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预设的动态美丽

2016-03-02张凤琴

新课程(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态智慧文本

张凤琴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不可预设的动态美丽

张凤琴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

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和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精彩纷呈的创新舞台,就必须激活学生的生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与生成。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教师潜质是动态生成的主导条件;学生因素是动态生成的强大内驱力;课堂环境是动态生成的舞台与磁场;文本与学生是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课堂;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新策略,也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师生互动生成,在生成中闪烁师生智慧的火花,这是教学行为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教师和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流程中,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得以提升,生命和生活的境界得到升华。

一、教师潜质:动态生成的主导条件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多纬度互动生成的过程,而教师就是实施这一切的主导者和调控者。没有教师的主导条件,动态生成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深厚的文化底蕴。动态生成的课堂复杂多变,既充满灵性,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谈论的走向、学生认识的偏向、意外的分歧的出现都不是备课工作所能预见的。如果没有丰厚的底蕴,必定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无效化;而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地驾驭课堂。

2.敏感而持久的激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教师情感的缺失,必然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师情感的平淡,必然导致课堂的波澜不惊。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生命力勃发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情商。教师只有永葆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激情,才能引领学生臻于教与学的佳境,共同享受生成的快乐。

3.拥有机智和智慧。动态生成的课堂,为教师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教育机智,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缺少智慧,绝佳的教育时机就会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拥有智慧,就能用自己的思想碰撞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智慧,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生机勃勃,精彩纷呈。

4.做好弹性预设。教学的目标性决定了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没有充分的预设,课堂就缺乏灵魂;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主体地位,也才能孕育出精彩的生成。但预设必须是有弹性的,这样更有利于课堂精彩的生成,有利于学生心灵的舒展和创造力的勃发。

5.营造对话氛围。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情境,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会问巧问,学生要能问善问,在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中,师生敞开心扉交流体会,互动探求,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此外要鼓励进步,激励成功。对话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评价要在肯定中期待,在期待中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成就感,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二、学生因素:动态生成的强大内驱力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仅靠教师的作用是不行的,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动态生成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又是创造课堂的重要力量”。因此,学生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成的快慢、多少、深浅、长短等。基本因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要热爱学习,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此外,还要会学习,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已成为一个孩子性格、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孩子就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投入。

2.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高兴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不会一蹶不振。同时,还能体察别人的情绪,懂得分享别人的快乐和忧愁,知道如何跟别人交往、合作。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游动自由。

3.要有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问题的质量决定了思维的品质,同时也决定了探究的质量。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才能在课堂内踊跃活动,认真思考,深入钻研,从而使得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三、课堂环境:动态生成的舞台与磁场

课堂环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场所,也是动态生成的平台与磁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是围绕学生生活建构的课堂,是师生激发创造热情、尽兴挥洒心智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开放性。“开放”,为动态生成提供了广泛的时空。离开了“开放”,课堂教学生成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成的品质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教学放在全局、全过程、全领域的背景下,把语文课堂的触角深入到更加宽泛的视野,为生成提供条件。

2.多源性。生成的多源性,使得语文课堂生成呈现多种类型:从生成的内容看,有显性的知识、技能生成与隐性的情感、态度生成。从生成的对象看,有个体性生成与群体性生成。从生成的速度看,有渐进性生成与突变性生成。从生成的效果看,有单项性生成与复合性生成。

3.主体性。动态生成课堂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成的主人。

4.活动性。动态生成是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活动为生成提供了凭借。通过活动使课堂呈现动态,而由动态带来一系列“生成性”变化。

5.互动性。动态生成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双方是相互促进的,这叫“教学相长”。这种情形可以概括为: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互动性的课堂能更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生成的数量和质量。

四、文本与学生: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有两个层面:一是文本,一是学生。

(一)文本层面

从文本层面来说,教师要努力在文本中寻求生成点。文本是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在做弹性预设时,应从文本中寻找学生心灵和思维活动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搭设舞台,让学生畅谈对文本的理解,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文本的争议处设质疑点。例如,笔者在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抛出对“满地黄花堆积”的理解这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到底是“黄花盛开满地”,还是“黄花凋谢满地”?在讨论中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见解。

2.从文本的精彩处设揣摩点。如,教学杜甫的诗《登高》,就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进行揣摩,诗人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的脉搏和时代的强音!

