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90后”大学生流行语使用特点及心理状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016-03-02□王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流行语交际心理

□王 亮 陈 波

高校“90后”大学生流行语使用特点及心理状况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王 亮 陈 波

流行语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们的新观念、新感觉和新看法。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使用流行语的情况,以流行语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特点;挖掘大学生群体独特的心理状况和社会文化心态,研究背后成因;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90后” 大学生 流行语 心理状况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流行语在各大高校广为传播,为大学生们所喜爱与推动。流行语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交际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心态。调查高校“90后”大学生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走进大学生“心理空间”的一把钥匙,是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和心理状况的有效途径。[1](P75)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16年大学生中最新的流行语动态,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语言学理论,研究了地方高校“90后”大学生群体的流行语使用特点,深入分析了该群体的心理状况及成因,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校“90后”大学生流行语问卷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为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四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调查历时两个月,从2016年5月10日到7月10日。采用线上调查(为主)和线下调查(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知识差异。线上调查共收回401份有效问卷;线下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92%。

调查内容包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流行语的传播媒介,高频使用的“十大流行语”,流行语使用的场合、原因、看法等16个方面。此次调查的目的是分析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探究背后的成因,发现使用流行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当代“90后”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90后”大学生流行语使用现状

(一)“90后”大学生群体流行语类型

根据流行语的使用目的和表达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语气类词语。例词:怪我咯、我的天哪、吓死宝宝了

大学生在交际时会用一些表达语气的词语,制造幽默的氛围,以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怪我咯”表达一种反问的语气,以为“不该怪我”。“我的天哪”和“吓死宝宝了”表示一种惊叹和惊吓的语气,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感情丰富饱满,受到学生的青睐。

2.心理情绪类词语。例词:我也是醉了、宝宝心里苦

目前,大学生深受外部环境(就业、考研、出国等)和家庭环境(父母的期望)的双重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很无助,往往会选择一些词语表达内心的不满和对所处的生活状态的感受,因此,反映心理情绪的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渐渐流行。

3.人际交往类词语。例词:萌萌哒、逗比

流行语生动活泼、幽默简洁、通俗易懂、方便实用,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大学生比较注重交际,往往希望通过交际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自身能力、素养,因此,幽默生动、新奇个性的流行语成为大学生交际时的不二选择。

(二)高校流行语的传播媒介

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获取流行语的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95.51%)、同学朋友(76.81%)、影视作品(58.35%)、报刊杂志(15.21%)、书籍(7.48%)等。

(三)高校流行语的针对对象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主要对象是同学或朋友(96.01%)、闺蜜(54.11%)和恋人(36.16%),在父母和老师等群体中使用得相对较少,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4%和2.99%。高校流行语主要在同龄人(如同学、朋友等)之间相互使用,在与长辈(老师和父母)的交流中使用很少。一方面是因为同龄人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另一方面,大学生与老师、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相对年轻人来说长辈更倾向于求稳,不喜欢新奇多变。[2](P242)

(四)高校流行语的使用场合

调查数据显示,流行语的使用场合主要是学校(71.32%)、同学聚餐场所(80.3%)。“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所以在学校使用流行语的频率很高。同学之间外出聚餐,往往喜欢使用生动俏皮、幽默诙谐的流行语活跃交际氛围,因此使用频率也较高。此外,流行语有时还在家里(8.73%)和其他地方(12.22%)使用。流行语在这些场合的使用次数明显低于学校和聚餐场所,是因为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而父母不太喜欢多变新奇的语言,所以流行语在家里的使用频率较低。

(五)“90后”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出于外在表达需要、满足自身需求的,也有出于内在模仿心理、提升自身内涵的。大学生使用流行语主要与流行语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关,如幽默诙谐、生动有趣(占调查人数的83.04%),通俗易懂、方便实用(58.60%),表达直接(50.87%)等;另外还与使用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如周围人的影响(33.17%),跟风模仿、从众心理(7.73%)等。

