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诗文朗诵及其背景音乐的选择

2016-03-02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朗诵者钢琴曲背景音乐

孙 瑶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简论诗文朗诵及其背景音乐的选择

孙 瑶

(新乡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文学与音乐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称为“姊妹艺术”。二者结合而成的配乐诗文朗诵成为另一种艺术形式,很受人们欢迎。了解背景音乐在诗文朗读中的意义,熟练掌握诗文朗诵背景音乐的选择与运用方式,在文字阅读量不足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诗文;背景音乐;选用方式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古时代,音乐与诗歌更是如影随形,二位一体。《尚书·舜典》有这样一段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原始社会人们将诗歌与音乐、舞蹈综合运用以表达情感、抒发情志的生动写照。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诗歌与音乐不但共生,而且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闻一多曾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中国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1]。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渗透。音乐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运动过程来表达某种思想与情感的[1],而文学则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以此为基础,产生了音乐与诗文朗诵相配合的艺术形式,并深受大众喜爱。

一、音乐在诗文朗诵中的意义

诗文朗诵是将视觉艺术变成听觉艺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音乐的加入在更好地表达诗文的艺术性、烘托气氛、调控情绪等方面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背景音乐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境导入。在一篇诗文开始朗诵前,音乐一般先行进入,起提领作用,创设一种与正文表达相关的意境,使朗诵者与听众在情绪上更早进入状态,并使听众对诗文的整体风格与特点提前有所了解。

第二,互为补充。诗文的内容都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比如“起承转合”,同时存在情绪与情感表达的变化。根据需要的不同,朗诵者会运用朗诵技巧进行抑扬顿挫、语速与音色上的变化与调整,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留白,这时候音乐的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运用得当,就会使诗文与音乐相得益彰。

第三,情绪调节。尼采说:“语言停止时,音乐响起。”人类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情感是非常细腻而丰富的,文字的力量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表达情感上的变化波动,而音乐恰恰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与功能。所以,音乐在诗文朗诵中很多时候能诠释情感情绪,并对诗文所表达的情绪、情感起催化调节等作用。

第四,营造氛围。音乐的功能除了表达情绪、情感,还具有强大的营造氛围的功能。比如,超市为了留住顾客脚步选择播放舒缓柔美的音乐让顾客觉得宁静舒心,年轻人聚会喜欢播放狂热的摇滚乐使伙伴情绪高亢。音乐在诗文朗诵中也起着营造氛围、烘托气氛的作用。选择风格一致的曲目伴诵诗文,会使诗文的整体情感得到渲染,热烈的更热烈,伤感的更伤感。

第五,尾声渲染。诗文朗诵结束后,音乐往往继续进行,让听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沉浸其中或引导其继续思考。

二、音乐在诗文朗诵中的选择与运用

不论诗歌还是散文,抑或是杂文,虽然行文有一定的层次,有起承转合,但是它们都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特点与情感基调。根据诗文的总体风格特点、年代背景、情感基调、体裁形式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朗诵背景,关系到整体的艺术效果。根据诗文的总体风格特点、年代背景、情感基调、体裁形式等几种元素的不同,可以将诗文分为以下几类,以选择相关的背景音乐。

(一)慷慨励志型

岳飞的词《满江红》就是此类型古诗词的代表,我们以它为例来进行说明。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长短句交替,情感跌宕起伏,整体情感前半部悲愤低沉,后半部转为慷慨激昂。整体速度需要柔缓、深沉、有力量的曲子配合。因其属于古诗词,可以选取古曲《阳关三叠》《满江红》作为朗诵背景,年代、风格、节奏特点都与词的内容、感情、节奏比较相符;也可以选用交响曲,更好地突出整体慷慨悲壮的情感特点。总之,这首词豪迈中透着苍劲,悲痛中蕴含着抗争,所以我们在选用音乐时要考虑大气、雄浑、有历史感的音乐,以便符合岳飞这首词的风格。

