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与翻译写作过程的一致性
——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第一章为例
2016-03-02刘淑娟
刘淑娟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二语写作与翻译写作过程的一致性
——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第一章为例
刘淑娟
(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母语对二语写作起积极作用,它以翻译的形式介入二语写作,其过程与翻译写作过程是一致的。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作为理解中介、内容生成中介和文本输出中介,与翻译写作过程中的感知、运思、表述相一致,二语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翻译写作的过程。二语写作源于翻译,译者(二语写作者)对从其他来源接受的信息重新编码并进行传递,但又追求写作的文采,在此过程中,译者(二语写作者)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语写作;翻译写作;一致性;母语介入
二语写作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只关注母语与二语写作过程的相似性,或者针对二语输出结果进行静态研究,探讨母语迁移,而较少关注二语写作自身的特性。实际上,二语写作并不纯粹是一个二语思维过程,通常存在母语使用现象[1]。也就是说,大多数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常常依赖于母语[2]89。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证实了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的介入和影响,发现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发挥着意义理解中介、形式分析判断中介和双语间检索的功能[2-8]。国外一些研究,将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的使用情况视为一种通常以翻译形式出现的写作策略[8]23。有实证研究发现,翻译是外语写作中的普遍行为,对外语写作具有积极影响,至少在非高水平学习者那里起的是积极作用[9]49。因此,从翻译的视角研究二语写作,具有可行性。
但总的看来,已有的实证研究着重于证实二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翻译现象,或者研究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未针对二语写作与翻译写作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因此,笔者在归纳分析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创作为例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翻译与二语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理据
2006年,杨士焯教授首先提出“翻译写作学”的概念。2012年,在其著作《英汉翻译写作学》[10]中,他系统阐述了翻译写作学的理论框架。翻译写作学将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引入翻译研究中,采纳并运用汉语写作学“感知—运思—表述”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西方写作学理论与模式,探讨翻译行为中写作能力的发挥,从而明确翻译写作过程。
在二语写作研究领域,Edelsky等[11]发现,第二语言写作过程中,写作者的第一语言过程会迁移或者反映到第二语言写作过程中。张佐成[12]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母语写作过程与外语写作过程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借助母语写作感知、运思、表述的过程来研究二语写作。
谈及二语写作,林语堂的二语写作作品几乎是绕不过的研究语料。《吾国与吾民》[13-14]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作为一本向西方人阐述中国的书,即使作者直接用英语写作,也不可能不涉及翻译问题。
因此,本文以周姬昌[15]提出的写作感知、运思、表述的过程为理论框架,探讨二语写作在感知、运思、表述整个过程中与翻译写作的相似性,并以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第一章TheChinesePeople的创作为例证,以分析二语写作过程与翻译写作过程的关系*本文中的“母语”指“汉语”,“二语写作”主要指中国学者或学生的英语写作,“翻译”主要指汉译英。。
二、二语写作过程与翻译写作过程的比较研究
(一)感知
翻译写作过程的感知主要是感知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写作风格、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是以源语呈现的。而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感知主要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积累写作素材。郭纯洁、刘芳[3]36的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即时输出时, 92%的受试者往往会先通过母语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等理解层面上的深层认知加工,即母语充当着理解中介。可见,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感知通常是由母语进行的,而其写作文本是以二语呈现的,这就为翻译奠定了基础。
为了向西方人系统介绍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情趣,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大量译介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和文化内容,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南北朝的《折杨柳歌辞五首》等,这些文学作品和文化内容是以母语(汉语)形式存在的,林语堂首先需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判断,积累写作素材,这就是写作过程中的感知。它源于母语,这就与翻译写作过程中的感知相似。
(二)运思
翻译写作过程中的运思是指在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后,译者需要根据原文进行立意、定体、选材取事、构架谋篇,也需要对具体的词句进行推敲。而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作者同样需要经历谋篇布局、揣摩句子的过程。文秋芳、郭纯洁[4]研究表明,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发挥着内容生成中介的功能。内容生成中介是指用母语进行推理、判断、监控、联想、选择、提问等。可见,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运思先由母语产生,再转化为二语,这说明了运思阶段翻译的存在。
