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2016-03-02任朝迎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源语言奈达期刊论文

□梁 戈 先 蕾 任朝迎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梁 戈 先 蕾 任朝迎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该理论传入中国,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影响日益显现,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翻译界讨论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学者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且运用该理论对多个文本如科技文本、商务文本、广告文本、法律文本、外宣文本、新闻文本等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优越性,还详细解释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具有优势的原因等。本文选取2000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论文、研究综述等,通过分析和总结来揭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奈达功能对等 翻译 中国 接受

一、引言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1943年他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从事有关主持翻译的工作。他的学术焦点在于《圣经》的翻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通过对《圣经》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还出版了几部影响世界的翻译著作,如: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在这些著作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翻译理论,如: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的四步式(分析、转换、重构和验证)。他还提出了“核心句”的重要概念,指各种语言在核心结构上的一致性大于在表层结构上的一致性。在诸多理论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对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翻译界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介绍得最早、最多,影响也最大。三十余年来,奈达及其翻译理论在中国一直是翻译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翻译界的众多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中国的翻译现状进行了有效结合。

本文主要通过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以及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于中国翻译界产生的影响。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奈达动态对等理论概述

动态对等来自于奈达1969年所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提倡的“对等效应”原则,动态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动态对等原则的要求是让目标语读者和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言的接受者和文中传达出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因此,信息需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的特点、需求和目标语读者所在的文化语境的期待等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奈达进一步对动态对等作了更深入和简洁的解释:动态对等是“源语信息最切近、自然的对等物”(Nida,2004:14)。在这句话中,“对等物”是指“源语言所承载的信息”,“自然”指代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信息,其中“最切近”是奈达动态功能对等的核心要点,就是要争取实现源语言信息和目标语语言信息最大程度上的对等,而不是去争取最大程度上的形式对等。

(二)奈达动态对等到奈达功能对等的转换

奈达在他1986年所著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首次提出“功能对等”这个新颖的专业术语,但他认为之前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和之后提出的“功能对等”没有很大的不同。他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言》中解释道:之前的“动态对等”是强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语言的对应必须要优先于文体和形式上的对等,这样的说法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争议,反而会让人们产生“翻译文本的意义和信息与翻译文体本身的文体形式是矛盾关系”的观点,所以为了消除人们的误解与困惑,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因为这个术语里的“功能”一词重点突出了翻译的实际交际功能,因此“功能对等”更能准确地表达奈达所提出的对等思想。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奈达理论框架的核心主要是功能对等,功能对等主要是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功能上实现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叶子南,2013:148)。Edwin Gentzler在他的《当代翻译理论》中提到:Nida builds his theory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message of the original not only can be determined,but also that it can be translated so that its reception will be the same as that perceived by the original receptors(Edwin Gentzler,2004:53)。这句话表达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源语言的信息不但可以被确定下来,还可以翻译出来,并且目标语读者对其的接受程度与源语言读者接受的程度相同。中国学者谭载喜认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传意达神,读者反映相似(谭载喜,2004:234)。所以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视意义,然后是风格。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强调目标语读者的感受,译者在翻译时要多为读者考虑,而不是束缚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尤其是原文的句子结构。这样翻译才能变得通顺、自然而不是晦涩、拗口,令目标语读者感到费解。

奈达最初在他的著作《语言、文化、翻译》中把“功能对等”分成了两种,第一种是最低限度功能对等,第二种是最高限度功能对等(Nida,2001:87)。他对两者的区别具体解释道:最低限度的功能对等是指目标语的读者能通过译者的翻译理解译文,从而也对源语言读者如何读懂和理解原文有基本的了解;最高限度的功能对等是指目标语读者可以用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方法来对原文进行理解和欣赏。但这种“境界”是非常难达到的,对于两种在起源、词法、句法以及表达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的语言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也是翻译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达到。从功能对等的原则可以看出,奈达基本是从指定意义和联想意义来进行阐述的。其中指定意义代表实际或语言世界的所指,而联想意义是指由使用话语中的词产生的价值和态度。因此,指定意义、联想意义和功能对等是联系在一起的(黄远鹏,2010:101)。总体来说,功能对等得到了大部分翻译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理解,不少人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奈达理论在更多国家以及翻译界的接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一)2000年到2015年间国内关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论文数量上的变化趋势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奈达功能对等”,并按照“期刊”“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这三种

