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6-03-02张新国沈阳市旅游学校
张新国(沈阳市旅游学校)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张新国
(沈阳市旅游学校)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也就决定了职业在实践中的综合性以及在社会上的社会需求性。所以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不但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还应把教学重点倾向于学生的就业水平,致力于对学生作为从业者的职业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突出职教特色。然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评价方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由专业课和文化课两大部分组成,专业课与文化课都是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这两门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归宿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是语言的根基,这门学科是中职学校文化课中的重要科目,但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却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各家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才能为中职语文教学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这是摆在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面对的大多是素质逐渐降低的学生,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似乎都缺少热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就要充分体现职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依据,确立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特点的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就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应用性教育,它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专业课在学校整个教学中的位置比较突出,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全面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任何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许多学生的厌学情况相当严重。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语文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灵活度,语文考试评价方法单一而且缺少激励机制,师生关系缺乏融洽与和谐度,语文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等,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中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缺乏对中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考虑,不能从根本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就业,也影响了中职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第一步就是要树立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且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这一学科缺乏兴趣,语文成绩不理想,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当然是要试着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闪光点和亮点,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较有个性特点,思维很活跃,接受和学习新事物快,动手操作能力强,那么就要使这些优点在语文课上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根据课文拍课本剧,自拍自演,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大语文、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这样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二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是根本,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效果当然也是不同的,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深入地阅读文章,拓展他们的思维,并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另外,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具备社会需求的语文能力,达到适应目前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需要的标准。第三步就是要完善和改进语文考试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语文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以分数来决定语文水平高低,甚至考什么学什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这样既不利于语文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还要打破以往语文课程评价无专业区别的现象,要从中职语文学校专业需要的角度来建立和完善各专业语文评价体系。按各个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建立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不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还可以考虑采取口试、行为测试、情景模拟、过程评价等多种开放式评价手段。总之,要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1]]李守福.职业教育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