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札记
2016-03-02金晓雪
金晓雪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乌合之众》读书札记
金晓雪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所著的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对革命中的种种历史案例分析,发现个人一旦融入群体,其个体意志便会被湮没而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群体因为其极端、偏执、善变等特点会对社会产生破坏性影响。
关键词:群体;个体;《乌合之众》
一、群体特征
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勒庞分析了群体的共同属性是无意识,特性是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与盲目轻信。群体中的个人表现为个性的消失,其感情思想只关注同一件事。因此,“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湮没了。”许多简单的事情在群体的审视下扭曲变形,甚至面目全非。在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骗子裁缝声称布料美观,任何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当皇帝穿上这“新衣”走在大街上时,观看的群众没有一人敢说出真相,还一起赞美布料的华丽。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如果群体中的个人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他们就会更大胆地发表自己意见。而当他们的观点与群体意见存在分歧时,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直至完全沉默,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害怕被孤立。《皇帝的新装》中的骗子正是利用了群体心理的特性,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愚蠢的,个体若想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必须放弃自己的人格特性,从而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个体如果选择对抗群体,则会带来利益、地位、声誉等方面的损失。
2016年3月,山东疫苗事件再度引发“疫苗恐慌”这一世界性话题,致使很多父母不敢带孩子去打疫苗,然而“疫苗失效”不等于“疫苗有毒”,但群体对这种常识却缺乏理性判断能力,他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焦虑使得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具有了病菌一样强大的传染力。传染不仅能传播意见,还能传播好恶情绪,而群体中个体的模仿天性使得群体中所有人都能受到传染以至于个体意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正是恐慌瞬间爆发的原因。
二、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勒庞认为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形成是受民族、传统、时间、政治社会制度及教育等间接因素的影响。其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如人们普遍认同的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的自由、法国人的浪漫等这些不同民族的性格也会对其民族的信仰、制度和艺术产生影响,经过长期的酝酿积累,各民族会形成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传统非常稳定,甚至还支配着个体的行动。很多情况下,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甚至是无意识的举动,在另一种文化中的人看来可能是荒谬的。以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语言为例,美国人有很强的时间观,他们分割时间,制定日程表,而且总是朝前看。但是苏族印第安人却没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语词,不了解时间的意义。那么这两种文化的人在相互交往中往往是难以理解对方的,一旦群体接受了某种信念,便很难再接受其他信念,所以不同文化中的人对同一件事的意见和信念会因民族、传统、制度等差异而产生冲突分歧。
在谈论群体意见和信念形成的直接因素时,勒庞阐释了形象、词语套话、幻觉、经验和理性这些能够“直捣人心”的东西对群体心理的影响。政治家、演说家若想成功地鼓动群众,就要学会善于利用这些手段征服他们。语言可以激起人们心中的某些形象并使其对未知产生希望和幻觉。而且,群体又是非理性的,演讲者们只需按听众的思路引导他们的情绪便可说服群体。勒庞所提到的能够唤起形象的词语与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所提到的“象征”不谋而合。勒庞认为,诸如“民主”、“平等”这样含义模糊的词汇在使用中已经失去其原有意义,甚至变成空话,这样听众就可以免去思考。李普曼提到“象征”,它不指定特定事物,但和所有事物又都有关联,“它既是一种团结的技巧,又是一种宣传的手段”,它会淡化个人意志来动员群众。李普曼用“崇美主义”这种象征表达方式为例,人们的兴趣、志向各不相同,但是“崇美主义”却可以成为那些人共同感情的共同纽带,他们会形成一个异质群体为这个象征而斗争。也许,“崇美主义”本身就是个含义模糊的词汇,但它又寄托着群众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这样群体的某个信念便得以形成。
三、媒体的堕落
勒庞在描述群体意见和信念时,认为群体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善变,分析其原因是传统信仰的衰落,群众势力的增长及报业的发展。报纸成为群众意见的传声筒,不断扩大信息量以迎合更多受众,却放弃了意见引导的作用,失去了影响力。反观当下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为取悦受众而不惜以耸人听闻的字眼引起受众关注。2016年4月5日,微博上引发公众关注的“和颐酒店事件”至今虽已告一段落,但是媒体表现却发人深思。涉事女主在微博发布题为《女生深夜遭遇劫持》的长文章,很多媒体第一时间转载当事人长微博,并没有调查求证的过程。受自媒体影响,一些媒体在报道的同时也加入了情绪,变成一种宣泄式报道,而这会在无形中对事件本身发生催化和影响,致使公众舆论不理性的一边倒。在面对类似热点新闻的报道时,媒体报道有失专业度,虽然一些新闻事件背后存在炒作、策划的阴谋,但媒体都应该是负责严谨的,要发挥积极正面引导作用。
四、结语
《乌合之众》这部著作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历史事例揭示了群体心理的奥秘及心理操纵的真相。读罢此书,我们可以些许明白我们身边的群体行为的表现,并更好地去观察平时我们容易忽视的社会现象。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李普曼(美).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52-176.
[2] 爱德华·霍尔(美).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15.
[3] 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0-15,87-112,146-150.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143-01
作者简介:金晓雪(1993—),女,安徽人,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