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初探

2016-03-02来华英

现代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本大赛校园

■来华英



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初探

■来华英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由过去的三维目标等单项指标的叠加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更加侧重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地理学科最新提出的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体系,如何更加有效地在中学阶段得到落实,是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探索,谈一下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践。

一、核心素养校本化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力素养,地理教研组申报团体研究课题“地图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本课题从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应用问题着手,研究学生课内使用地图的方法和课外应用地图的方式,意在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学会并且善于应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让地图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助手,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伙伴。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不仅强调教法,更加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在地图应用中的收获与展示。

由此立意,我们确定了两条主线——课内和课外。一、课内,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思路积累方法,突破教学难点,规范骨干地图的使用流程,提升地理学科教学效率。二、课外,通过开展校园地图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地理、热爱地图的情感,在地图应用中发展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地图的魅力。

举办校园地图大赛的想法由来已久,2011年初中部合校之后,学校进一步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评价方式,语数外考试,政史地生则可以自主考查,考查形式可以结合学科特色,由各学科教研组来制定相关方案。这一改革无疑给校园地图大赛的实施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于是,校园地图大赛项目开始筹谋。

课题组通过数次研讨,宏观上确定了校园地图大赛的主旨:一是要在素质教育和学生减负的背景下搭建一个地理老师大力倡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现新课标精神、展示师生综合素养的平台;二是要通过校园地图大赛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打造地理学科名片。

二、校本化三部曲

为了校本化的顺利实施,我组以首届校园地图大赛为载体,于2015年下学期正式启动校本化探索。地图大赛从赛前构思、动员、布局,到赛中修正、制作、展评,到赛后颁奖、制册,历时三个多月。初中部七年级22个教学班、1000多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全体参赛。大赛共收到作品356份,其中100幅优秀作品得以展出,两周时间展评。

第一步:制定大赛组织方案

地图大赛组织方案即七年级地理期中考查方案,从作品内容、主题选择、资料的选取—整理—地图制作、合作小组形式、户外调查友情提示、作品制作时间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地理教师在课上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

作品内容要求参赛者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依据本人的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制作地图,调查和观察过程非常重要,必须由参赛者亲身经历,并以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努力完成整个过程。学生地图作品的构成要素:地理底图(环境地图的载体,是环境地图表现的主体内容);辅助图片(照片、图片、绘图等来补充说明);环境数据信息(调查数据、统计图表等);地图三要素。

主题本次大赛推荐主题为“绿色校园”。提示观察点有:绿色银行(垃圾分类),绿色能源(太阳能板、办公室空调的控制),校园绿化等。自选主题为身边的环境主题。

资料的选取、整理和地图制作纸张质量要好,尺寸为4开、2开,最大尺寸不得超过全开(788mm×1091mm);绘制要精细;调整记录与实际表达时的差异;适当地选择填充颜色;注意搭配处理,突出地理底图;将调查的照片等资料融入地图,将调查数据转绘成统计图表;地图三要素可做艺术性处理,使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更活泼。

小组合作形式各班以小组形式(小组不超过4人)完成作品的调查与绘制,作品中注明每个人的分工,以对作品的贡献决定每个人的成绩。

户外调查友情提示适当的时间、天气;安全;灵活运用假期;尽力得到所调查区域人员的协助;养成当场记录观察结果及感想的习惯;拍摄照片是一种比较好的记录方式。

第二步:做好优秀地图作品展评

初选,由地理老师和地理课代表在班内进行,选出100幅优秀作品参加展评;布展,选择适合的场馆进行布展,布展方式要以不损坏原图为前提,可以平铺于地面进行俯视观评,也可以悬挂或者粘贴于墙面进行正视观评。经过考察论证,我们选择布展在学校悦读书吧的地毯上,采取俯视观评法,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图作品;观评,评审团由地理教师10人、地理课代表22人、学校各级领导15人组成,共47人。自展出之日起,一周内完成评审,评审结束后再展出一周,各班进行观摩学习。