(六)“90后”大学生流行语使用特点

流行语作为一种在大学校园内流行的鲜活的语言形式,不仅能够展现特定的校园文化,而且能够反映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变化[3](P81)。通过对问卷的具体分析发现,“90后”大学生流行语的使用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来源广泛、形式多样

从目前流行语的传播来看,流行语主要来自网络和影视作品,少部分来自方言、音译外来词、报刊杂志等。[4](P55)来自网络的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宝宝心里苦”“我也是醉了”;来自影视的如“贱人就是矫情”“不抛弃、不放弃”;来自方言的如“酱紫”“有木有”;来自意译的如“Wuli”“Cool”等。大学生使用的流行语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有词、短语、句子,也有用缩略形式、外文字母、汉语和英语混合使用所构成的表达形式,如:“逗比”“屌丝”“欧巴”(词);“怪我咯”“日了狗了”(短语);“我读书少,你别骗我!”“你家里人知道吗?”(句子);“然并卵”“城会玩”(缩略);“hold住”“A4腰”(汉语英语混合)等。

2.简洁经济、独特新奇

从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情况来看,高频使用的流行语不仅简洁经济,而且形象生动。在调查中有一些流行语因符合经济性和独特性原则而被普遍使用,如“你妹”(29.68%)“日了狗了”(27.68%)“不作死就不会死”(25.19%)然并卵(24.44%)等。

3.注重时效、反映热点

流行语作为社会的敏感神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如2016年上半年出现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45.14%)反映了社会给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压力,人们相互竞争,使得友谊经不起考验;“宝宝心里苦”反映了难以诉说的心理压力和社会问题,像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

三、高校流行语揭示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及成因

(一)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独立

“9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紧跟潮流。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喜欢新奇的表达形式,流行语的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见证。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各个版本广为流传;“宝宝心里苦”以“宝宝”自居,亲切可爱,有一种卖萌的感觉。

(二)逆反宣泄、释放消极的情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部现实和家庭内部的压力交织在一起,给大学生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面对现实,年轻人需要发泄心中的压力,因此一些表达消极情绪的流行语成为大学生的选择。[5](P190)调查显示,“你妹”(29.68%)“不作死就不会死”(25.19%)“日了狗了”(27.68%)等流行语作为比较文明的“脏话”,用来发泄情绪,为大学生所普遍接受。

(三)模仿从众、追随大流的心理

调查显示,有33.17%的大学生因受周围人的影响而使用流行语,7.73%的学生由于跟风模仿、从众心理使用流行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大学生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意识,可能会在行为处事上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盲目跟风。

(四)追求时尚、重视交际的心态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言语的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在交际时喜欢使用幽默诙谐的话语来拉近双方距离、增进感情。流行语形象生动、方便实用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和交际需求,被频繁使用,如“萌萌哒”(34.41%)“吓死宝宝了”(33.67%)“宝宝心里苦”(30.42%)“逗比”(32.42%)等。

流行语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大学生流行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能够大致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社会文化心态[6](P152)。大学生在交际中经常会使用流行语,以此显示自我的与众不同、新潮个性,提高交际的效果。虽然大学生注意到了流行语的优势,但是他们在使用流行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经常使用一些低俗化、情绪化的流行语,盲目模仿、追随大流使用流行语等,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仍需调节完善。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积极引导,多加关怀,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流行语,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本文系湖北省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610519021];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成果。)

[1]黄涛.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J].衡水学院学报,2006,(12):75-77.

[2]吴圣刚.当代流行文化的形成机制与作用[J].中州学刊,2007,(2):241-244.

[3]杨文全,许艳辉.试论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成因[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7):81-83.

[4]王林鱼.校园流行语和青年学生精神风貌探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56.

[5]邱贵芹,张兰英.关注校园流行语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J].教育与职业,2007,(20):190-191.

[6]欧晓霞.对高校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8,(9):152-154.

(王亮 陈波 湖北襄阳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441053)

猜你喜欢

流行语交际心理
情景交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情景交际
流行语大盘点
交际羊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流行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