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2016-03-02作者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山东烟台264000
(作者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山东烟台 264000)
怎样进行区域地理教学
■李向华杨青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区域讲了十几个,合上书本,学生只能说出某个具体区域的一些零碎的事物或现象,以后遇到一个陌生的区域学生仍然不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们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义务教育段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帮助教师明确了区域教学的意义,改进了区域教学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两个性质是区域性和综合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地理课程的区域性是这样阐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可见,区域是我们地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课标中关于地理课程的综合性是这样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综合性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地理学习的复杂性。课标中指出,认识区域的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重新审视了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持续研究与改进,在这里与各位地理教师一起分享,共同切磋。
一、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一般方法
根据尺度大小,区域大致分为:大洲、大区、国家、跨省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如家乡)等不同级别,但是无论哪种尺度的区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在哪里(区域位置)?怎么样(区域特征)?为什么这样(区域要素作用关系)?怎么办(区域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尺度的区域,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只要前三个问题弄明白了,怎么办的问题就自然不是问题了。换句话说,对区域地理的研究,只要我们认识了区域位置,明确了区域特征,理解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区域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可见,这种看似有点“八股”式的方法是非常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也是非常符合认知规律的,是一种很科学、很高效的研究方法。
二、区域地理相关课标与教材现状分析
课标中确定了区域地理的“1-4-5-5”设计思路,即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4个地区(例如南亚地区)和5个国家,从我国范围内选择至少5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例如跨省区域)编写教材、组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除了两极地区、北京、台湾和港澳是必学内容,对其他的具体区域并没有统一要求。我们都知道,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课标。所以,根据课标的指向,我们评价(如测试题)的时候,用谁(包括教材内外的任何区域)做例子都可以。那么,我们教学的时候也是以谁(也包括教材外的任何区域)为例都可以。
教材是教与学重要资源。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对应课标中的具体内容要求,都会选取最典型的区域作为案例,而且确保在学生所有案例学完之后,应该能够涵盖课标中的全部内容要求。为了查阅方便,教材一般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相对独立地进行编写,这样也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区域的整体性。但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材编写过程中很多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分散在区域研究中了。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每个区域又都有不同的编写重点。也就是说,看教材,每个区域都是各具特色、各有重点的,却不是系统的和完整的。所以,完全按照教材提供的资源教学,我们最终发现,理想中的“八股”几乎在每个区域中都很难实现,完全按照教材一个个区域进行教与学,也很难总结出一个相对一致的学习方法,学生最终还是多以获取零碎的区域知识为主,系统的思维很难建立。
面对课标与教材的这种“不和谐”,我们观察了目前的地理课堂,归纳了目前我们义务教育段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些常见方法,同时也进行了与“过程与方法”这一核心目标相匹配的另一种尝试,供大家参考。
三、常见的区域地理教学方式
第一种处理方式:将课标的“课程内容”与相关教材联系起来,看看每节教材能够有效达成哪些目标。这是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实施方式。
例如,《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认识,具体“课程内容”有以下9条: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5.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7.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第二种处理方式:将重复的目标交给学生自学,重点学习新出现的目标。这是目前部分具有“学为主体”理念的教师采取的策略。
在区域地理中,课程内容大多是相同的(如都有位置、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活动等),但要求的深度有所区别,同一个课程内容在较大尺度区域要求较低,在较小尺度区域要求高。这样,前一尺度区域学习的方法,在后一尺度区域同类内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独立学习,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新出现的目标上。
第三种处理方式:将目标进行重新组合,集中完成某一重点目标。这是目前部分具有新课改理念和一定教龄的优秀教师所采取的策略。
教师结合某一区域的特点,将教材中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集中完成课标中某一重点目标。例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的要求和对教材及学生的理解与分析,最终确定《俄罗斯》第一课时的核心目标是:“根据图表资料,分析俄罗斯气候特征,并分析俄罗斯气候对河流、农业和交通的影响。”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目标集中,相互作用的要素较少,而且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密切,比较符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只用一个案例就能说明这是一种普遍规律吗?再给学生其他区域的例子,他们会分析吗?也就是说,能再拿出几个相似的例子来让学生再试试就更有说服力了。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这种处理方式。
四、解构重构课标,进行资源整合
规律的总结,需要多个案例来证明。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稳固。方法的教学,也不是只教一遍所有的学生就能完全掌握。所以,我们还需要再拿出个例子来让学生做做看,在做的过程中对第一次认知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和系统的思维。但是,学生究竟学会了没有?我们尝试了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核心的“一教、二做、三拓展”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具体是这样的,首先给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以教师的引领为主,帮助学生形成最简单的认知思路;然后给出第二个例子,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和思路去做)。教师观察、协助,同时进行引导和评价。倘若发现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就说明,学生对方法基本掌握,能力初步形成。这时候,再给学生提供后面的例子。这个环节基本上就是巩固、提高、拓展兼而有之的综合环节,当然这个拓展任务就可以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了。
(二)资源整合
与这种处理方式相匹配,必然是多个同类资源的整合。我们的做法是,按照具体“课程内容”,打破区域尺度界限,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进行整合。例如,在大洲中提出的“课程内容”,我们也可以用大区或者国家的资料;在世界区域出现的“课程内容”,我们也可以用中国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资料甚至是家乡的资料。只要资料典型和有效,无论区域尺度大小。显然,这种处理方式也不受教材版本的约束。
(三)实施案例
以归纳区域地形特征为例。因为区域地形特征的归纳方法并没有区域尺度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教师用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体验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了解研究区域地形的意义。
然后,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尝试描述亚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明确判断区域地形特点可以从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以及地势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归纳,判断的依据是海拔高度或相对高度。这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可能比较困难,教师要做的是肯定学生的描述角度、描述方法以及判断依据,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具体描述是否和教材上一样。
接下来,教师出示欧洲西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认知思路和归纳方法尝试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观察的角度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准确。
最后,教师依次出示俄罗斯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中国台湾省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烟台市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让学生独立归纳地形特点。教师重点关注有多少同学思维形成了,方法熟练了,还有多少同学不会;不会的原因是角度不够全面,还是判断依据不对,还是语言表述不准等。根据学生表现,在下一个案例中进行重点提醒和点拨。
(四)实施效果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一是目标集中单一,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减轻;二是一种方法反复迁移、应用,对方法的掌握和巩固很有效;三是多个区域在短时间内同时学习,知识容量大,便于学生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和建立区域差异的概念,为区际联系奠定了基础。
这种案例式学习,不是一开始就追求区域的完整性,重在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学会研究方法,达到会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侧重地理特点、规律、差异这些带有很强地理思维的内容,而不是让学生记很多地理事实。
与这种教学方式相适应,我们的复习也同样变成了专题复习。这大大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简单概括,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同时收获知识和提升情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期待着我们能从中有所悟,有所思,进而有所求,继续提升理念,改进教学,上好具有个人特色的校本化的地理课。
(作者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山东烟台264000)
(责任编辑:甄鸿启)
*山东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初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落实”(编号:2014YB1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