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02沈晓洁
■沈晓洁
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沈晓洁
生物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一、利用好生物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教育
(一)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教材《青春期》一节,阐明了青春期身体各器官结构生理功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伴随生理的变化引起心理上出现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如:出现独立意识,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遇到挫折,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出现愿意与异性接近甚至出现早恋现象等。可充分利用该部分内容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量实例,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列举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常见表现,引导学生自我对照分析,让他们意识到出现的这些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但要学会正确处理,及时疏导。比如: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但不能一意孤行,让这种心理任其发展,因为此时毕竟想法不够成熟,应多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听取他们意见;该时期出现愿与异性接近的意识,这种萌动也属于正常现象,但要理性对待,不能沉迷其中,要避免出现早恋现象,否则,会耽误青春期这一美好年华。
(二)提高学生自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意识
教材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一章,让学生明确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认识到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从而增强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了解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保持心情愉快,不好的情绪会损害健康,让学生懂得要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在学习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时,通过实验和事实让学生体验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自觉理性地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尤其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分析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如:不吃早餐、偏食、饮酒、吸烟、对身体各器官、系统造成的危害;着重分析染上网隐的危害:除了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告诫学生远离毒品,引导学生分析吸食毒品的巨大危害,会损伤心肺及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或者引起心理扭曲,为支付吸毒巨资不惜诈骗,危害社会。该部分可呈现大量的事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以强烈的警醒和心理上的触动,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心理上的防范意识,打好坚实的心理基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抵制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一大特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都能训练学生周密认真的做事习惯,因为实验过程中哪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实验失败,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耐心、仔细、认真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同时通过模拟、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既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严谨,也打消只有科学家才能搞科学的观念,体验到科学常常就孕育在我们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促使学生形成充满自信,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心理品质。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生物的行为触动学生有所领悟,比如:做“尝试与错误”实验时,学生探究小老鼠走出迷宫的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发现小老鼠的成功经历了许多次的尝试,但经过不断的摸索最终学会了走出迷宫,寻找到食物。让学生认识到熟能生巧,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要做好经历多次尝试与努力的心理准备,面对阻碍,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努力寻求方法,寻找出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山东临沂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