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角色冲突与异化再探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异化媒介

徐 楠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记者角色冲突与异化再探

徐 楠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不同于其他社会角色,记者这一角色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意在重新梳理产生记者角色冲突现象的原因及其异化,更正对“冲突”与“异化”两个概念的混淆,并进一步为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记者;角色冲突;异化

一、记者的社会角色

不同于医生的“救死扶伤”和教师的“教书育人”,对于记者这一角色,我们似乎很难给出精准的定位。广义上来讲,记者描述的是归属于具体的媒介组织,挖掘并传播信息的一类社会工作者。由于所归属的媒介组织以及所服务的受众群体不同,记者被细化为在不同领域进行信息传播的群体,如娱乐新闻记者、体育赛事记者、调查记者等。这是从记者的工作属性来定位其角色的,如果我们从社会职能的视角来定位记者角色,就不得不通过记者职能所连接的三个对象——政府、媒介组织和受众与记者之间的关系,来审视记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一)从记者与媒介组织关系定位记者角色

就像医生从属于医院,教师从属于学校一样,不从属于媒介组织的记者谈不上履行记者职能的新闻工作者。记者一定是信息传播者,但信息传播者不一定都是记者。因此,作为媒介组织的一员,达成组织目标和组织利益是记者必须完成的工作。尤其在我国新闻报道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谋求经济利益成为媒介组织正常运营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外,由于媒介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广告主,媒介想要获取更多的资金就必须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就必须树立更高的威望来劝服受众接受自己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的角色定位应当是所属媒介组织的一份子,并为了达成共同的组织目标(包括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而完成自己的工作,为组织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威望。

(二)从记者与受众关系定位记者角色

对于记者来说,受众既是新闻素材的来源,也是媒介组织的服务对象。这里的服务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闻媒介要依赖受众才能生存下去,尽可能多地吸引受众眼球是新闻媒介的目标。因此,记者要能洞察受众的信息需求,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如果将第三产业定义为区别工业、农业的服务业的话,毫无疑问记者从属于服务业,只不过新闻媒介提供的服务产品非常特殊,即信息内容。二是由于新闻从业者特殊的工作性质——信息传播量大且传播范围广,使得新闻报道成了一种社会公器——民意的扩声器。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记者需要吸引受众的眼球,并与受众形成互动。另一方面,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作为效果最佳的“上疏下导”的工具,为民意呐喊自然而然地成为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一来,对于受众来说,记者的定位是多重的,他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既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民意舆论的反映者。

(三)从记者与政府的关系定位记者角色

记者跟政府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如上所述,既然记者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是民意的呐喊者,那么这一过程中必然包括对公权力侵犯公共领域的监视与监督。也就是说,记者有监督公权力的权利。但是,一方面,记者在监督公权力的同时,自身的媒介权力也需要得到监督和限制,这一限制除了职业规范、民众监督之外,政府有必要在大方向上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介特殊的社会公器属性与舆论导向功能,使得任何一家媒介组织均不能完全脱离政府而存在,因此在所难免的含有意识形态倾向。正如再公正的媒体,在国家与国家利益较量中必然会偏向于发表有利于本国外交的报道或言论一样,媒体组织和记者都不能摆脱意识形态对自身的影响。

这样一来,记者与政府的微妙关系在媒体监督公权力的运行,又反被公权力约束和限制的过程中,将其控制在不肆意滥用媒介权力的轨道内经营。如果从记者与政府的关系角度来定位记者角色,那么毫无疑问,记者既不可能在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报道,也不能否认媒介监督的职能。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像定位其他普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角色那样定位记者这一特殊角色是不全面的,记者不能像医生那样单纯地救死扶伤,也不能像教师那样简单地教书育人。记者的角色更为复杂,需要通过衡量多方利益主体与之的关系来定位他的社会角色。也正是因为其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导致记者的角色冲突和各种矛盾。

二、记者角色的冲突及其异化

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对于记者角色冲突的研究多集中于记者的新闻道德失守,以及失守的表现和改进建议。笔者认为,记者角色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原生性的,这种需要扮演多重社会角色的后果必然导致矛盾与冲突。而多数研究中的角色冲突带来的新闻道德失守问题其实是记者这一角色在冲突、压力下发生的异化,已经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于角色冲突。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首先不可能避免多方社会角色带来的压力与抉择,他的合格之处在于在这种权衡中作出利弊选择,以尽可能符合职业标准和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完成报道。避免或者消减这种角色冲突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避免角色冲突带来的记者角色异化。

(一)多方利益博弈下的记者角色冲突

正如格伯纳所论述的那样,“……很明显我们无法做到将权力角色与影响方式剥离或相互孤立,恰恰相反,它们常常是相互结合、重叠、嵌套的……”,[1]事实上,大众传播者是在各种不同的外部权力角色的压力下传播信息的,记者与媒介组织、受众、政府等之间的联系与制衡使得记者这一角色是在多方权力角色博弈的情况下进行新闻报道的。

