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2016-03-02张庆华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张庆华 梅 均(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张庆华 梅 均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着重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互动和合作。着重探讨其科学内涵、特点和重要意义。
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内化、知行脱节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体验、互动合作、勤于动手,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多种心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走出“自我中心”,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投入、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体验与感悟,关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
一、“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受到了广泛重视。“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着重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互动和合作,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尤其强调问题的现实性、情境体验性和思维发展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预先设置的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
二、“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体验·互动·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注重过程的体验性,强调方式的合作性,关注主体的互动性。
1.注重过程的体验性
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讲授,忽略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如何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指导;一部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当做心理活动课,虽然提供了心理体验的过程,但是不注重讨论分享和归纳总结,淡化了心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体验·互动·合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心理发展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态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强调方式的合作性
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
3.关注主体的互动性
无论何种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体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让学生和教师作为双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接受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引者,教学智慧在主体的互动性中产生,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参与。
三、“体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3年,教育部、团中央正式确立每年5月25日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呼吁全社会关注大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为了全面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80%的大一新生存在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9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存在焦虑、人际沟通问题、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有效地改革“体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2.“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能力
“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着重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互动和合作,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整合,抓住“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特点,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平台,探索“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创新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教学,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心理社团、心理咨询中心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抗压能力。
[1]宋志英,严云堂,吴云助,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
[2]马桂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4(21).
注:本文系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SKG269;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069JG201510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