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6-03-02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王义东
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 王义东
《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 王义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于小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开展的课程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的开展是为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社会的发展规律加以认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多都是围绕应试考试而开展,教学过程多以灌输式、死记硬背式为主,真正落实到小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上的内容很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对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实现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学习提供参考。
小学 高年级 品德与社会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基于应试教育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下,教师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这些教学现状对于学生自学能力、良好品德形成都具有负面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力的激发打下基础。并发掘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年龄阶段活泼的天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形成独特的个性特点,激发其创造与创新精神。
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建设。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而言,学生只有信任与亲近教师,才会听从教师的教学与指导。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发挥其人格魅力,给予班级内学生关心及帮助,使学生从心底里对教师产生热爱,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对《品德与社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其次,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创设情境,如通过角色的扮演、趣味问题活动的开展,以及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江山多娇”一课教学:第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放映一张中国地形图,带领学生观察地图颜色,如不同的颜色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对我国主要地形地貌进行分析,还可组织学生探讨我们生活的这个位置是怎样的地形?适合种植怎样的农作物?思考为什么称长江与黄河为母亲河?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回忆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对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怎样的感受?通过在教学中丰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的满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1.学生之间。
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关于教学内容讨论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其年龄阶段,对事物充满好奇,乐于表现自己,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的《请你相信我》一章教学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大家觉得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自己的同学朋友中有对你撒过谎的人吗?你自己有过说话不算话的行为吗?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言而无信的行为会给对方造成不悦,久而久之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在这种情感体验下理解诚信的内涵,坚持以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理解更透彻,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吸收。
2.师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师生在课外的情感交流对促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是否良好,学生环境是否健康,品德行为是否端正等加强关注,对学生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缺点,强化优点。结合小学生高年级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协调,对每个教学环节做到细致开展,认真整理分析,以实现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课程与生活的有序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对当代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可以说是小学生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要发掘课程优势,立足于生活,在课程教学中延伸出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学习到课程知识,运用课程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入手,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服人类,但如果滥用,也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危害。同时还可以开展一场关于“科技在我家”的调查活动,请同学们举出家里面有哪些物品是科技不断进步的表现,如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又如在《社会文明大家谈》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如说脏话、随意践踏草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反省自己日常不文明行为,认识到如何杜绝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出现。通过立足于生活,贴近生活,将使品德教育更深地融入学生的脑海当中。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并将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之中,帮助其获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卢有林.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洋溢人文之美.[J].辽宁教育.2012.(7)
[2]霍鹏.谈小学《品德与社会》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衔接.[J].考试周刊.2015.(35)
[3]金建飞.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