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与人物形象

2016-03-02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桓温世说新语名士

耿 欣

(安阳工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试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与人物形象

耿 欣

(安阳工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文本,它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的人物和故事,内容包罗万象。《世说新语》的语言和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特点。《世说新语》语言简练,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思想表达得清楚明白,意境烘托得淋漓尽致。《世说心语》善于运用比喻、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语句生动、工整、典雅。《世说心语》语言含蓄,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世说新语》语言诙谐幽默,不但令人愉悦,还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发人深省。《世说新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可以归纳为4大类,即任诞放达之人、从容聪敏之人、奸佞狡猾之人、德才兼具的女性。

世说新语;简练;玄虚;任诞放达

一、引言

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小说文本。全书共36篇1130条,把近3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生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内容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后人对魏晋时期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世说新语》以其语言意寓深刻、隽永含蓄为后人所称道。鲁迅曾经评论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1]。古今学人对《世说新语》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且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对《世说新语》语言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和人物形象进行探讨。

二、《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

通过一件事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世说新语》带给读者最为突出的感受。“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2]。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世说新语》全书共有1130条,按照不同的描写内容分门别类,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散落在浩瀚天空中的点点繁星,组成令人眼花缭乱的星宇奇观,在语言艺术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简练

《世说新语》语言的特征之一就是简练。简练是指记事、写人的语言凝练简单,寥寥几笔,不仅能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事情表达得清楚明白,还能把意境烘托得淋漓尽致,做到言约旨远。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在语言上追求修辞技巧,心境上追求清淡玄远,崇尚简约成为那个时代的普遍倾向,简单明朗、言约旨远的语言风格最受魏晋名士们追捧。明胡应麟对《世说新语》的评价是“简约玄澹,真致无穷”[3]。

《世说新语》的简练首先表现为篇目短小精悍。用几百个字,甚至十几个字就能编织出一则小故事,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赏誉》第2条说,世人评论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①。几个字便勾勒出李元礼清冽强劲、刚正不阿的形象。再如《任诞》第52条:“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用“形神不复”4个字便将王佛喜爱饮酒的特点展露无遗。《世说新语》或记录人物的一句话,或描写生活中发生的一件琐事,都不作奢华的铺陈,不作无谓的渲染, “残言片语”就能滴水折光地将魏晋名士的生活百态、鲜明个性展现出来。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还表现在用词上。如《赏誉》第100条:“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文学》第89条:“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赏誉》第116条:“谢公云:刘尹语审细。”这几篇短文以凝练浓缩的词语,概括出了王羲之气质的卓异不凡、潘文的清新脱俗和陆文的深不可测、刘惔言语谈吐的细腻。《世说新语》刻画人物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两个字,但却异常生动。

(二)修辞

比喻是《世说新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晋人清谈,讲究“辞喻”,推重“才博喻广”[4]202。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妙趣横生,颇具感染力。如《排调》第21条载,王导因康僧渊眼睛深陷而鼻梁高耸常常耻笑他,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僧渊说,鼻子是脸上的山峰,眼睛是脸上的深潭,山不高就没有灵气,潭不深就不会清亮。这是绝妙的比喻,把鼻子比作灵山,把眼睛比作清潭,以山峰的灵秀比喻鼻子的高挺,以潭水的清明比喻眼睛的清澈透亮,这样的回答表现了僧渊的聪明智慧。采用比喻等形象化手法记事写人,使语言表达既幽默风趣、含蓄隽逸,又形象生动,非常传神。

《世说新语》对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常见的。对偶让句式变得整齐匀称,有和谐的音韵美。《世说新语》将对偶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把人物语言用对偶句展现,或谈玄说理,或评人论文,并臻佳境。《德行》第7条:有客人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陈季方回答说:“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一方面,此处不仅运用了比喻,还有对偶,不仅整齐醒目、对仗工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另一方面,陈季方一番泰山、渊泉之喻,不仅显得文采奕奕,而且将本质问题轻轻滑过。文中的两个对偶句把桂树傲然独立的风姿描绘得惟妙惟肖,衬托出陈季方父亲高洁不凡、卓然高雅的精神风貌。可见对偶的运用既可使事物鲜活生动,叫人豁然开朗,又可使事物虚无缥缈,让人头晕目眩。句中对偶,气势充沛,既鞭辟入理,令人信服,又使作品闪烁着烨然的神采。