在运思阶段,林语堂的写作同样体现着与翻译写作过程的一致性。林语堂在讲述其如何撰写《京华烟云》时说,“写会话必先形成白话口吻而后写成英文”[16]。可见,林语堂在创作中首先借助母语进行谋篇布局、揣摩句子,这就说明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运思与翻译写作过程中的运思是相似的。
(三)表述
翻译写作学中的表述指译者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将原文的信息用目的语表述出来,并充分发挥译者的写作优势,使译文完美。在二语写作过程中,郭纯洁、刘芳[3]36的研究也指出,在文本产出阶段,60%的内容由母语生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翻译,即把由母语形成的表述内容直接翻译成目的语;二是再表述,即用目的语把母语形成的表述内容重新叙述一遍。这两种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渗透、彼此包容,即翻译中有再表述,再表述中有翻译。
在表述阶段,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创作更是很好的例证。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的写作中使用多种翻译手段,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这些翻译手段既有直接翻译,也有引用别人的翻译;既有音译,也有意译;既有直接借用,也有编译。因此,林语堂的作品体现了翻译实践与写作实践融合为一的特点[17],这也与翻译写作过程中的表述一致。
1.直译
出于行文的需要,林语堂需要大量译介中文素材。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林语堂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句式。如他将“天上九头鸟”译为“nine-headed birds in heaven”[13]19, 将“缠足制度”译为“The institution of footbinding ”[13]26。又如他对北朝民歌《敕勒歌》和南北朝诗歌《折杨柳歌辞五首》节选的翻译:
例1原文: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胡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译文:In the distance I descry the Mengchin river,
The willows and poplars stand in silent grace.
I am a Mongol’s son,
And don’t know Chinese lays.
A good rider requires a swift horse,
And a swift horse requires a good rider.
When it clatters off amidst a cloud of dust,
You know then who wins and who’s the outsider.[13]22
此外,对于郑板桥、曾国藩的家书,林语堂也基本采取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任东升等[18]96-97将这种翻译称为文本裹挟,即林语堂在进行英文创作时借助事先做好的逻辑铺垫,对中国典籍里的名家之言或睿智思想进行完整“引用”或“翻译”,其实质是基于重组经典的翻译写作。
2. 编译
在写作的过程中,林语堂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经常旁征博引,在写作中嵌入对各种中文素材的切割和翻译。如:
例2After the Wei and Chin Dynasties (third and fourth centuries A.D.)a change in the control of selection for office brought about a system favoring influential families,so much so that it was stated that “there were no poor scholars in the higher classes and no sons of official families in the lower classes.” This favored the growth of aristocratic families in the Chin Dynasty.[13]34
例2中,在介绍魏晋以后的科举制度时,林语堂引入了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翻译。
在介绍中国人淳朴性格的思想根源时,林语堂写到:
例3For to enjoy too many good things of life was,according to the Chinese,tochehfo,or decrease one’s lot of happiness in this life.Therefore,“one should be just as careful in choosing one’s pleasures,as in avoiding calamities.” “Choose the lighter happiness,”said a scholar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ies…[13]38
在例3中,林语堂加入了对“人当趋福避祸,两加审慎!”和“人当取较清淡之幸福”的翻译。
这种翻译类似于任东升等[18]97所说的亦写亦译,或曰夹叙夹译,指的是林语堂在论证自己的文化观点时,嵌入对中文素材的翻译而不注明原文出处,或不完全依照“原本”进行“对译”,而是保留其中国文化底蕴的“边译边写”“兼写兼译”。它与“文本裹挟”的共通之处是对中国典籍的仰仗,不同之处是在翻译写作过程中对中国典籍进行过滤式重视[18]97。
3.杂合译法
在英文创作的过程中,林语堂还采用多种译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如意译加音译的方法:
例4Simplicity was a great word among the Greeks,and simplicity,shunp’o,was a great word among the Chinese[13]38.
例4中,林语堂将“淳朴”先意译成”simplicity”,再音译成“ shunp’o”,更好地呈现了这个中文词汇。
如音译加注释:
例5And in literature,one needs only to think of the lateness of the prose epic and tale of wonder,for theShuihu(AllMenAreBrothers) andHsiyuchimust be considered such,and they were certainly perfected after the fourteenth century…[13]40
如意译加脚注:
例6意译:This system,which was start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based on the ultimate Chinese belief that no man is born noble,(脚注),had its rudiments in the system of civil service and official recommendations in the Han Dynasty.[13]34
脚注:The Chinese for this is,“There is no blood in premiers and generals.”