一方面,传播信息和寻求真相是新闻从业者的本职工作,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是媒介组织提高受众忠诚度的重要手段——公众对权威的信任与依赖。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做到尽量不掺杂个人情感,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报道新闻。另一方面,正如前所述,任何媒介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都不能做到不含任何意识形态的偏见。媒介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组织成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及时性与广泛性往往使其成为一国对外发声的“传声筒”,这既成为公众了解政府主张的渠道,也成为外国掌握本国政治动态的风向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记者及媒介组织的形象好坏可以影响国家或政府形象,其新闻报道的态度也对应着国家或政府的态度。这种关系使得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必须作出权衡,究竟在公平报道与意识形态偏见中作何选择,而这一利弊权衡使得记者不能专一地扮演单一的社会角色。当记者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或者需要在这些社会角色中作出选择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此外,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处理同样会产生角色冲突,因为所谓公共利益的守护者职责在于对公权力腐败的警惕和对公共生活的关注。这包括对民意、民声的体现与反映,对公权力异化导致的公共利益受损的揭发与曝光,以及对政府过多干预公共意见的监督等。不难看出,这些责任很难给出可供操作的对比标准,需要记者自己去判断这当中的是非曲直。换句话说,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不同于简单的实时报道,这一判断势必要借助记者的经验与对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说,不加感情和观点的审视是无法做到“作出判断”这一点的,这就与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相悖。

以上我们所阐述的角色冲突可以概括为“中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即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究竟应该更倾向于不含任何感情及党派色彩,公平中立地报道事实,还是应该作为一名社会生活构建的积极参与者,很显然,这是无解的。新闻工作者既不能抛弃自己的职业操守,成为单纯的观点发布者,这样他就与社会评论员没有什么区别;但新闻工作者也不能在公共生活中置身事外,因为受众、公共领域和政府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脱离它们之外的新闻传播和真相探索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记者不得不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并在多重压力下权衡取舍,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二)角色冲突带来的异化分析

之所以会出现记者角色的异化,主要是因为记者在面临矛盾与冲突的选择过程中抛弃了职业操守,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而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本节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典型方面阐释角色异化的表现与后果:

第一,极端“中立者”带来的异化。我们曾讨论过“中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带来的记者角色冲突。记者的本职工作首先是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这是记者作为媒介组织的一员必须完成的组织目标。多数新闻的产生往往需要跟时间赛跑,才能“抢到”最具价值的新闻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社会公德与报道职能不可兼得时,这一冲突可能导致记者角色的异化。因为如果一名记者不是首先作为一个社会人具备人道主义精神,而是首先作为一名记者完成新闻使命,那么以这种方式获取的新闻一定会令自己的人格备受煎熬,而非公正的、以探寻真相为目的的正义的报道。我国曾发生过多起为了抢拍照片或者完成报道,记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首先并不是对新闻当事人施以援手而是作壁上观,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以致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笔者认为,如果新闻工作者面临这种状况,选择先救援的话势必不能按时完成报道,这无疑与媒介组织目标、职业目标相悖,这一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矛盾与冲突中,记者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益最大化,即如果人身安全更迫切,其选择的天平也应向其倾斜,否则就会走向记者角色的异化。这是报道“中立者”的极端案例。

第二,极端“参与者”带来的异化。另一个角色冲突导致的异化的典型现象是记者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过度参与导致的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媒介审判”与隐性采访导致公众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当然,这两则案例是大家所熟知的,如在新闻界知名度颇高的1992年英国ABC广告公司曝光狮子食品公司内幕以及二者之间长达10年的诉讼事件。尽管最后法庭宣判ABC仅对狮子食品公司赔付2美元,但是从结果来看,胜利方是狮子食品公司而非ABC。这里我们需讨论这一异化中的记者角色冲突本因。大多数媒介审判案例与侵犯隐私现象的发生,在于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期待之间的角色冲突。作为公共领域与公共利益的捍卫者,记者往往在过高的受众期待和纵容中舍弃了自身的职业准则:对司法公正的尊重和对公众人格的尊重。而大多数受众对于正义很难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多数人的关注点集中于结果而非过程。因此,尽管记者用非正常手段达到了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其实施过程几乎被忽略或者包容。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正当的目的,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在这一角色冲突中,过度的“参与者”报道使得记者角色走向异化。

记者角色异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选取其中的两个方面——极端的“中立者”与极端的“参与者”两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此理清冲突与异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以上的案例也说明无论是绝对的“中立者”还是绝对的“参与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二者的极端情况都有可能导致记者角色的异化。

三、结语

本文的写作初衷在于辨别记者角色冲突与角色异化这两个概念,纠正目前学界对于角色冲突与角色异化的混同。归根结底,记者角色冲突与矛盾源于媒介权力的舆论控制功能和为民意发声的本来职能,其控制民意的权力和维护民意的义务的矛盾令记者角色产生了冲突,而这也是新闻职业规范存在的意义:一方面能约束记者的权力;另一方面能保护记者的利益。

[1]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译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8-139.

[2] 陈力丹,周俊,陈俊妮,刘宁浩.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311-313.

[3] 单波.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1):28-35.

G214.2

A

1674-8883(2016)23-0075-01

徐楠(1991—),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异化媒介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书,最优雅的媒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