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油企退出中国?

2016-03-02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雪佛龙壳牌页岩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跨国油企退出中国?

○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先后调整在华项目的相似动作,反映出跨国油企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考量与预判。

8月,传出英国石油巨头BP准备出售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赛科石化)所占股份的消息。赛科石化是BP在中国单一最大投资项目,一旦出售成功便是在中国业务的首次重大退出。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陆续有壳牌、雪佛龙等石油巨头宣布退出或出售中国的部分业务。

中国市场还具有吸引力吗?随着跨国石油公司扎堆抛售或退出,一时让这个问题甚嚣尘上。

不过,有报告显示,这些举动尚不足以证明中国市场失去前景。在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8月发布的《跨国化工企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跨国化工巨头对中国市场依然持总体乐观态度,并认为对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综合分析油价下跌以来国际石油巨头在中国市场不同项目中的退出与进入,可以发现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考量、行业预判和未来规划。

●BP将目光转向中国的页岩气领域。 供图/CFP

资金压力

从公开资料看,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BP华东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赛科石化的业绩并不差。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之一,赛科建有8套主要生产装置,并具有世界级上下游一体化的特点。其中,设计能力109万吨/年乙烯是目前世界上单线产能最大的乙烯装置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乙烯、聚乙烯等,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中国国内紧缺的、高质量、宽覆盖面的石化产品超过 320 万吨。

年报显示,赛科石化去年营收为238.5亿元,实现了超过21.85亿元的税后利润,扭亏幅度超过25亿元。如果按照BP所占有的50%股权估算,去年赛科石化为BP带来约11亿元收益,净资产权益达到44.47亿元。

2010年,BP曾将BP太阳神奖中的重要大奖“BP最佳”颁给赛科石化。此外,BP通过派驻生产总监等模式,让中外管理层在融合中形成了较高的安全、环保和健康的生产标准。

为了体现融合,赛科石化的LOGO由红蓝绿三色互相连锁的椭圆环体组成,代表着“三个卓越的股东紧密联系”。

不过,现在代表BP的绿色环体即将退出,将由谁来填补还是个疑问。目前,BP、中石化和上海石化表示,暂不对外回应相关的具体问题。

至于BP为什么要出售股份,业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资金的压力。

今年7月,BP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BP二季度净亏损22.5亿美元,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为了支付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高昂的清理费用和法律费用,BP 已经售出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今年计划出售价值30亿到50亿美元的资产。

受到资金压力,不得不变卖“家产”的,不止BP一家。

近日,雪佛龙宣布准备收缩亚洲业务,出售价值约50亿美元的资产。8月起出售其在中国的近海资产,这可能带来近10亿美元的收入。

据雪佛龙方面提供的信息,目前雪佛龙与中海油合作中的近海油田主要有两个,分别位于渤海湾和南海珠江口盆地。

接连出售旗下资产的背后,同样是雪佛龙不容乐观的业绩表现。2015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跌了76%。2016年二季度从去年同期获利5.71亿美元转为亏损14.7亿美元,交出15年来最差季度答卷。

除BP、雪佛龙外,今年第二季度利润同比大降70%的壳牌也做出反应。

6月底,壳牌天然气一体化及新能源业务执行董事魏思乐首度公开表示,壳牌已经停止对四川页岩气项目的投资。

2012年,壳牌与中石油签订了四川富顺-永川区块产品分成合同(PSC)。这是中国石油公司与外方签订的第一个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壳牌在四川的三个项目中的投资规模超过了20亿美元,但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掣肘等问题令收益远非预期。

同时,壳牌因为巨资并购BG,债务压力高达700亿美元。壳牌计划未来一到两年内,将在5到10个国家剥离3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

“能源业正处在十字路口,企业要思考和寻求如何在低油价环境下生存的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在这种情况下,各家石油公司越来越专注于削减支出和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去年全球油气投资减少了1600亿美元,今年可能继续减少1000亿美元。”

市场调整

有意思的是,当壳牌宣布退出在中国的页岩气开发项目时,BP却与其相反,一脚踏入这一领域。

3月31日,BP宣布与中石油集团签署关于四川盆地内江—大足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分成合同。区块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中石油是项目的作业者。