对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学术成果进行分类。通过统计可以发现,截至2016年5月底,共有1162篇文章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有关。其中,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期刊论文539篇,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有459篇,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会议文章有7篇。笔者对2000年到2015年间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作了统计,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了2篇于2000年发表的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论文,1篇是期刊论文,1篇是学术论文。2001年发表的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相关的论文有4篇,其中有2篇期刊论文,1篇学术论文。2002年发表的论文有1篇会议论文。2003年发表的论文有12篇,其中有9篇期刊论文,2篇学术论文。2004年发表的论文有16篇,其中有9篇期刊论文,7篇学术论文。2005年发表的论文有22篇,其中期刊论文12篇,学术论文8篇,会议论文1篇。2006年发表的论文有34篇,其中有17篇期刊论文,16篇学术论文。2007年发表的论文有58篇,有27篇期刊论文,23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2008年发表的论文有94篇,其中有53篇期刊论文,33篇学术论文,3篇会议论文。2009年发表的论文一共106篇,其中期刊论文53篇,学术论文42篇。2010年发表的论文共有114篇,有62篇期刊论文,42篇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011年发表的论文有153篇,其中有81篇期刊论文,48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2012年发表的论文有191篇,其中期刊论文有81篇,学术论文有87篇。2013年发表的论文有228篇,其中有89篇期刊论文,106篇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014年发表的论文共有282篇,其中期刊论文113篇,学术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2015年发表的论文共有243篇,其中有107篇期刊论文,82篇学术论文,2篇会议论文。

从以上数据可知:1.2000年到2015年以来(除2014到2015年间以外),中国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论文的数量都在逐年增长。2.总体来说,中国的专家、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数量要高于硕博士论文的数量。但是期刊论文的数量和硕博士论文的数量在整体趋势上都是在增长的。3.在2005年之前,有关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论文数量比较少,但2005年之后,论文数量快速增多,尤其是在2006到2007,2007到2008,2010到2011以及2012和2012到2013年期间。

综上所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专家的欢迎,该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上述统计数据足以说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学术以及翻译界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2000年到2015年间中国学者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所分析的文本类型概述

在此仍按照中国知网中的三大类型即“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来对中国学者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所分析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

经过统计可以看出,这15年以来,大部分中国专家、学者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主要运用于旅游文本、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理论的研究文本、文化文本、法律文本、新闻文本、电影字幕文本、广告文本、科技文本、译文文本以及政府报告、文献文本等类型的翻译中。其中有29篇主要对旅游翻译文本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有关旅游材料英译汉、汉译英以及景区的公示语的翻译等来进行研究。有59篇论文主要是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商务英语类的文本,这些论文主要对商务英语双语的翻译策略与商务合同、协议、信函的翻译以及商务英语专业词汇的技巧翻译等内容进行研究。有30篇论文以新闻作为文本来进行分析。论文作者主要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文本进行翻译策略、新闻标题、修辞上的研究。有73篇论文是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新认识,提出了作者自己对理论新的见解。有83篇论文主要通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文化文本,比如跨文化的研究、文化意象的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研究、文化特色词汇以及文化差异等的研究。有18篇与电影字幕翻译文本有关,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实用性较强的技巧以及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等等。有61篇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广告翻译,比如一些广告翻译的实用性方法、翻译广告的原则等。有28篇论文主要对科技英语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双语转换、科技英语长难句翻译策略、科技英语术语翻译上的研究等。有57篇主要是对翻译的译本进行理论分析,论文作者选取某个名著的汉译本,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有20篇论文是围绕政府的工作报告、政治文献中的词汇翻译、句子双语翻译的技巧来展开的。在其他一些论文中,作者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汉语的成语翻译策略、惯用语、商标名称、情景电视剧的翻译、美术作品、企业外宣文本、散文翻译、翻译过程、口译质量评估、网络流行语、计算机翻译紧密结合。另外,还有论文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或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适度的批判。