宋人刘辰翁在《世说新语补》中说《世说新语》“亦是小说书袋子”,范子烨先生即以“小说书袋子”为题,撰文专门研究《世说新语》的用典艺术。据他统计,《世说新语》涉及西汉以前的典籍共36种,用典总数为325次[5]。可见《世说新语》中的古语和今言是并存的。现今,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喜爱引经据典,加强论据,加深论点,以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古人典故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显得文采奕奕、含蓄隽永,还能够增强文章的语言趣味,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如《言语》第57条: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发的产生,古人以为是劳顿忧心所致。古往今来的诗句多有对白发的吟咏,“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艰难苦恨繁霜鬓”,更有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典故。简文帝的问话,将顾悦置于窘迫之地。简文帝与顾悦身份地位尊卑有别,顾悦回答简文帝“卿何以先白”的问题,自然不敢说些冒犯的话语,但又想挽回文人的颜面,只有用典故委婉道来,以蒲柳之姿比自身之贱陋,以松柏之质显皇室之高贵,巧妙地回答了简文帝的问话。此处用典,既雅致,又贴切,不仅增加了语言的雅韵,同时也展现了人物的才情;把头发先白的道理说得既具体又形象,赞扬了对方的人格,而又不显做作之态,把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与高雅闲趣的对话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玄虚

东汉后期,汉王朝急剧走向没落,战乱频发,宦官专权,贪污腐化之风随处可见,许多士大夫也惨遭杀身之祸,人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这样的局面让魏晋有识之士的政治信仰严重受挫,为保全自身,敢怒而不敢言,只能转而磨炼心智,于是清议之风兴起,玄学盛行。《世说新语》正是表现士大夫“魏晋风度”的载体。士大夫们说话时而隐晦难懂,时而哲理深奥,时而又显得意境空虚,再加上佛门礼法的影响,就使得《世说新语》的语言拥有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如《排调》第35条载,郝隆在做桓温的蛮府参军后,一次聚会中,因不会作诗而被罚酒,饮酒之后,他“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温不懂,便问“娵隅,是何物?”郝隆回答说:“蛮名鱼为娵隅。”桓温又问:“作诗何以作蛮语?”郝隆借着酒力答:“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哪得不作蛮语也?”当时郝隆千里迢迢来投奔桓温,想大展宏图一番,没想到只得了个蛮府参军之职,正在无处排遣郁闷之情时,鬼使神差地来了一句蛮语之诗。细品一下,不难体会到郝隆的回答别有用意——他在对职务聊表愤懑的同时,又对桓温进行了一番挖苦。

魏晋时期严酷的政治氛围使魏晋名士并没有像传统读书人一样以“修齐治平”为其毕生夙愿,他们中的不少人选择了终身不仕、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的生活态度。这些名士超乎世俗,清闲自在,故能得意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之美,以此来与凡俗、庸俗、丑陋的现实世界相抗争。如《栖逸》第11条:“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怡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后不堪,遂出。”康僧渊是当时隐逸风尚的代表,隐居于青山秀水中,“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的居所,潜心钻研佛经礼教,与当时奢靡腐化、黑暗堕落的官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玄远清谈相联系的就是名士饮酒。魏晋名士喜读书而好饮酒,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世说新语》描写他们淋漓酣畅、任诞放达的画面有很多。如《任诞》第1条写竹林七贤常聚于竹林之中把酒言欢,《任诞》第4条写刘公荣不分身份地位与人恣意饮酒,都说明名士饮酒是追求“肆意酣畅”,借饮酒以显示名士风度。王荟曾说道:“酒正自引人著胜地。”王蕴也说过:“酒正使人人自远。”在这里,“自远”“胜地”都是一种自我超脱,一种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不为尘世俗物所累的心境。名士饮酒有的也是为了逃避现实。如《任诞》第51条:“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道出了魏晋士人借酒消愁的苦闷心境。文人与酒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魏晋名士终日沉湎于酒,率性任诞,放浪形骸,隐藏在背后的是蔑视儒家礼法和对世俗污秽的宣泄,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内心的痛苦和忧患。

