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感悟音乐——谈中班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
2016-03-02江苏省如皋市东皋幼儿园陈小燕
江苏省如皋市东皋幼儿园 陈小燕
学会倾听感悟音乐——谈中班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
江苏省如皋市东皋幼儿园陈小燕
中班幼儿处于倾听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以及习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原因在于:幼儿对音乐与游戏有天然的兴趣;音乐游戏可以在注意力凝聚、倾听情境的创设等方面有积极作用。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存在固定的机制作用。
音乐游戏倾听习惯培养研究
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这有两点基本理解:一是幼儿需要培养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听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听,幼儿的信息输入是简单的,听觉输入是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的听往往缺少一种自主性,而这与倾听所强调的内外信息互动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的恰恰正是内外信息的互动;二是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载体,倾听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幼儿在成人指令下完成某个具体的动作,倾听是幼儿在获得外界信息之后,积极地与原有信息进行互动,从而让幼儿能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信息内容。而幼儿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就认为幼儿形成了倾听的习惯。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契合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于是以中班幼儿的教育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收获。详述如下:
一、音乐游戏契合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之所以选择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因为笔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游戏在促进幼儿体验、刺激幼儿听觉、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加工能力及表达能力方面有着极为出色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音乐游戏就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让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同时伴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活动。
从音乐游戏的基本理解来看,其包含音乐与游戏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音乐是幼儿天然感兴趣的内容,许多幼儿能够下意识地随音乐节奏而产生肢体动作就是最为明显的说明;而游戏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当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时,常常可以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即幼儿能够在其中既感知音乐节奏,又享受游戏的过程。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音乐可以通过带有节奏的旋律去给予幼儿以声音刺激,并进一步激活幼儿的身体参与意识;而游戏则保证了音乐体验活动能够长时间进行,这对于长时间凝聚幼儿注意力来说,十分重要。同样,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对外界信息所带来刺激的体验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由于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动作参与的过程中又需要接受外界声音信息刺激,尤其是音乐信息的刺激,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音乐游戏当中。而这,就为倾听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而从习惯培养的角度来看,众所周知,习惯来源于某个思维或动作的重复行为。幼儿缺少倾听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常常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自然也就无法形成习惯。而在音乐游戏的教育中,当幼儿能够长时间、多频次地存在于带有同种刺激信息情境中时,幼儿的习惯就容易形成。
倾听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倾听意味着幼儿能够有意识、有意义地接受外界信息,意味着幼儿的成长不再是那种天然式的成长,而是带有一定目标的成长。倾听与注意目标的确定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的,倾听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幼儿的成长除了要对天然感兴趣的对象(如动漫等)感兴趣之外,还需要对直觉兴趣之外的对象感兴趣,这就需要倾听作为途径。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幼儿的倾听习惯一旦养成,就意味着其在成长道路上更多地带有专注意味,带有明显的个人加工意味,这是幼儿从天然成长向教育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基于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实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践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课题组所采用的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音乐游戏教育实际来研讨并反思。这里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研究案例一:重现音乐游戏。本例子旨在通过让幼儿复述及思维重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
中班幼儿的起始教育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这个时候课题研究就需要着眼于幼儿倾听意识的形成,从而为倾听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个时候,课题组决定结合小班教育的实际,选择了“石头、剪刀、布”为素材,重新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创设情境,让幼儿回忆本游戏的相关内容。这个回忆过程是初步的复述环节,旨在让幼儿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结合肢体动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逻辑关系。
其次,教师给出新的游戏思路。其一,教师播放(或自己演唱)一段音乐,音乐的节奏要与猜拳的主题相合,这样幼儿就可以将猜拳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进一步集中,可以以对手掌及手指个数的判断,来凝聚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提出让幼儿复述的要求。其二,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模仿教师伴随的动作,旨在强调音乐节奏与猜拳动作的吻合程度;其三,通过变化音乐节奏,让幼儿自己猜想应当如何出石头、剪刀还是布。
再次,让幼儿复述游戏的内容与方式。这一步是检测幼儿倾听结果的环节,作为课题研究,其也有判断教师设计是否合理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本环节带有评价的属性,而这种评价必须是激励性的评价,不能因为部分幼儿不能达标而有所批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复述既可以是言语的复述,也可以是动作的重现。某种程度上讲,后者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及动作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倾听的意识与程度。
研究案例二: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且幼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倾听意识之后,课题研究就转向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果说前者是一种奠基的话,那这一步的研究就带有巩固的意味。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中班幼儿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有着比较好的灵感,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设计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由幼儿来进行,而是教师在前面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思考可以加入什么样的音乐元素,可以加入什么样的游戏元素。这样的问题驱动,可以让幼儿生成一种自主学习动力。实际活动中,笔者设计让幼儿在小组中充分完成这一活动。
比如说,我们曾设计让幼儿选择自己的身体部位,然后用“摸”的动作去体现,同时伴以语言说明。由于不同身体部位需要不同的动作,且又由于动作不同,幼儿需要付出不同的时间,于是这样的动作就有了节奏感。有幼儿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中,有幼儿提出可以先摸头再摸腹、先摸耳朵再摸屁股……这样就是从上到下,远近相间,就有了节奏感,而音乐只要一短一长就行了;也有幼儿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些部位可以不用摸,而让它自然体现,比如介绍脚的时候,就抬起脚,只有头上的部位才要用手去摸,这样的话音乐节奏就可以前后一致,只要能用音乐“指挥”动作就行——孩子用的“指挥”这个词语,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兴趣,幼儿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的结果,正在于对之前提出要求时对教师的倾听,笔者判断幼儿的倾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
三、音乐游戏对幼儿倾听习惯作用机制探究
在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中,笔者注意到音乐游戏可以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同样也引发了我们的注意。
结合实践后分析,笔者以为:其一,音乐游戏契合幼儿的天性,天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这是倾听的基础;其二,音乐游戏背后的节奏要素与幼儿的身体发展相吻合,而节奏感的把握又促进了幼儿的参与度,这是倾听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因为要幼儿机械地听,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伴以幼儿自身存在的一些需要或特点,倾听才能真正发生,而把握好音乐与游戏中的节奏感,就成了引导幼儿倾听的一个良好办法;其三,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一种情境中专注于一件事情,这是倾听所需要的重要外部条件,只有幼儿不受外界干扰的时候,倾听才有可能高效发生。
总之,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文化月刊.2010.1
[2]李翡翠.浅谈音乐游戏与幼儿能力的发展.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