(三)中国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综述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创新性的研究。现从2000年到2015年间的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论文,来对这15年来中国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并揭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翻译界中的接受情况。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可以应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翻译汉语中的习语。因为汉语习语有双重意义即字面意义和内部的比喻意义,习语的内部意义的表达效果更深刻。所以在翻译汉语习语时,不可只在字面或形式上翻译,而是要通过意译法、替代法、加注法来翻译,这样才能将习语的内涵恰当地翻译出来并达到功能对等。衡孝军在他的论文中提出通过奈达功能对等和社会符号学相结合的视角来对汉语成语的翻译功能对等现象进行研究。他从三个方面即语言的定义、语义的三角关系、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来研究社会符号学和奈达理论所体现出的功能对等,并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符号、事物以及概念和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减少了翻译时语言信息的丢失,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上可以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这与奈达功能对等所追求的译文效果基本一致(衡孝军,2003:23)。陆刚在论文中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阐述英文文章标题翻译的原则。他从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来提出文章标题的翻译方法,即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直译法、减译法、意译法、调节顺序法、添词法等来实现标题句子的功能对等并能忠实于原文(陆刚,2003:28)。杜晔在论文中以李白的著名古诗《月下独酌》的汉译英文本为例,来探讨诗句翻译中所体现出的奈达功能对等。作者认为,要想使古诗翻译达到原文的美学效果,译者必须采取适当的归化翻译法,根据“功能”一词创造出不同的译本以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用途。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传达古诗的音韵、美感、形美,同时还要兼顾目标语读者的感受,看他们能否接受译文,要标有适当的注解来为目标语读者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杜晔,2003:87)。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还有助于电影字幕的翻译。因为电影字幕的翻译无需对语言的形式或结构过分关注,并不需要将所有的信息原封不动地传达给观众。因此译员可以应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翻译,关注电影观众的反应。庄起敏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词汇的翻译作了研究。他认为新闻词汇的目的在于短时间内要很快地吸引广大的读者,因此目标语读者阅读新闻后的感受和新闻传播的效果要尽量与源语言读者所产生的感受和取得的效果一致,所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新闻翻译的最佳指导理论,翻译时可以采取等值翻译原则,使用同位语来对前面的词语进行补充,采取意译的方法或根据情况采取增加“源语言”的特征和保持中国词汇的特色(庄起敏,2005:32)。刘磊提出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同声传译之中,他认为同声传译主要注重目标语言听众的感受。在作者看来,同传译员可以把他自己对说话者源语言的反应与“容易理解性”的目标相对比。因为口译译员自己也是一个听众,也是唯一一个能在现场做出一些翻译策略的听众。同传并不是将源语言一字一句地翻译出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注重主要内容的传递。如果源语言听众和目标语言听众对讲话者所传达的内容做出了相同的反应,那么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同传翻译(刘磊,2006)。赵震峰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英文商务合同固定条款的翻译。英语的商业会谈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合同固定条款的翻译尤其重要。作者认为,在翻译时,传达出原语条款的内容十分重要,并且需要在目标语中取得相同的效果,让客户能够不费劲地理解合同条款的含义,而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造成双方的不和与损失。因此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合同的翻译中十分适用,因为该理论强调语言功能的对等性和内容,而形式不是最重要的(赵震峰,2007)。研究经贸英语的学者通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研究经贸词语的翻译,经贸词语的翻译是实现最自然的对等,并且经贸的翻译文本要重视语言的信息传递、语言的表达和说服力,所以奈达的功能对等是最理想的理论基础。在翻译商贸词汇时还要注重语境、词语的政治意义,保证词汇翻译的简洁性。作者还指出,对于语境限制的词汇要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实现功能对等,比如:扩展法、替代法、比喻拨脱法、解释法、提炼精华法、加注释法等。这些方法都体现出了奈达的功能对等。杨丁弋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红楼梦》的四个译本结合起来,主要以“汤”为例对《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进行了研究。作者对《红楼梦》中出现的汤名进行统计,再通过查找词典统计出英文中表达“汤”的词汇。经过对四个《红楼梦》的英译本进行对照,作者总结出《红楼梦》中关于“汤”的翻译,发现译者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文的方式来翻译,而是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历史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译者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翻译汤名,可以使目标语读者容易理解原文的意义、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而不会弄得一头雾水(杨丁弋,2010:148)。汪敏飞和蒋林在论文中提出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杜撰词的象似性进行结合。语言的象似性由拟象象似、隐喻象似和映象象似所构成,杜撰词也具有语言的象似性。通过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作者认为翻译可以由依附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之间的语义象似性和语体象似性来进行。因为功能对等理论颠覆了传统的“信、达、雅”翻译思想,翻译时的操作性比较强。(汪敏飞、蒋林,2012:18)