(四)谐趣

诙谐风趣是对呆板沉闷的揭示。《世说新语》充满令人感到愉悦的语言。读《世说新语》可知,其中的人物语言有时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有时冷嘲热讽,令人忍俊不禁。《世说新语》语言富于幽默,但在这幽默中又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发人深省。

如《言语》第41条:庾亮有次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一尊卧佛,便说“此子疲于津梁”。庾公此言俏皮机警,刻画传神,“疲于津梁”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尊卧佛惬意自在的神态。以“此子”称呼佛祖,幽默的话语中又带了些许狂放,拉近了佛祖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直抒其意,反倒没了乐趣。又如《言语》第51条:庾法畅到庾亮家里探访,手里拿了根非常好看的麈尾,庾亮问,这么好看的东西,难道就没有人向你索要吗?庾法畅的回答却是“廉者不求,贪者不与”,一个类似于“黑色幽默”的答案:麈尾只送给向我相求的廉者,但只要你相求,你就不是廉者,便也不配得到了。

词语的活用有时也会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所谓词语的活用,就是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词语本来的意义已经不再适用,而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雅量》第21条载,周仲智喝酒喝醉了,扭头瞪大眼睛对他哥哥周伯仁说:“君才不如弟,而横得重名!”然后,举起点燃的蜡烛就扔到伯仁的身上,伯仁非但不生气,反而笑着说:“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火攻”是军事用语,结合人物所处的情境,周伯仁非但不予计较,而且以玩笑化解,而“火攻”也已不是它的本来意思,反倒变成了化解矛盾之物,生动活泼,带有浓郁的幽默色彩,更体现出人物的胸怀与气度。

三、《世说新语》的人物形象

《世说新语》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小说文本,把近3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民生习俗等诸多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日常语言与行为举止的分析,可以粗略把握其性格特征。笔者结合文本的描述,将《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归纳为4大类,即任诞放达之人、从容聪敏之人、奸佞狡猾之人、“才”“德”兼具的女性。下面一一分析。

(一)任诞、放达之人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我行我素,不拘礼法;他们敢做敢当,放纵任性;他们展现自我,毫不畏惧。

在《轻诋》第26条中,有人问顾长康为什么不用听起来像谢安那样浑浊沉重的声音说话,顾长康的回答是:“何至作老婢声!”当时人们觉得谢安说话的声音很好听,都学他的语音。在“洛生咏”盛行的魏晋时代,顾恺之尖锐地批评扭捏造作的“老婢”声,表现了他的直抒胸臆、率真自然的性格。

纵情痛饮是魏晋名士们每天必修的“功课”,而诸阮饮酒则更是放诞异常,酣畅淋漓。《任诞》第12条描写了诸阮饮酒的场景:“以大翁盛酒”“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人猪共饮,不禁令人笑倒。“大翁盛酒”“相向大酌”,两个“大”字便展现了魏晋名士的豪爽之气。但诸阮令人击节处还在于人猪共饮,真是狂放粗豪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想来,这也只有诸阮做得到,只有《世说新语》写得出。

《任诞》第47条写道,王子猷(名徽之)在大雪夜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逵,于是连夜乘船拜访。船行一夜终于到达,但王子猷到了戴逵门口,没有进去就返回了。人们问其缘由,他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充分表现了王徽之率性自然、风流狂少、放浪不羁的性格。

(二)从容、聪敏之人

在魏晋士人的对话中,有的提问者刁钻刻薄、诘难甚厉,对答者需要才识卓越、反应机敏、沉着冷静方可应对。《世说新语》中这种彰显聪敏才气的记录俯拾即是。

排调,指幽默。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论幽默》中说:“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有感情。”魏晋士人的排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戏谑或调笑,它见学、见思、见才、见情、见智、见理,意味无穷。