3.从文本的抽象空白处寻找想象训练点。文本中有许多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对抽象或不够具体的文字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可以填补空白,生成许多东西。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进行想象性的还原,根据词意想象复述其对话内容,这样的生成更多的应该是能力。

4.从文本的比较中延伸拓展点。如,教学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后,让同学比较其他诗人的有关爱国诗篇,如闻一多的《祈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在比较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5.从文本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处设情感价值升华点。例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套子?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套子的束缚?这些讨论无疑会使学生的思维走向广阔而深刻。

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尊重学生的体验,不断从学生的情绪反馈中,调整教学进程,努力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生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学生层面

1.于学生感兴趣处生成。兴趣是动态生成的前提,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应随时调整或生成新的观点。如,笔者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本来想着重对“项羽的性格”悲剧作一番探讨,得出“自矜攻伐”(司马迁观点)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但课堂上学生读了读本上的《乌江自刎》后,却更肯定项羽是一个悲剧的英雄,认为哪怕是在鸿门宴上项羽仍不失为英雄本色,仍不失为一个大写的男人。课堂讨论话题从“英雄的悲剧”到“悲剧的英雄”的及时调整,学生有了个性化的观点,精彩的发言给课堂带来了阵阵意外的惊喜,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2.于学生出错处生成。课堂如果没有学生错误认知的呈现,这课堂就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地方正是体现教育价值的所在。关注学生的错误,并给以有效引导,课堂就会错出美丽,错出精彩。学生读错、写错、理解错的地方,如果带有普遍性、典型性,就要特别予以关注,这就可能是生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时机。

3.于学生疑问的集中处生成。课堂是生发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地方,问题意识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学生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大多数人提出质疑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的方向、教学的重点,应以学生的疑问为依据。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学生疑问的有效解决就是动态生成的最佳成果。

4.于学生争辩处生成。每位读者由于现有的人生经历、知识水平、文化积淀不同,对文本的期待视野也就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出现争辩的地方就在所难免的了。教师应该于学生的争辩处抓住时机,充分调节,促进生成。如,笔者曾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学生就针对“秦军退兵后,晋军是借机攻打还是暂时退兵”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晋军可趁秦军退兵未稳之际,攻其不备,削弱秦国实力”;有的学生认为“既然秦军临时退兵不仁在先,晋文公就没有必要因为不义而退兵”;有的学生认为“失掉同盟者将孤立无援,不是长远之计”……在辩论中学生思维不断碰撞,交流不断深入,从阅读文本到超越文本,真正成为阅读鉴赏的主体。

5.于学生探究处生成。生成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的内部探究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果学生的探究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么教师应努力抓住或创造时机,搭建生成平台,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爆发创造的火花。如,笔者在教学《道士塔》一文时,一学生就在课堂上作出创新性的探究:“余秋雨把敦煌文物的破坏归咎于一个普通的道士,公正客观吗?而且,余秋雨把王道士的情况写得那么生动,他作过什么考证?散文不是小说,散文主要是抒情写实,作者却不能够把道听途说和自己的主观想象强加到自己所要描写的实在对象上去!……王道士不过是个居住在敦煌中的很普通的居士,他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阻止那些文物流失情况的发生呢!”这个探究的价值显而易见。笔者就顺势引导,促进生成,让他写出了洋洋几千字的评论。这次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文章,更是思想的激活、精神的唤醒,主体性的弘扬和独特性的彰显。

布鲁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精心选择课堂智慧的制高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引领者;善于捕捉课堂智慧的闪光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发现者;灵活把握课堂智慧的生长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创造者;努力寻求课堂智慧的切入点,成为动态生成的开发者,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走进动态生成课堂,需要我们对它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走进动态生成课堂,需要我们做更加充分的准备;走进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昂首挺胸,迎接挑战,与学生共享新课程,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精彩纷呈的创新舞台,映日荷花别样红!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动态智慧文本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国内动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动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