(二)歌颂型

在表达歌颂性情感的诗歌朗诵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要考虑到诗文整体格调的高昂、饱含深情等特点,使音乐融入诗文后感觉是和谐的,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我们以舒婷的经典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说明。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爱国诗歌,我们可以选用钢琴曲《黄河颂》来进行配乐。《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作品,整个曲子深沉而又气势磅礴,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情感基调十分统一。诗歌的第一部分前两句朗诵要沉而缓。钢琴曲《黄河颂》以弱起为开始,慢慢转强,然后在第3、第5个小节又有4拍的长音,刚好适合排比句中间的换气,以及感情的酝酿。第二部分从“我是贫困……”开始是低沉缓慢的,如泣如诉。后两部分高亢迅疾,热烈奔放。钢琴曲从第16小节开始就进入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但这部分更适合用在诗歌的第三部分,所以在弹完第11小节重新反复一遍。然后从第11小节的“sol”到第16小节作为诗歌的间奏,酝酿情感。诗歌的第三、四部分是从“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开始,朗诵者的情感也应该升华,用较为热烈的情感去朗诵。在第16小节的最后一个二八节奏型弹奏的同时,开始朗诵诗歌的后两个部分,钢琴曲节奏型开始变得密集,右手旋律部分多采用柱式和弦,使曲子听起来更加辉煌、激昂。诗歌和钢琴曲同时开始向高潮推进,情感越来越强烈,语速加快,直到钢琴曲的第28小节弹奏结束,诗歌也朗诵结束,然后朗诵和钢琴曲全部停下来[2]。

(三)温婉怀旧型

在朗诵诗文时,要深入了解诗歌的特性,体会它的意境,明了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因境抒情。一般来说,相对于古代诗文,现代诗文的朗诵配乐选择范围就很广了,我们只需要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与意境,为其选择合适风格的曲目就可以了[2]。比如,台湾诗人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诗歌整体情绪有些哀婉,情感细腻真挚,结束段落稍有起伏。结合诗的内容和大体基调,可以选择表达细腻委婉情感的曲目,如钢琴曲《少女的祈祷》作为背景音乐,效果很好。

又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全诗呈现了一副孤独而温暖、慈爱而宁静的格调。我们在配乐时就可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如李斯特的钢琴夜曲《爱之梦》[2],为那个安静而温暖的、充满爱意的遥想画面增添相应的意境陪衬。

(四)言志抒怀型

这类诗文一般表达情感深沉而内敛,朗诵时,沉稳的语调中要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内在张力。比如舒婷的名篇《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诗所表达的是一种深情而冷静的情愫,在理性控制下的热情显现出一种含蓄的美,温柔与力量、感性与理性交替运行。选择乐曲就要考虑配合这种情感抒怀的特点,将诗歌的语言节奏及感情表达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让人们能更好地品味、体会这首经典现代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五)优雅从容型

每篇诗文都有自己内在的韵律特点,音乐也一样。有的诗文朗诵时自然有一种优雅从容蕴含其间,如涓涓流水,波澜不惊。很多散文属于这一类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选择同类型的音乐做背景就比较和谐,如一些清雅安静的古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

三、诗文朗诵中背景音乐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升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构成一定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可能情感表达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基调[2]。

一方面诗文写作一般会遵循一定的法则,比如会有起承转合这样的结构,表达起伏的情感、情绪。另一方面,不同的年代背景、作者的不同人生阅历,以及不同的人生阶段,其所创作的作品风格皆有不同。因此,在选择背景音乐时,需要了解诗文作者的生平信息及写作背景等相关元素,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音乐。只有平时多读书,提高文学修养与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文的行文特点与情感抒发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背景音乐的正确选择。

(二)明确配乐朗诵中朗诵与音乐的关系

为诗文朗诵选择乐曲作背景,必须明确朗诵与音乐二者的主次地位。音乐要与朗诵部分相辅相成,不能一味地表现自己,喧宾夺主。要体会朗诵者朗诵时的心境,了解朗诵者对诗文的处理,配合朗诵者朗诵时的音色变化、轻重缓急、呼吸调控的节奏以及中途停顿时的情感酝酿[2],努力做到和谐相伴,取得音乐与朗诵融为一体的效果。

[1]杜伟.简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4(13):86-87.

[2]田野.浅谈诗歌朗诵的钢琴曲配乐[J].音乐时空,2013(7):189-190.

【责任编辑 郭庆林】

2016-06-12

孙瑶(1972—),女,辽宁瓦房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J60

A

2095-7726(2016)11-0032-03

猜你喜欢

朗诵者钢琴曲背景音乐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背景音乐
夜的钢琴曲(六)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
背景音乐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