《排调》第29条:王濛、刘惔二人对蔡谟不太敬重。有次在拜访蔡谟时问他,你自己和夷甫比谁更优秀?蔡谟的回答竟是“不如夷甫”。这回答让王、刘二人相视而笑,又调侃地问他,哪个地方不如夷甫优秀?蔡谟的回答出乎二人所料:“夷甫无君辈客。”在《世说新语》中,王濛、刘惔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且优雅渊默,口碑极佳,绝非轻易造次之人,但此番却故意挑衅而丢尽颜面,让人哭笑不得。王濛、刘惔把蔡公和德高望重的王衍相较来寒碜蔡公,不想蔡公是个太极高手,先以“身不如夷甫”放低姿态,待其得意之时,出其不意地说出“夷甫无君辈客”之语,意为“王衍没有你们这类俗客”。看似贬低自身,实则转向调侃王、刘二人,这对于以优雅幽默著称的王、刘来说,其相视而笑之后的尴尬可想而知,让人不得不钦佩蔡公的智慧。

《言语》第19条:晋武帝登基占卜,以占卜之数推断传位多少代。但晋武帝恰恰抽到了“一”,很不高兴。在这紧张的氛围里,满朝文武皆惊慌失措,唯有裴楷处变不惊,把“一”演绎得淋漓尽致,舒缓了晋武帝的情绪。

(三)奸佞、狡猾之人

魏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很多奸佞狡猾的人物。魏晋时期盛行隐逸之风,出仕为官多为士人所不齿,所以《世说新语》描绘的帝王权臣形象大多是奸诈、诡谲的。曹操、司马昭是这些人物中比较突出的。

作者对曹操的刻画尤为详尽。对曹操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假谲》篇中。《假谲》第1条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曹操这则故事读来令人惊出一身冷汗,不仅“潜入主人园中”偷窥他人新婚,还调虎离山,“抽刃劫新妇”。更为恶劣的是,“坠枳棘中”,不能动弹,居然敢大叫“偷儿在此”,简直视王法天理为阙如。《假谲》第2条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曹操在士兵口渴难耐的行军途中,谎称前方有片梅林,不仅稳定了军心,也在心理上对士兵有个缓解作用。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年少时就聪慧机敏,慈孝父母,任诞随性,但他也有令世人所诟病的吝啬、世俗等性格特点。《俭啬》中有好几篇故事刻画了王戎的吝啬鬼形象。《俭啬》第4条:“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俭啬》第5条:“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卖李钻核、女儿回娘家向女儿索贷,使王戎极端吝啬的性格暴露无遗。

对于桓温其人,史家见仁见智。《世说新语》中的桓温有胆量、有学识,处世豪迈霸气。但此人太过野心勃勃,因而在《世说新语》中的形象也被披上了“奸雄”的外衣。在《世说新语》中,桓温的好友刘惔就对桓温的容貌有着这样的刻画:《容止》第27条说桓温“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即桓温两鬓的毛发如刺猬刺那样坚硬四处竖起,眉毛如紫石英那样棱角分明。魏晋人看重外貌,而桓温的外表同当时人所推崇的清秀白皙相去甚远。《世说新语》对桓温形象作如此刻画,是想要突出桓温刚强阴险的性格特征。桓温在历史上颇具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桓温的篡逆之心。《赏誉》第79条载,桓温从王敦墓边经过,望之云:“可儿!可儿!”“可儿”意为称心如意的人。对与自己颇为相似又是自己偶像的王大将军的遗骨大喊“可儿”,充分刻画出桓温野心勃勃的形象。

(四)德才兼具的女性

以往的文人墨客都是极尽笔力来描绘女性的容貌风姿,但《世说新语》却以浓墨重彩的语言来描绘男性的形体美和精神美,女性大多以聪明睿智、才德高尚的形象出现。可见,在魏晋时期,女性的外在美貌已不再那么为人看中,相反,人们更青睐德才兼具的女性。受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妇德”是封建社会对妇女最基本的要求,但《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平等的权利,因而,她们表现得更为沉稳睿智、风雅卓群、灵敏机智。