这是中国第二个外资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也是BP在中国签署的第一个页岩气PSC。

此前,BP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百亿美元的销售协议。根据协议,BP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华电供应1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协议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

比较五大石油公司的业务,BP在下游的表现不算突出。财务重压之下,BP不得不对其上下游业务进行调整。而中国前景广阔的油气市场,尤其是利润丰厚的下游加油站零售业务,成为BP获取现金流、提升业绩的希望。

BP的“醉翁之意”也许并不完全在页岩气,而是想通过与中石油进行战略合作,扩大在华业务和运营,尤其扩大下游和零售市场的开拓。据了解,BP目前在中国只有700多座合资加油站。它看中的应该是中石油在下游的资源优势。

7月,BP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称,到2035年,中国预计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5%。BP非常看好天然气开发,预计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193%,并预计中国在2035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产量增长超过130亿立方英尺/日。

这一期望与其他油企不谋而合。

●赛科石化业绩并不差。 摄影/胡拥军

6月初,雪佛龙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川东北天然气项目(“川东北项目”)第三列装置已经开始天然气生产。川东北项目是由国际石油公司和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中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项目之一。其中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持有49%的参与权益并担任作业者,中石油持有51%的参与权益。川东北项目预计潜在可开采天然气总量达3万亿立方英尺。

“相对而言,去年底天然气价改让天然气开采具有更强的经济性。同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依然是中国未来重点拓展的能源类型,雪佛龙应该是看好这个前景而加大布局的。”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师林晓红评价道。

退出页岩气的壳牌,则把在中国的业务重心放在LNG上。

2016年2月,壳牌巨资收购BG,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公司,显示出其转型的决心。目前,壳牌每年向大中华地区提供股权气的合同量达到1400万吨。据路透预测,到2017年,壳牌对华天然气供应将占据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30%。在壳牌的规划中,到2020年,壳牌中国将成为壳牌集团的核心力量。

解决过剩问题

部分分析人士提出,BP此番退出赛科石化,并非由于单纯的资金压力。

金融时报评论,BP的决定意味着亚洲石化产品可能面临着严重的过剩。不仅仅BP出售了石化资产,壳牌石油去年和今年都出售了在亚洲的石化资产,包括在日本有150年历史的合作炼油厂。

业内人士指出,国外油企无论是退出还是进入中国,除了要考虑资金压力和本身的产业调整以外,不能忽略它们对行业及市场的预判。

过剩,正在成为石化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提交的石油和化工“十三五”规划草案中,炼油被认为是国内石化行业内产能过剩的典型代表,并提出炼油产能退出目标为10%~15%。另外,行业发展增速目标被定为6.5%,首次与国内GDP增速目标持平。而在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中,行业年均增速目标被定为10%。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办的针对跨国石化企业的调查中,尽管大部分负责人看重中国市场,但目前对行业产能过剩的忧虑有增无减。

在过剩的阴影下,跨国企业更乐见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支持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和生产者的多元化。而面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中资还是外资企业都需要完成从低成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同样重要。

2016年初,壳牌与中海油公布的一次合作即提供了新的样本。

根据协议,双方将扩建位于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壳牌参与正在建设中的中海油石化项目,兴建另一套石化联合装置。这是壳牌在化工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壳牌公司负责人表示,协议的达成源于壳牌公司对中国化工品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将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装置,项目投资总概算为506亿元。

中国海油在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开工近两年后,从独资到合资 ,直接引进外资54.3亿元,可带动项目总投资326亿元。这也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引进外资规模较大的一单,被国家列入中央企业在重大项目中引进社会资本的示范项目。对于中海油和壳牌而言,这一项目的合作将迎来双赢的局面。

“通过与壳牌在中高端化工领域的合作,中国海油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分析。

在二期化工项目中引入外资,既有效解决了技术和资金问题,又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经测算,通过引进壳牌入股,中国海油在此项目上的投资回报率将上升数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赵雪

znzhaoxue@163.com

猜你喜欢

雪佛龙壳牌页岩
雪佛龙公司完成对可再生能源集团的收购
未来3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发展趋势预测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壳牌的“气” 机
壳牌V—Power能效燃油登陆成都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
美页岩油业很受伤
页岩气新矿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