例6中,林语堂对“将相本无种”先采取了意译的方式,更符合二语的表达习惯,再加上脚注,从而表明它的中文缘起。
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林语堂通过直接音译、意译、文内注释、脚注等手法,更好地呈现文化主题,这其实也是一种翻译性质的再写作。
综上所述,二语写作过程与翻译写作过程是极其相似的。但是,我们也清晰地发现,二语写作过程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目的语直接创作,这种创作类似于Flower和Hayes的语内翻译。在一语写作研究领域,Flower 和Hayes提出了著名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19]。根据这一模型,在写作的计划阶段与文本产出阶段之间存在一个一语语内翻译过程。根据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Roman Jakobson的翻译类型三分法,这种语内翻译是“对同一语言的语符进行解释”,即写作者需要用书面语的形式将计划阶段产生的思想进行再编码。在Flower和Hayes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中,翻译阶段是核心阶段,也是该模型最独特之处;Flower和Hayes将写作行为理解为翻译行为,从而将写作与翻译行为统一起来[9]51。
语内、语际翻译表面看是截然不同的,但事实上,深层的“家族相似性”特征使得我们无法从根源上划清两者的界限,因为两者的本质属性是相同的。无论从交际的本质还是从操作上看,两者都是一致的[9]51。可见,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写作者不是采用语际翻译行为就是采用语内翻译行为,抑或是两者的复合应用[9]52。因此,二语写作的过程与翻译的过程是统一的。但是,这种写作过程中的翻译行为又与传统的翻译概念不同,它以写作为目的,作者可能根据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对母语产生的思维进行再表述、再创作,而这与翻译写作学提倡的发挥译者的写作优势进行再创作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二语写作过程等同于翻译写作过程。它源于翻译,译者(二语写作者)“将从其他来源接受的信息重新编码并进行传递”,但又追求写作的文采,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二语写作者)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从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创作例证可见,母语对二语写作起到积极作用,它以翻译的形式介入二语写作,其过程与翻译写作过程是一致的,这为提高写作者的二语写作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翻译写作学的视角研究二语写作,不仅为二语写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拓展了翻译写作学的研究领域。二者的结合将为翻译与写作教学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将翻译与写作融入同一课程,不仅利于提高二语写作能力,也利于培养翻译技能,这也将是本课题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1]SILVA T.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n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the ESL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J].TESOL Quarterly,1993,27(4):657-677.
[2]陈晓湘,王阳.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使用的量化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89-93.
[3]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4):30-38.
[4]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1998,(4):44-56.
[5]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64-76.
[6]王文宇,王立非.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4(3):51-58.
[7]薛爱华.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155-157.
[8]李珊,龚嵘.基于有声思维的英语写作过程个案研究[J].海外英语,2012(10):23-25.
[9]袁辉,徐剑.从Flower和Hayes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看学习者外语写作中的翻译行为[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3):49-53.
[10]杨士焯.英汉翻译写作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11] EDELSKY C.Writing in a bilingual program:the relation of L1 and L2 texts.TESOL Quarterly,1982,16(2):211-228.
[12] 张佐成.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心理过程初探[J].现代外语,1995(1):30.
[13] 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4]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黄嘉德,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15] 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5.
[16] 林语堂.瞬息京华[M].郁飞,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790.
[17] 李红丽.从林语堂的双重身份看翻译与创作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6):35.
[18] 任东升,卞建华.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J].外语教学,2014,35(6):95-99.
[19] FLOWER L,HAYES J.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J].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1981,32(4):365-387.
(责任编辑李宁马诚)
The Parallelism between L2 Writing and TranslationalWriting-Taking Chapter 1 of My Country andMy People by Lin Yutang as an Example
LIU Shuj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
First languag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L2 writing).The involvement of first language in L2 writing,normally in the form of translation,is similar to translational writing.In the process of L2 writing, first language functions as understanding medium, content generation medium and text production medium,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erception,thought generat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al writing.Therefore,L2 writing actually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al writing.It starts from translation,during whose process the translator (L2 writer) encodes and delivers the information from other sources while in the meantime pursues literary grace.In this way,the translating and writing ability of the translator (L2 wri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L2 writing;translational writing;parallelism;mother tongue involvement
2016-03-02
2016-06-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43);厦门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0650-Y07200)
刘淑娟(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商务英语。E-mail:liushujuan@xmut.edu.cn
H315.9
A
1673-4432(2016)04-00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