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初探
2016-03-02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 赵 贞
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初探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实验学校 赵 贞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从以下方面做起: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个性化阅读 主体地位 创造性
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整齐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一、引导学生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由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引导学生考虑的不是老师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任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开放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见,善于了解并研究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心理,善于根据个性与共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手段开放。如:魏书生老师执教每一篇课文都征求学生的意见,这节课学习哪些内容全由学生做主,充分体现了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对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学生感到很轻松,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一位老师在教《落叶》一课,文中写了“树叶落在地上”“树叶落在沟里”“树叶落在河里”“树叶落在院子里”四段,结构差不多。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定一个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两段加以细细体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在一位老师教《船过三峡》一文,当学生选择学习“山”这段时,老师问:“你准备怎样去领略山的特点呢?”学生提出了好多好办法:有抓重点词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有抓总起句欣赏……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欣赏三峡“山”的特点。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就高了。
二、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强调个性化阅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要求学生规范与服从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我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可以放声朗读,可以展开争论,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意蕴,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比如学习《黄山奇石》,应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特而壮观的景象,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有的学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所想的,但多数学生看到了,也想到了,可是表达的效果并不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允许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根据黄山风光录像,设置一个旅游情景,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写一首稚嫩甚至不算诗的小诗,画一幅比课文描写更美的黄山奇石图,难道这些都不可以吗?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他们选择其一,自由演绎,让个性尽情展现,潜能从容释放。
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一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现代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与孔子、孟子……,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与鲁迅、老舍……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过程,表面无声无息,内心机锋万变。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富有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也更天真。
学生阅读一篇篇的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怀着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获得作品的原意;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种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这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会有错误。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性探究性地阅读的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容纳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