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一年级》的成功和转型

2016-03-02刘雅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一年级定位转型

刘雅冰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系,天津 300000)



看《一年级》的成功和转型

刘雅冰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系,天津 300000)

摘 要:《一年级》是湖南卫视打造的一档大型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作为“萌童鲜师炼成记”,《一年级》以全新的节目形式真实记录了学生与老师的校园生活,凭借题材和内容的带入感吸引了“孩子段”观众和“父母段”观众两大群体的关注。笔者分析了《一年级》两季节目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一年级》;定位;转型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201542

《一年级》第一季是湖南卫视2014年打造的一档大型原创校园纪实节目。这是一个与众不同、趣味盎然的成长故事,36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的一年级新生,告别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告别父母、家庭的悉心呵护,独自在寄宿制小学学习、生活。而两位明星化身“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全程陪伴孩子们的一年级成长。节目自10月17日首播后,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作为“萌童鲜师炼成记”,《一年级》以全新的节目形式真实记录了学生与老师的校园生活,凭借题材和内容的带入感吸引了“孩子段”观众和“父母段”观众两大群体的关注。《一年级》第一季节目首播当日,全国网收视率达1.05,收视份额达6.28,在同时段排名第一。

一、《一年级》的成功之道

(一)善抓时机,避强定位

《一年级》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正是《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成功掀起“萌娃热”的时候,这也是节目制作组的智慧所在。但此“萌娃”又非彼“萌娃”,《一年级》启用素人,而非邀请明星的孩子,既避免了节目的同质化,让观众眼前一亮,又开辟了自己的新“领域”,避免了和已经制作成熟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强势对手“争天下”。

(二)细分市场,缺口定位

看过《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节目的观众都知道,这些节目主要是亲子节目,而《一年级》能在许多制作团队都纷纷效仿这类亲子节目的时候迅速反应,在顺应萌娃热潮的基础上,把注意力放在学校,寻找到了合适的缺口。既顺应了观众爱看萌娃的心理,又给其一种新鲜感,不会使其产生审美疲劳。

(三)引发思考,差异定位

《一年级》之所以如此受观众欢迎,首先是孩子们单纯可爱的真实表现掳获了观众的心,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其次是节目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持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盛宴。再次,《一年级》的两位“鲜师”也为收视率作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很多人刚开始选择收看这档节目,最大的原因就是喜欢陈学冬或者是宋佳,后来才发现越看越有意思。最后,也是这档节目最可贵的地方,除了高收视率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这档节目更是引发了许多人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脱自己的圈子来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给人以启示。一档节目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兼顾社会效益,实属难得,确实可贵。

二、《一年级》的“华丽转身”

《一年级》第二季也就是大学季是由湖南卫视联手上海戏剧学院推出的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作为第一季《一年级》的品牌升级,节目以全新视角记录了更为绚丽青春的上海戏剧学院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观众对《一年级》大学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普遍反映是觉得太假,没有第一季真实。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节目新定位,受众再细分

先看《一年级》的播出平台——湖南卫视。从2014年底的“在一起更青春”到2015年初的“梦飞扬 更青春”,时间在变,呼号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湖南卫视青春昂扬、创新至上的态度。相关数据分析显示,湖南卫视的收视人群中,年轻人群占比高。再根据对《一年级》这个节目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其收看人群的年龄也主要分布在20岁及20~30岁这个区间。

所以《一年级》第二季做了大学季,和主要观众群体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也确定了自己节目更加具体、稳定的观众群体。

(二)节目重策划,表演太明显

通过我们的问卷分析和访谈,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年级》第二季让人感觉太假。例如,有意地塑造CC和赵顺然、石头和袁珊珊这两对荧幕CP。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选择了上戏这种表演性比较强的大学,观众普遍觉得他们一直在演,没有第一季真实。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小朋友还没有太多在镜头前掩饰自己的意识,如第一季里的“倔强小王子”马皓轩,他真实的喜怒哀乐都能展现给观众,甚至是气急败坏的样子。但是第二季都是正青春的大学生,他们已经会不自然地掩藏自己的情绪,会考虑自己的形象。

(三)明星博眼球,悬念太频繁

“有点像电视剧的感觉,分不清这到底是青春偶像剧还是真人秀”,“第一季很好奇小朋友们无厘头的表现,第二季就是好奇谁被甄别了,因为第二季的预告片剪得就好像有很多冲突一样,所以就会想去看”,“看第一季的时候心情是很愉悦的,看第二季就很紧张”……

除了这些回答外,还有很多回答都说到了明星的问题,很多人表示是冲着节目中不断请来的明星嘉宾才看的。从这样的答案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第二季的制作团队很好地抓住了观众好奇的点,也能利用明星效应博得观众的眼球。但是在这个娱乐气息浓厚的时代,这样靠悬念留住观众的节目难免后劲不足,看久了,观众也就审美疲劳了。

三、结语

《一年级》第一季作为一档纯原创节目,进入观众的视线后,不仅凭借题材和内容的带入感吸引了“孩子段”观众和“父母段”观众两大群体的关注,而且凭借超高人气的明星老师和天真可爱的孩子吸引了20~30岁的年轻人,可谓启蒙教育意义和娱乐功能并存,受到了各界的好评。而它作为一档成功的原创性的节目,也有很多值得国内制作团队学习的地方。

《一年级》第二季并没有延续第一季,甚至除了名字看起来一样,两者的关系并不大。第二季跳过中学直接到大学,并且选择了上戏这样一所表演性质的大学凸显个性教育。由于是大学生,又是学表演的大学生,一方面会给观众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够青春和时尚,再加上节目组的苦心策划,看点还是很多的。相比第一季来看,《一年级》第二季娱乐味道更浓,教育意义则明显弱化了。

虽然就结果来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收视率都很高,但是不难发现,相比第二季来说,第一季更受欢迎。究其原因,是《一年级》制作团队根据主要的收视人群细分了受众,以留住稳定的观众。这一点从节目内容和情节设置等细节不难发现。

在这个资源高速流通的时代,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是笔者认为,一档成功的国内原创节目应该有自己的一份坚守。而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注重社会效益,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启发,是国内的节目制作团队应该思考的。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74-8883(2016)08-0050-01

猜你喜欢

一年级定位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