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制引领下的学生习惯培养
2016-03-0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王萍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 王萍萍
德育导师制引领下的学生习惯培养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王萍萍
全员德育导师制是一种以班主任(首导)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导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组,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的育人模式。建立和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旨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引。
近年来,我校创造性地实施“三好习惯养成教育导师制”,采用师生双向自愿选择的方式优化组合。导师在“三好习惯养成”方面为受导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做到思想教育与监督指导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点——关注个体,尊重成长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真正得到点对点的关注,我们把一个班级将近40位学生分成了三小组,三位德育导师每个人负责一组,原来是40来个孩子一个人负责,而现在这样一分,实际上每个人只要关注到13~14个孩子就可以了。相比较而言,人数少了很多,在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关注上更集中了,使得工作可以做得更加的细致高效了。为了能尽可能地放大德育导师制对孩子成长的帮助,还有各种活动来保证导师进行有效的引导。
1.德育小班,化整为零,督促孩子习惯养成。定期进行德育小班化的活动。三位德育导师会不定时地同时来到自己所带的班级,每一位导师带走自己受导的一些孩子,来到学校某一安静的角落。在活动的时间里,问问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的实时动向,并对他们进行谆谆教导。通过每一次这样的德育小班化活动,使得老师和孩子的距离近了,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老师的分身乏术,而感觉受到了老师的冷落。经历了德育导师的谈话,初进学校课堂的他们,反而会为自己得到了导师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就更有信心了。
2.德育会诊,各显神通,优化孩子习惯养成。原来的一个班主任带班的模式,碰到有问题的学生,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方法有限,在很多时候会感到很无奈,却又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向其他老师请教,因为不熟悉情况,所以在交流的时候没有办法给到切实有效的处理意见。而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身为同一个班级的德育导师,会在有意无意间更多的关注自己班级孩子的表现。在交流的时候,每一位德育导师对同一位学生的观察结果都不一样,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高招,虽然殊途,但是同归,总有一个人的方法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德育谈话,关注个体,内化孩子习惯养成。每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的不一样,成长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各有千秋的。因此,我们从点出发,关注个体,尊重成长,使德育工作变得更有成效。
二、线——首尾呼应,督促成长
三维立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线,只有有线的支撑才会有一个坚固的立体图形。而德育导师制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线的支撑机会。
1.首尾呼应,培养学生认真出操的习惯。大课间的铃声一响,三位导师几乎同时来到了教室门口,没有相互间的言语交流,自然而然随着孩子们排好的“直线”队伍,站到了队伍的前中后位置,一路前行,一路护航!在自己的“视力”范围内,维持着孩子们良好的秩序,很好地解决了一位班主任顾前不能顾后的尴尬,也能更从容地来督促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从孩子们到学校的初期就给他们一个非常好的氛围,为他们最终拥有优秀的品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来看孩子们的表现,没有人窃窃私语,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踏步前进,整齐划一!
2.里应外合,培养学生晨间读书的习惯。早晨到校时间,最起码有两位导师已经来到了教室,一位维持教室内的纪律,一位正确引导孩子们到校后正确整理书包,用言语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佳的整理方法,避免了一位班主任顾里不能顾外的缺点。在导师的督促下,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养成晨间读书的习惯。
3.双簧配合,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习惯。导师也有喜怒哀乐,有时会因为太在乎孩子的表现而导致发火。这个状态下导师还在生气中,一时也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学生也会受到导师的情绪影响,产生负面情绪。碰到比较倔强的孩子,一时半会儿还很难下台。这时相处于同一情景下的另一位导师适时地出来缓和一下气氛,再提示一下犯错的孩子错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做来消除导师的怒气。相信,特别是对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学生,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地改正自己的错误,绝对是有帮助的。学生在经历中也会慢慢成长起来的。
三、面——面面俱到,守护成长
在点和线的帮助下,每一个面都是那么真实具体,也让孩子时时刻刻觉得自己受到了导师的重视,把很多的“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好习惯的种子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全体动员,培养学生表现如一的习惯。原来的一位班主任制,一般都是主课为主,在很多副课上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会出现主课的纪律好,但是副课的纪律却差强人意。然而,在三位德育导师制的引领下,上到学校的中层领导,下到每一位普通老师,每一个人都是导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每一位导师的参与,孩子的各方面表现都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2.全程关注,培养学生文明生活的习惯。班队课上首导正在耐心地教孩子们念好习惯三字文“我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同学们读得朗朗上口、津津乐道。在中午去食堂就餐前,另一位德育导师又在对这个星期孩子需要掌握的三字文温故而知新,更是带着学生来到洗手区域,真实地做起来。放学的时间到了,在路队行进的过程中,另一位德育导师更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让学生吟诵起来,更加牢固地记住三字文,并成为孩子们平时的行动。
师生共创,培养学生时时自律的习惯。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孩子们的习惯会时好时坏。学校为了时时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特地设立了导师值日岗,一天分不同岗位、不同时间,来反馈学生的表现。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能力,还设立了红领巾值日岗。让学生参与到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来,真正让好习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德育导师制,从思想上提高了教师素质,充分调动了所有老师的参与热情,从而在导师的带动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利用全员育人的效应,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班级这个小集体能积极团结向上,校园里展现和谐文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