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植物配置实践课的教学与改革
2016-03-02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钱 庆(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园林植物配置实践课的教学与改革
钱 庆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就是园林植物配置课程,它具备很强的季节性及实践性,原有的植物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关注点的高职教育。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实践课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更新、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园林植物配置;教学实践;操作技能
园林植物多种多样,是造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园林技术专门开设的一个关键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配置课程,对应园林植物养护、生产等岗位,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外部形态、内容解剖构造、本地区常见的园林植物的应用及认识能力,为接下来的园林工程施工、园林设计及栽培养护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及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学生通过绿化工、花卉工、景观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考试而服务。本课程的季节性及实践性很强,据统计,根据固有的植物课程教学途径及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注点的高职教育。这几年来,作者在教学园林植物配置的时候,把增强课程的教学水平作为核心,对课程教学设计了以下实践及改革,并且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一、把职业能力培养当成重点,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1.创新固有学科制度课程体系
固有的植物课程是以学科制度建设,内容根据章节建立,从植物内部体系的基本单位细胞出发,接着是器官、组织的内部结构,最后是植物分类部分。根据学科系统的高职课程结构,关注知识的组织化,存在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分割的情况。通过市场调查及论述,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水平和体系的植物知识没有根本的关联,这种根据学科结构的教学内容不满足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注点的高职教育。所以,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根本特点的固有学科制度课程结构,变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注点的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其理论知识的选择范围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来实现,并结合花卉园艺工、绿化工等有关职业资格检查知识及操作本领。确定教学内容后根据“项目”进行,学习中不具备“章节”只有工作“任务”。根据真实工作要求及过程整合知识点,融入学习情境中,既包含了固有课程系统的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开展学习,从而实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促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现学、教、做的融合,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及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各种本领。在安排课程内容时重点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在其中加入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给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这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专业课程数量不断增多,园林植物课数量逐渐减少。讲课老师必须调节及优化教学内容,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大用途的知识进行删除,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水平不会因为学时的减少而受到影响。
3.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综合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合理安排及组织教学内容。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园林植物经常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如果根据固有教学顺序先了解内部组成,再学习植物分类,了解园林植物时,已经处在冬季,需要到现场对植物的花、果、叶进行观察,已经不能看见了。所以要对教学进行适时的调节,参照植物季节变化规律选择课程内容。在开学的时候,先对分类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识别园林植物外部的形态,让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形态术语,理解本地区常见的几种园林植物,再识别植物内部解剖结构,最后学习园林植物的应用。对学习情境的编排应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从认识到应用的方式,对应扩大的任务,满足学生的认知顺序。
4.注意与后期的课程形成科学的连接
园林植物配置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课,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单单讲对其的识别,容易导致知识的彼此分离,造成不连贯,这显然会引起之后专业课程教学及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与后来的专业课程内容相连接。比如,在进行植物组织的延伸讲解时,阐述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组织培养技术的含义。在对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的形成层讲解时,向学生阐明植物嫁接成活的核心因子。应用是园林植物识别的最终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的根本形式,促使学生理解各种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频率。在学生对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注重引领学生注意植物篇配置的形式,对绿化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促进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
二、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根据以上的课程安排思想,全面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当地园林公司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设施装置及其典型性、拓展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等因子,把园林植物课程设计为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应用3个方面、7个学习情境、17个子学习情境。
1.“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的含义是,使用“项目指向、任务引领、讲练融合”的教学模式。把固有的以章节为单位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项目作为导向,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及
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内容。通过结合讲练,把技能训练及知识的讲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抽象,本课程针对实际需要及自身特点采用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识别3个方面、7个学习情境、17个子学习情境。本课程在全程均使用这几项项目教学。
2.“情景式”教学
具体是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再现工作实际的工作情况,采取“角色扮演”,并倡导学生根据公司工作准则实行实训,在这个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工作完成后撰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花卉工、绿化工等职位的工作情境。比如,在“被子植物的识别”这个学习情境训练时,老师首先依据植物实物及多媒体照片介绍被子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术语,接着设计“校园植物的识别及调查”这个场景。
3.“启发式”教学
园林植物的品种繁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园林植物时具有较大的好奇心,然而,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某些植物不容易被区分,学生在识别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园林植物的教学中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对学生的鼓励,教授他们技巧及方法,综合提高他们的创新本领。比如,在进行植物识别的实习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植物的名字,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真观察其特点,并用专业术语将其描述。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植物的特点,又懂得了判别植物的方法。
4.固有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融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可采取黑板板书、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老师示范、实物展示等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及理解,并能相应的熟练应用。
总而言之,通过对“项目”的整合,制作“任务”,构建“教学场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充分使用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及校园园林植物资源、花木行业的优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及综合能力的增强,从而合理地提高教学水平。
[1]李晓广,李玉顺.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J].现代园艺,2016.
[2]郭永柱,陈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策略论述[J].现代园艺,201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