第三步:延伸校本化功能

第一,举行地图大赛颁奖典礼。通过获奖作品展示和专业教师点评,再次鼓舞张扬学生们的创作热情,肯定他们开展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爱地球的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大赛获奖作品选材广泛,涉及13个主题,其中时下热门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大气污染、交通堵塞、人口生态问题有16幅,反映小区环境,如家乡泉水、校园绿化的有11幅,反映吃住旅游的6幅。这些作品选材新颖,思想鲜明,调查充分,布局合理,色彩鲜靓,反映了同学们较高的地理、文学、美学和科学素养。地理素养——从选材看,许多同学选择了时下敏感的雾霾和交通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数据、图表分析、直观图片、原因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上有蔚蓝天》《十面霾伏》等作品。有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家乡,如《美丽泉之韵》;有的选择了自己身边的衣食住行,如《公交之旅》《济南食迹》《高楼经济时代》,体现了大家关注民生、热爱家乡的小主人翁情怀。文学素养——体现在大家组织材料得当,言语表达简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美学素养——作品构图色彩靓丽,搭配合理,手工制作精巧,如《还小清河洁净》《Hug Family》《刘公岛》等。科学素养——作品使用了调查数据,制作了地理图表,体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第二,拓展作品应用渠道。其一,校内应用——共建绿色校园。大赛100幅展出作品中有21幅主题是关于绿色校园的,如《大美济外》《绿色校园》《济外绿化分布图》《我家大济外》《绿风行动》《校园里的绿化》等。这些作品通过学生的视角,反映了学校在环境绿化、环境保护、低碳节能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建议。这些观察对学校相关部门而言,是一笔极为丰富的资源。再如,《公交之旅》向读者展现了学校附近的公交站牌,学校在公交网络中的准确位置,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图文清晰,布局合理。校长当即决定收藏此作品,并建议学校网站采用它介绍学校地址。其二,校外拓展——参与各种社会宣传。学生的自选主题更加丰富多彩,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走出校园,向外拓展这些作品的影响力。

第三,邀请同事、同行、专家,开展各种级别的课题研讨活动,倾听来自各种渠道的建议,改进地图大赛各实施步骤,使其更具操作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发挥大赛的科研功能,进一步完善校本课题研究。

三、校本化的几点思考

(一)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的意义

第一,在于我们地理学科本身。我们这是在张扬学科的本色,以此来打造我们的学科名片,让其他学科和学校领导认识到我们地理学科的鲜明特色和学科价值,彰显我们的存在。可以说,我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这样一项工作,体现的是我们作为地理人的学科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在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

第二,在于我们的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解放了学生的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地理学科的大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题、实地观察、数据采集、绘制地图和图表、装饰地图等活动,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应该说,地图大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三,在于我们教师的成长和教研组的团队建设。本学期为了课题推进,我们已经召开了数十次研讨会,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思维的火花,每一次交流都会有所收获。这次大赛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分工,大家都在创新着、实践着、辛苦着、快乐着。当我们看到了几百幅作品交上来,那些优秀的作品让人出乎意料的惊艳,那一刻,我们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应该说,大赛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让老师拥有了作为地理人的骄傲和自豪,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轰轰烈烈的首届校园地图大赛结束了,它给予同学们各种素养的培育仍在进行。现在,我们似乎无法断言其影响意义之深远,对于外国语2015届全体学生来讲,当他毕业离开这个校园,或许他不会记得哪一次考试中他的地理成绩,但是他和他的团队曾经参与过的这场地图大赛会永远镌刻在他的记忆里,他带走的是我们地理学科培育的素养和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而这一切似乎与当今我国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体系不谋而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由此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一个核心思维——人地观念;一个途径——地理实践力;两个基本思想——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校园地图大赛中,参赛作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题、实地观察、数据采集、绘制地图和图表、装饰地图等活动,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了地理实践能力,升华了人地观念。

(三)地理课程的生命力

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地理学科可以说是一门“小学科”“副科”,课时少、考试少、占分低,甚至有的省市还不把地理列为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地理教师感叹“地位低”“不受重视”,从而碌碌无为。岂不知,这些在考试、分数上的不受重视,恰好为我们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没有了分数的约束,我们的“小学科”大有作为。

笔者认为,对于地理教师来说,专业自尊和专业自信是地理课程的生命力;而对于学生来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地理课程的生命力。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具备专业自尊和自信的地理教师才能更加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发扬其创造力和实践力,而不仅仅把学生当作成绩取得的工具;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以生为本,研究学生和学法,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从知识本位到育人为本,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济南外国语学校,山东济南250031)

猜你喜欢

校本大赛校园
插秧大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