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训练模式

2016-03-02柯旭仔邱明锋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语境汉语

○张 苗 柯旭仔 邱明锋

构建提升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训练模式

○张 苗 柯旭仔 邱明锋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帮助学生实现生活、工作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学生一切能力的基础。必须提升全民族普遍的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来帮助中国人成才。构建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体系,主要有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模式、综合分析与书面表达能力训练模式、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分为汉语功能性能力训练和社会性能力训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模式、文化素质训练模式等,通过这些模式的循环训练,把汉语的听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即兴现场社交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汉语教学 语文训练 语言能力提升

听说读写,是语言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有综合掌握这些要素,才能灵活应用语言。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不是听说写等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工作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学生一切能力的基础。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外来语对中国汉语言文化冲击比较厉害,要提高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来抵御外来语种蚕食母语,必须提升全民族普遍的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帮助中国人成才;当今移动网络文化交流使传统的“听说写”变为“点看录”,交流更为便捷,深度、广度发生着聚大的变化,汉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现象花样百出。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成了一个人生活工作的普适性能力。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汉语教育,使学生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传情达意能力。实际生活中,有的人说话不清楚、不明白,说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这就是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的表现。要把听、说、写等多元要素整合起来,必须有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训练模式来支撑。

一、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现状

1.教学课程内容不足

汉语传统听说教学是单一的课程形态,它把字词句修辞的知识点单列出来,综合应用能力被一些零碎的语言知识碎片化,把这知识整合起来的课程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有学者指出:“我们不可以把日常口语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里来,因为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应该是有所限定的,其特点应该是有教学意义的。”[1]因此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理念的更新上,而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测试系统还有待完善,操作系统的不完善使理论与教学现状分离”。[2]这就使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最后难以落实在课堂之中,影响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

2.教学培养方法的陈旧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缺少创新模式,大多陶醉在旧有的教学训练陈式之中,囿于传统的几种训练形式而不能突破听课说教的套路,对于综合语言知识停留于听说能力的重复,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也往往笼统、模糊,让人难以理解。因此,当务之急是构建完整的训练体系,寻找到语言科学知识体系可训可练,可操作的实现路径。

3.教学内容的淡化

传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内容训练形式主要是问答、报告、讲述故事、辩论等,缺少专题的演讲、趣味会话、简短演说、综合辩论,耳闻目见的事实报告、日常会话、话剧等综合训练形式。语言学科的发展要求人们从关注语言到应用语言。要很好地应用语言,人们就必须构建全新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训练模式。

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体系构建

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跨界融合性能力,从本质上说是将字、词、句、修辞与听、说、读、写相通相融,使语句内容能把握住听众的心理重点、焦点而实现语言传播目的。所谓唇枪舌箭,箭箭中的,这就是笔者教学多年来累积的汉语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教育模式。

在汉语教学过程发现,汉语综合能力的基础训练的体系主要有:听读、听写训练,以此训练来构建汉语语音能力形成;听记、听辨、听测训练,以此训练来构建汉语语义能力的形成;听评、听后感训练,以此训练来构建评价话语能力的形成。

(一)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模式

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要素主要有:说话合乎语法、能被别人接受、能适合场景、词性修饰得当。

阅读理解能力主要表现为交际口语能力、语境能力、动态话语能力等方面。汉语阅读理解除了必备的语言知识之外,还要有适应具体场景的需要来阐述话语的能力、在交际受阻情况下的应变能力,等等。

1.交际口语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用词准确、用语得体,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能够规范、得体地利用语言。在汉语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应包括字、词、句、篇的训练,词汇、语法的训练,词语音节能力的训练,语句修饰的训练。汉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音色、语速、语调、轻重、节奏、语气、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丰富的语义、增加语言感情色彩。

