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建设的思考
2016-03-02戴舜水
□戴舜水
加强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建设的思考
□戴舜水
摘要:本文列举了农业银行部分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弱化、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造成的后果,探讨加强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建设的对策。
城市业务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高地,决定了一家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对公业务则是城市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柱。作为业务经营的承载者、实践者和推进者,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的完备健全与否,对全行城市业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基层网点的对公业务“立”起来、“强”起来和“动”起来,全行的城市业务才能“大”起来、“快”起来、“壮”起来。但从目前情况看,部分基层网点存在着对公业务功能弱化、空心化现象,远未发挥应有的支柱作用。
一、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客户基础薄弱。
从存量客户看,有的处于休眠状态基本没有业务发生,有的虽有业务发生,但品种比较单一,综合贡献度不高,总体上呈现出量少质次的不利态势。从新开户看,大户、好户难以抢进来,且能形成结算、存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等的有效客户的比重偏低,总体上量大于质,同样不容乐观。客户基础薄弱的直接后果,一是对公存款波动性较大甚至持续下降,稳存增存压力难以消除;二是对公产品客户渗透率和市场竞争力不高,难以做大做强,也使得全行整体的盈利能力、价值创造力无法有效巩固和显著提升。
(二)业务均衡性有待提高。
大多数客户业务仍集中在传统的对公存款、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或支付结算上,而国际业务、投行业务等重点领域特别是新兴业务领域,如科技金融(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同业金融(存放同业、理财同存等)、跨境金融(参融通、海外代付、内保内贷等)、上市金融(上市拟上市公司营销等)、小微金融等业务基本缺失,网点覆盖率、客户渗透率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由于经济下行、风险管控压力未减、利差持续收窄,加之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基层网点营销拓展资产业务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导致信贷有效投放迟滞不前甚至下滑,网点对公客户资产业务空心化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制约了利润、中间业务收入、成本收入比、经济增加值等核心盈利指标的完成。
(三)知识、人才储备不够。
当前金融业发展的新业态、宏观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监管政策的新动态,都需要以新思维、新办法、新路径去应对去解决,尤其是对重点、新兴领域业务的开拓创新、探索实践,更需要专业人才引领突破、专业团队合力攻坚,但目前基层网点员工队伍整体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都偏向“老旧”,不尽合理,面临着较大的“本领恐慌”、“知识盲点”。无论网点负责人,还是客户经理,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怕露怯”、“露怯怕”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不敢、不愿、不想营销拓展对公业务或积极探索实践新兴业务。
二、加强基层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建设的对策
新形势下如何突破对公业务发展瓶颈,助推城市业务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全行核心竞争力,巩固农业银行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实扩户、提质、增效工作。
客户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要把客户建设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促进客户基础建设量质双升。一是深化三级核心客户分层维护。对优质、大型、重点客户,逐户落实到人到网点,明确其具体职责、主要维护目标及达标期限。通过主题沙龙、银企座谈、上门拜访、电话邀约等形式,增进感情,了解需求,优化服务;强化考核激励,对因维护不到位造成重点、优质、大型客户流失或客户大范围流失的,必须严肃责任追究。二是加强新开账户营销。强化与招商、工商、街道、园区等政府部门以及商会、协会等民间团体联络沟通,及时搜集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企业注册成立等信息,有目标有方向地抢抓新户,争取多开户,不断扩大客户总量。三是强化组合、交叉营销。以全品种业务办理、全系列产品渗透和全方位跟踪维护,巩固提升客户的活跃度,增强其对农行的黏性,提升其综合贡献度,对没有业务发生、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的无效客户,要认真查找分析原因,然后筛选目标客户实施二次营销,尽力激活;对业务发生较少或单一的低效客户,要分析其资金流向和结算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引导客户需求甚至创造新需求。
在营销维护过程中坚持打“组合拳”,通过业务包或产品套餐锁定客户,减少或杜绝“单打一”式的营销;强力宣传农行产品、业务的特色功能和比较优势,凸显农行产品、业务和服务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强大能力,激发客户办理农行业务、使用农行产品和体验农行服务的兴趣和热情;摒除“为营销而营销”的简单化思维,紧盯银企双赢或多赢目标,使客户在强烈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中增强对农行的信任度、忠诚度,主动谋求与农行最大化合作。
(二)加快专业队伍建设。
在新入行大学生中,注重投行、国际业务、投资管理、城市规划、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专业人才引进;按照“定点清除、长效推进、动态管理”原则,加强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和全体前台业务部门员工培训学习,针对性填补知识空白点,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知识的厚度和深度,提高其营销服务能力,增强其主动营销、“走出去”营销的信心和底气,并要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学习培训效果,努力营造“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全体员工借助坚持不懈、自觉自发的学习培训,长知识,增本领,提技能。
配强一、二级支行分管领导,配齐各网点对公客户经理,特别是要将有资质、有专业的员工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杜绝错配、少配,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获、获有所奖,使员工乐于学业务、钻业务、干业务。有计划地加快岗位轮换,加速培养更多的“多面手”,做好人才梯次分布,增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储备,为促进对公业务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释放基层经营活力。
尽量缩短管理链条,简化流程,适度下放权限,进一步提高决策办事效率;加紧制度规定清理,对过期的、明显不符合当前形势的,要及时废止,对暂无现成制度规定但业务发展、形势变化迫切需要的,应尽快研究制定出台相关规程,为基层抢市场、抓客户、争业务、比服务提供更有力、有理、有效的决策依据和行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松绑减负,力促基层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结合实际,在“依法、合规”的大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大胆创新突破,大胆实践探索,全力开创对公业务发展新局面。
(四)增强联动发展意识。
零售业务是全行稳健经营的基石,对公业务是取得市场主体地位的强力支撑,两者必须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要加大教育灌输,使基层网点牢固树立“无零不稳,无公不强”的经营理念和对公、零售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意识,并在综合发展考核目标中,明确零售、对公两大板块各自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权重。可建立零售、公司部门联动机制、利益分成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定期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制定营销拓展方案时,必须同时加载对公、零售内容,并明晰各自职责、权利、义务;鼓励督促基层网点学会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坚持对公、零售“两手抓”、“两手硬”;利用宣传折页、电子显示屏、专题培训等,强化对公业务和对公产品在基层网点的宣传;要根据各网点现有客户结构和员工队伍结构,围绕对公开户、对公理财、小微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票据池等产品和业务,着力打造对公业务发展特色网点,促使各网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步实现全行对公业务功能的全网点覆盖。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京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