《贤媛》第6条记载,许允的妻子相貌丑陋,新婚之夜,许允回到新房,见到新娘后,立即就想退出去,新娘见状,“便捉裾停之”。许允对她说:“妇有四德,卿有其几?”许允的妻子回答说:“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允回答:“皆备。”许允妻子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地问丈夫:“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许妻此言以德行为准绳,不仅使丈夫面露愧色,还赢得了丈夫的好感,从此“遂相敬重”,足见许允妻子的胆识、聪明与才气,许妻以此维系了良好的夫妻关系。

从传统美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陶母也是一位不得不说的女性。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说:“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4]202《贤媛》第19条中描写陶母“截发换米”“斫柱为薪”待客之道,《贤媛》第20条中陶母斥责陶侃“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可见陶母为人正直、公私分明,以身作则地教育陶侃,这样的精神不只在当时值得颂扬,在当下也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魏晋时期女性的活动空间有了一定的拓展,她们的表现也令后世瞩目。《世说新语》中塑造了一些“才”女形象,她们的才智足以与男性相抗衡,能和男人们一样谈诗论玄而不再甘心做男子的附庸。提到魏晋的才女,令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谢道韫。《世说新语》记录了谢道韫的才华。例如《言语》第71条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谢道韫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女,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本篇故事中,同为咏雪,同为比喻,境界实乃天壤之别。谢朗把冰清玉洁的白雪比作咸津津的盐,甚是煞风景。谢道韫则聪明蕴秀,以柳絮之轻盈写雪花之飘洒,以柳絮之细腻写雪花之晶莹,以柳絮之飞舞写雪花之快乐,可谓写尽雪花之形神气韵。只此一句,便成就谢道韫千古才名,咏雪的故事更被传诵成千古佳话。

四、结语

通过对《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的解读和分析,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自由、豪放、洒脱、自然的人生画卷,让我们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人生态度、时代精神。

《世说新语》的语言,有的简洁明练,有的美艳华丽,有的冷隽玄远,有的幽默风趣,这些审美特征也必然受到魏晋时期玄学思潮和清淡风气的影响。而作为一部记述魏晋名士言行的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也必定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杜撰。其人物描述重视个体、突出自我、呈现个性的名士意识,这决定了《世说新语》的三十六篇是以人物活动为着眼点,表现名士的个性特点和风韵才情。同时,《世说新语》不是将历史材料进行一一罗列,而是进行了艺术深加工和再创造,不仅开创了中国小说的先河,也使作品具有了区别于史传文学的艺术风格。这些显著特点都使《世说新语》具有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世说新语》原文皆出自徐震堮所著的《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40.

[2]吕叔湘.笔记文选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3]胡应麟.九流绪论下[G]//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85.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范子烨.“小说书袋子”:《世说新语》的用典艺术[J].求是学刊,1998(5):87-91.

【责任编辑 郭庆林】

Expounder onANewAccountofTalesoftheWorldLanguage Features and Character Image

GENG Xin

(School of Literatue and Law,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 China)

ANewAccountoftheTalesoftheWorld(ShiShuoXinYu shorted for “Shi”) is a masterpiece of ancient comprehensive novel and the earliest chinese notes, which record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y about three hundred years from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until Liu Song Dynasty covering every subject. The novel’s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concise language, vidid characters, clear idea and incisive conception. The writer makes best use of rhetoric methods: metaphor, antithesis, allusion and so on, so that its words and sentences vivid, neat and elegant statement. The novel has implicit language and implied meaning, whose humorous languages not only make writers pleasant but also bears the great wisdom of life to set people thinking.ANewAccountoftheTalesoftheWorldcreates a lot of true to life characters, whose charac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 namely the concise fantastic people, calm and sensitive people, crafty cunning one, integrity and ability women.

ANewAccountoftheTalesoftheWorld; concise; mystery; concise

2016-06-12

耿欣(1991—),女,河南安阳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I206

A

2095-7726(2016)11-0027-05

猜你喜欢

桓温世说新语名士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区广安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桓温是个好领导
大笔如椽
桓温的“男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