⒉适应语境能力训练。语境训练,即当众说话、课堂问答、讨论、辩论等。[3]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中的语境训练主要通过口头和书面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方式来展开训练。根据情景自己随机组织语言来说服受众,要考虑受众的身份、职业、性格,交际动机、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当时的背景等主客观因素,并拿捏到位才能真正提高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教学用语也要创设语境,要将学生的心境融入情境,使之适应教学语境。通过语言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反思能力、适应语境能力,最终提升汉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⒊动态话语能力训练。动态话语是在动态语境中寻找合适的插话机会,机智运用语言、形成完整语句来回答需要解释的问题。主要有:听述训练,即听后答问题、听后评论、听后感言训练;说话训练,即普通话、语音、语句、语段、语态训练;按说话的表达方式来训练还可采取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等训练模式。正如吕叔湘说:“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动态研究。”[4]动态话语是恰当的插话而没有多嘴之嫌,随机话语“也可以是若干句子组成的句群,只要是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都是动态话语”[5]。加强动态话语能力训练,以达到话语的准确、得体、及时、有逻辑性,进而提升汉语综合应变能力。

(二)综合分析与书面表达能力训练模式

汉语综合分析与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分为汉语功能性能力训练和社会性能力训练。汉语功能性训练主要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来提升说话的准确度、流畅度、深度广度和个性特色。社会性能力训练通过说话交际来判定、阐释、承诺一个事项,使说话的决策变成行为得到执行。通过说话交际活动来实现汉语的社会性推广,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汉语来自理生活、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和社会交往活动。

功能性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分析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语言交流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汉语功能性综合应用能力是汉语社会应用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是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训练的形式有朗读、背诵经典文赋诗词、写作书面演讲稿、微小说等教学实践活动;还可采用讨论、辩论、采访、说明、辅以非语言交际的面部表情、手势、身势和各类文章体裁来训练语言的综合分析与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心理成熟度与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快速写作的应变能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听、读、说、思的综合分析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汉语学习方式;讨论时要求用普通话,用语得体,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说话流畅语气语调自然;声音响亮轻重音适度,语调有节奏和韵味;讨论时语言自然流畅清晰简明;用语得体富有感染力;讨论时积极调整话语方式,适应交际语境;能在适当的语境中得体、贴切地完成交际任务;培养对语境的观察、适应、调节、反思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语把事物和现象解释清楚,表达富有逻辑性;能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能借用停顿、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从而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互动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倡导合作学习的理念,精心设计问题,师生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你懂我懂大家懂的局面,融合知识点分析使人更加醒豁领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模式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结合,培育生活与工作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场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改变单调枯燥的听说陈旧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做模式来训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变成学以致用、与生活和未来工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遵照老师设计的训练体系,通过语言交际搜集校园文化变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人人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贡献。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快乐成功的学习体验式训练模式,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骤增。

(四)文化素质训练模式

通过文化素质训练来培育人们在文化方面具有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促进汉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训练是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它是社科人文类知识的总和,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汉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举手投足等肢体语言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文化素质训练要遵循“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来构建教学模式,要具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知识、人格完善教育的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个人的内在品质。

总之,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还必须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例如,设计一场求职应聘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求职答辩活动中得到训练,把汉语的听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即兴现场社交等能力通过求职答辩,互动交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纠错、共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被这一活动串联接龙起来。笔者作为应用写作课教师、组织学校教育活动的一校之长,曾经利用地方人才招聘现场会的场景,要求学生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巧妙应用于招聘答辩现场,使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展示。通过招聘前对学生进行集中短训,向他们传授应聘知识,个人形象设计,书面求职自荐书的创新设计。这样带去30人,就有27人签约受聘,明显提高了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也感到精神饱满,工作有望、自信心百倍。

注释:

[1]李明洁:《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语文建设,2005年,第8期。

[2]韩浩:《我国中小学听说教学百年历程回顾》,语文学习,2004年,第10期。

[3]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9-173页。

[4]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吕叔湘语文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11页。

[5]王建华:《语用学与语文教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5页。

(张苗 四川内江 内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641002;柯旭仔 广东茂名 大岭仔小学 525000;邱明锋 四川内江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641002)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语境汉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