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教育同行
——浅谈如何做好职高德育课教师
2016-03-02宁波经贸学校
王 静(宁波经贸学校)
让爱与教育同行
——浅谈如何做好职高德育课教师
王 静
(宁波经贸学校)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任课教师来说,尤其如此。
一、正确“传道”
职教德育任课教师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应该是师爱的典范。任课教师要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近年来,由于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中职生的厌学现象十分严重。但是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职生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2.实施成功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
据调查,中职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在初中时,他们由于学业基础差、升学无望,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如果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继续以“恨铁不成钢”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脱离实际地去要求他们,那他们就会产生混日子的想法,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作为德育任课教师应根据这种心理现状,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1)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爱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做学生伤心的事,不说学生伤心的话。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换取学生的信任,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才能得到真正的交流,才能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及时发现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2)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快乐。欣赏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尊重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欣赏。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为此,采取“赏识教育”,多赞赏学生、鼓励学生,由“食指指责式”变成“拇指夸奖式”,体验到“我也能行”“我也可以做个好学生”,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再次,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师相修养,深入学生,寓教于情,真诚相待。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挥洒自如的仪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信。
二、授业解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每年向社会输送几百万青年。如果在每年走上社会的数百万中职毕业生中,即使有少数人以“失利者”的心态待人处世,就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巨大的压力。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应及时帮助学生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为此,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教学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1.开启充满美满希望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即学会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做到对未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树立既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又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珍惜学生时代,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为未来添加筹码,争做人生的赢家,清清醒醒过一生。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观念”。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生涯规划是连接学校教育与职业社会的桥梁。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为载体开展成功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自己搭建通向成功的台阶,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相信“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强”。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以落实在“规范行为”作为衡量德育实效的重要标志。即为了职业生涯的成功,积极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和案例中“做中学”,从而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以有用、愉快的方式,在快乐德育中让学生感悟到成功的体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学生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能真正理解师爱内涵的德育任课教师,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落实在与学生交往的言行中,才能成为中职生内心中的朋友和恩师,才能成为被同事、学校、社会认同的优秀教师。
丁芳.浅谈职校教师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