四、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从论文的统计数据和情况来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依然是中国翻译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所以说,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较高。2.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主要用于科技文本、商务文本、广告文本、文化文本、法律文本、新闻文本、电影字幕文本的翻译,因为这些文本的信息量较大,更加注重功能和效果的对等,而不是完全重视文本的语言形式,并且翻译的方法都集中于意译法、归化法等而不太赞成直译法的翻译方式,这些翻译方法正是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内容。所以说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些文本的研究中接受程度较高。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意义重大,但是仍有一些缺点。比如在文学文本的翻译中,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比较少,因为文学翻译不仅要对翻译的内容做到精确,而且文本的形式、作者的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都要尽量保持跟原文的一致。如果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过多地用于文学翻译,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将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文本、科技文本、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运用得最为得体。广告是一个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广告因其语言的修辞性和各个国家文化观念的不同等,造成了翻译上的困难。所以采取逐字翻译的方式会导致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广告表达的意思,大大降低广告的宣传效果。译者要充分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化观念等,注重广告功能和效果的表达,可以多采取意译和归化的方式来翻译广告。所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非常适用于广告词汇、句法以及文化的处理。科技类文本强调信息的准确性,以医学文本为例,医学文本的翻译重视信息的传播,要实现信息对等的传播,奈达的功能对等是理想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目标语读者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译员可以发挥主体性根据阅读的群体来选择翻译策略,让读者对医学文本的内容一目了然。法律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保证译文通顺、流畅,还要将原文本的法律效力体现出来,而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正好符合法律文本的翻译要求。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翻译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引入到中国后,也经历了赞赏和批评的过程。总体来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仍对中国翻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Gentzl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3.

[2]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15.

[3]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7.

[4]杜晔.浅谈功能对等论对于英译诗策略的指导意义——以李白《月下独酌》的英译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7-89.

[5]衡孝军.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J].中国翻译,2003,(4):23-25.

[6]黄远鹏.再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4):101-104.

[7]刘磊.功能对等理论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陆刚.论文章标题英译的功能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2003,(4):28-31.

[9]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汪敏飞,蒋林.杜撰词的象似性与翻译中的功能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2012,(3):18-21.

[11]杨丁弋.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剖析——红楼梦四个译本中“汤”的汉英对译[J].红楼梦学刊,2010,(6):148-164.

[1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48.

[13]赵震峰.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文商务合同固定条款的翻译[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庄起敏.试论新闻词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J].上海翻译,2005,(3):32-34.

任朝迎:通讯作者,联系方式:renzhaoying@126.com

(梁戈 先蕾 任朝迎 云南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650500)

猜你喜欢

源语言奈达期刊论文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人文社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相关性研究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TGF-β1、S100A8和S100A9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