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类报道在新媒体压力下的路径探究
2016-03-02雷嘉
雷 嘉
(北京青年报,北京 100026)
调查类报道在新媒体压力下的路径探究
雷 嘉
(北京青年报,北京 100026)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调查性报道因其深度性、重大性而倍受传统媒体的追捧。而传统媒体因其多年来积累的报道经验和广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大批优良的新闻记者队伍,使调查性报道在新媒体压力下也能保持其较高的公信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本文就新媒体压力下调查类报道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调查类报道;新媒体;压力;路径
一、引言
在西方国家,调查类报道长期以来被视为揭丑报道,是特殊的报道形式,主要是用来揭露社会上、政府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与阴暗面等。杰克·海敦认为,调查性报道的就是为了暴露社会、政府以及公共机构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及各种丑事,将事实以报道性问题向群众展示、说明。后来有新闻领域的学者纠正了这一观点,认为调查性报道是长期积累的、有充足事实和文件的,对事件的意义向群众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说明。
在我国,调查性报道这一形式是从国外借鉴并发展起来的。国内调查性报道的范围较为广泛,不只是西方所认为的揭露式调查报道,还包括调研式调查报道、追踪式调查报道等。
二、新媒体压力下调查类报道的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逐渐普及,新媒体迅猛发展。现今,社会上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的舆论场:一个是国家通讯社、报纸、广电等主流媒体发布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依赖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手机媒体等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两个舆论场在长期的交流中难免会产生冲突与摩擦。以下就调查类报道为例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
一方面,近年来调查性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报道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调查报道开始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等各个领域拓展。当代的受众更加注重调查性报道的事实真相。调查性报道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持续跟踪调查,报道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既起到了社会监督、舆论引导的作用,又能赢得媒介市场,提高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的及时性、全球性以及版面的无限性,拓宽了调查性报道的传播途径与发展空间。重大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由各媒体通力合作完成对真相的调查还原。
另一方面,当前一些社会重大问题或阴暗面是在警方介入调查时才开始大量的报道,并且会在报道中重点描写相关部门在处理事件中表现的正义、公平等,淡化了事件的真相与问题所在,使得报道的力度不够。
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相对自由性,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会出现负面言论流传广泛、错误思想泛滥的不利状况,主流舆论正受到挑战。如何沟通两个“舆论场”,在新媒体环境下继续发挥引导多元化社会思潮、揭露事实真相、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成为主流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性报道在新媒体压力下的创新路径分析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调查性报道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调查性报道继续发挥着以往的舆论监督、真相揭露、疏通民意等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调查性报道频繁出现新闻寻租、侵犯隐私权等负面问题,对媒体的公正性品质以及媒体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此,调查性报道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使之更好地发挥正面影响,揭露、批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探讨、解决各种社会弊端,以提高自身品质。以下就从几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新媒体压力下调查性报道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随时使用网络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给传统纸媒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与挑战,使大部分纸媒受众分化到新媒体,造成读者大量流失,改变了纸媒的传播地位。对此,纸媒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大调查性报道的传播范围,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真相披露的作用。
例如,“山寨罗”的“中国变形记”这篇报道就将纸媒与新媒体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巩固原有的纸媒受众,又能吸引大批网络读者;既满足了大众对真相的需求,又加大了调查性报道的竞争力。
(二)提高调查性报道的品质
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纸媒应扬长避短,以内容为王,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容优势,而调查性报道就是纸媒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以“山寨罗”的“中国变形记”报道为例,该报道的篇幅并不算很长,却用大量让人信服的调查依据,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山寨罗”是如何在中国从无名人士逐渐成为“国际名人”,最终销声匿迹的。该报道以明确的时间与事件将“山寨罗”的“变形日记”有理有据地列出,并配以鲜明的图片来提高整体的画面美观度,能够较好地吸引受众。
(三)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反对不正常竞争
调查性报道要求记者要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调查事实真相,不能道听途说或夸大事实真相。当前媒体界有一个词汇叫做“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在司法部门还未宣判时就提前下定论进行“审判预设”,在法理学上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非法的,有失公正性。
对此,“山寨罗”的“中国变形记”报道以有力事实进行阐述,并以公正、公开、透明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没有对报道的事实进行“媒介审判”,也没有因为媒体竞争而夸大事实,而是将真实的事件及依据展示给受众,充分发挥了媒体报道的作用。
四、结语
调查性报道是以展示真相、揭露问题为主的报道形式,对各个时期发生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调查并揭示,具有舆论监督、服务公众、守望社会的功能,对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大的压力,调查性报道以真实有力的事实依据、公正公开的披露、广泛的传播渠道发掘出一条新的创新发展路径。
[1] 高敏.新媒体时代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视听,2015(05):105-106.
[2] 操卫珍.网络时代调查性报道发展的思辨[D].安徽大学,2014.
[3] 周丹.调查性报道: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J].新闻爱好者,2012(10):73-75.
G212
A
1674-8883(2016)23-0189-01
雷嘉(1977—),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