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的契合点
2016-03-02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陈加业
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陈加业
探究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的契合点
江苏省泗洪县兴洪中学 陈加业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并非是孤立的,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增长与情感成长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探究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的表现基础上,深入实践,探索有效利用契合点的策略,促进初中生历史知识增长与个人情感成长的共生、共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历史知识 契合点 情感成长
鲁洁教授:“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具有美妙而独特的情感。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作为历史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其情感的健康成长。
探究初中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实现情感成长的契合点需要我们先厘清以下几点:
首先,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存在的理由。
教育学和心理学都主张:知识学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的发生。初中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两条相互平行或相去甚远、互不交叉的直线,它们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身上。知识是一种准备,在为情感的成长而备,知识的最终目的只能是人的情感的健康成长。知识也是一种结果,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附属产物。二者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看似交叉的两条线,统一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中。
其次,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存在的表现。
学生情感对历史知识的共鸣是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最典型的表现。学生往往在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学习中置换角色,体现自己在那个人物、那件事情的背景下的心理变化,当学生的心理产生相同的想法后,共鸣便自然产生,正如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说:“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
还有一种隐性的契合点,就是历史知识学习与学生情感成长的对立和冲突,这是很容易被教育者所忽视的。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得出自己臆想的结论,而这一结论又常常与史实相悖。例如,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认知上,大多会单纯地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在他们的情感上很难认同一场失败的战争还能具有成功的意义,这就形成了一种失败与成功的对立冲击。所以难免会形成一种与情感的“不适”,虽然这种“不适”在历史知识的学习时常发生,但这类的契合点也容易被教师所忽略、回避,而恰恰正是这种不适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去调和缓解,从而对学生的历史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矫正。
最后,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利用的价值。
当前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两大病态缺失:一是,教师情感教育观念的缺失。二是,情感教育策略的匮乏。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契合点的有效利用也是治愈这两大缺失的极好补药。
如何有效利用二者间存在的契合点,促进历史知识增长与个人情感成长的共生、共进,这是初中历史教育中薄弱而又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为此,笔者做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并把探究过程中有效策略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概括:
第一,教师要演活历史,促进情感与知识的共鸣。
以恰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给学生传递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爱憎分明,引起学生情感的萌动。如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就应该满怀自豪、如数家珍;讲“南京大屠杀”时就应该声泪俱下、义愤填膺。通过各种方式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在师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鸣奏美丽的交响乐。使学生在“欢悦处抚掌大笑,深沉处再叹再思,壮烈处可歌可泣”。
用直接的方式给学生切身的体验。教师可以安排多种历史场景,通过营造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置入,可以置入某个时代某个人物身上,也可以置入某件事里;学生在情感上就很容易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在引导学生演活历史的同时,实现:“当你那样微笑时,我也同样地微笑。”
第二,教师要缓解冲突,促成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有效的学习常常伴随着冲突产生,教师要缓解冲突,在对立中实现学生历史知识学习与情感成长的统一。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初中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必然会产生冲突,教师需要在冲突中去缓解学生产生的“不适”认知,一场结果失败的战争也可以带来不朽的影响。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研究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一些基本看法。教师要拉着学生的情感向着健康的方向上靠拢。也恰恰正是这种“不适”的对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调和与缓解,才实现学生的历史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逐渐的矫正。
第三,教师要架构桥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通畅。
当学生的情感与知识之间没有可立足的契合点,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完成这个桥梁的架构,实现学生知识与情感的通畅。如何实现水到渠成式的搭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触发学生情感深处的那个生长点,使其不断地主动向课本靠拢、向知识靠拢。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一致性越高,学生接受的程度也越高,兴趣也越浓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历史知识认知。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是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受,是心灵的自然流露,而不能靠教师的强行灌输,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尊重学生情感的差异性、多样性,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只有学会了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做一名掌控自己课堂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