对价值的审视”的立场,这样才能够获得道德上公正的地区和国际跨文化传播议题,而这在跨文化传播研究和理论、实践连接中发挥着纽带作用。

(三)学科方法论层面

学者应当采用多样化、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并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理论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认真考虑,同时充分重视演绎式和归纳式方法。第二,相对于传统思辨式路径,需要加强详实经验材料的分析证实,进而在生动跨文化传播实践过程中找到理论创新和系统化的基础。第三,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学者需要尝试近代以来科学化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而在日常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加以应用。但值得关注的是,不仅要对研究中严谨、系统的方法的重要性进行强调,还要对方法、研究对象、理论框架的有效性进行平衡,一切研究都从重要、合理的问题意识出发。

四、结语

我国学者要想有效开展中国跨文化传播,就应当强化研究,并积极解决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跨学科视野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和跨文化传播的学科化建议,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相关学者能够对其强化重视,进而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有效开展。

[1] 杨珍.跨文化传播视野中体育交往的理论逻辑[J].新闻界,2015(04):86-88.

[2]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J].浙江学刊,2014(03):41-48.

G206

A

1674-8883(2016)17-0028-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培育项目,项目编号:CUC15A11,课题名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跨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视野学者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居· 视野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学者介绍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