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2016-03-02文/谭

民族大家庭 2016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资源

文/谭 兵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文/谭 兵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延伸、向民族地区拓展、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提升民族文化价值、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代新型产业链。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论述强调了文化传承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笔者认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刻不容缓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各种文化资源。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乃至民族内部亚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分散在民族习俗、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间艺术、民族体育、民间故事等等文化要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表明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必要之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扩大文化消费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环节。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产业价值不可估量。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升级,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是我国民族文化产业链的巨大优势。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长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2013年已达70.88%,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中超过2/3源于文化消费的贡献。民族文化产业增加值蕴藏着很大潜力,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

少数民族文化亟需创新传承模式。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加快,一些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失去了赖以传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多停留在较为初级或低级阶段。同样,少数民族文化在创意产业中多被旅游产业利用开发,呈现出方式简单、门槛低、资金规模小、市场效益低等特点。这种情况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也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极不相称。因此,需要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

发展创意产业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由发达国家向全球扩散的过程,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创意产业界著名专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曾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英国和美国的增速更快,分别为12%和14%。可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将十分可观,必然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途径

要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好哪些基础工作呢?笔者认为至少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普查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基础性的工作。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盘清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种类。而这项工作尚未系统深入开展,因此,有必要在全国进行全面、深度、细致的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充分发掘各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只有全面盘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家底,才能分级分类建立资源名录、资源数据库和资源项目库,为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是全面创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元素数据库。当今社会已处于大数据时代,只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全面建成,才能给少数民族文化创意创业提供较为充分的元素资源。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的指导下,湖北省等省区已先后启动民族文化资源库建设,有的以区域为单位,有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有的以民族为单位,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但仍缺少一个具有整合所有资源的元素数据库。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充分采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艺术、民间文学、民族古籍、民族传统科学、民族体育等民族文化数据资源基础上,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建成独具特色、统一存储结构、多种媒体共存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数据资源库,或称之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智库。要建成这一资源数据库,就必须整合全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资源的云数据库,为文化创意设计和创意平台的建立提供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是搭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平台。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政府也出台了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根据意见要求贯彻执行,并相继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说文化元素数据库建立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基础,那么搭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的平台就是提供传播和创新传承的重要路径。这个平台包括少数民族学术研究、资源供应、创意设计、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等基本功能。这种民族文化创意平台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平台。在建立平台时,可以考虑尝试在民族地区创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示范区,在大城市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些具体可行的路径。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此外,还可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良性机制,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同时,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少数民族科学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而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打破过去单纯依赖设施和资金投入的老路,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将其向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方向推进。这一发展理念改变了过去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较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从而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逐步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

构建各民族文化共享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与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创新传播渠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民族文化的受众面和传播范围,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全方位的文化共享机制,让全国人民共享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等渠道,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相关的电子商务,以此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中华民族思想共同体的社会经济基础,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彰显民族文化成果,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增强这种文化自信,不仅要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格局,还要细看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历史变革,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进程,看当代中国不断增强的、指向未来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彰显民族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鉴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拓展,意味着其早已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的竞争,不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2013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有利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改变国际关系中西方与非西方之间表现出来的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由此可见,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层面上,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是改善中国文化传承模式、调整中西方主体间关系、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责任编辑:祥 子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