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30例临床观察

2016-03-02戴戈荣霍力为叶永亮王广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期

戴戈荣 霍力为 叶永亮 王广伟

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 广州 510045



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30例临床观察

戴戈荣霍力为叶永亮王广伟

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广州510045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取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组采用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治疗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为83.33%,治疗组患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取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三步复位法;小夹板外固定;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指的是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者外髁带肱骨小头和部分滑车骨骺的关节内骨折,在儿科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发生率略低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关节面与关节面两个部分,前臂伸肌群附着在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后,因为伸肌群的牵拉,骨折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另外,如果没有对肱骨外髁骨折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肘外翻畸形以及尺神经炎或麻痹,对小儿的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1]。笔者选取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60例, 30例患者采取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60例,通过临床检查,全部符合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23例,女7例,年龄在4~13岁,平均年龄(8.3±3.2)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在5~14岁,平均年龄(9.2±4.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全麻,在无菌情况之下进行整复,等到复位良好后,从肱骨外髁斜向内上平行采取2枚直径1.5mm克氏针固定骨折端,在C型臂机下骨折端对位良好,克氏针固定位置良好,折弯针尾在皮肤外面,之后进行无菌包扎。术后抗生素治疗24h,长臂石膏屈曲体位固定21天,21天以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克氏针和石膏拆除,同时正确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3]。

1.2.2治疗组实施全麻,采取仰卧体位,患肢放置在手术台上,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C型臂下,将患肢放松,手模心会,了解骨折端移位方向,助手握住患肢腋下,将上臂内旋;医者握住患肢手腕,将前臂外旋,维持以上姿势进行牵引,首先纠正旋转移位,然后对尺偏畸形给予纠正,右手的拇指在肱骨远端后侧顶压,其余四指在骨折近端前侧顶压,纠正前后移位。从屈肘一直到极度屈曲体位,C型臂下看见骨折复位良好后,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根据其小臂的大小和长短,在复位之前进行制作,由宽度相等的三块夹板组成,其固定范围为上臂周径的3/4,长度为腋下一直到肘关节下2cm(侧板),底板长度为腋下至腕关节2cm。夹板的各端分别放置棉花薄垫,以免夹板部位受损,之后再根据骨折类型,分别在骨折远端尺侧和后侧置入压垫。前臂旋后,内侧、外侧以及后侧夹板超肘关节将上臂和前臂超肘关节进行绑扎固定,之后再将上臂上部和前臂采用绷带做 “8”字固定,使肘关节屈曲90~100°。21天以后将外固定解除,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1.3疗效判定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者骨折远折断向桡侧移位1/5,伴有骨痂出现,其功能大致恢复;好转:骨折对位良好,骨折完全愈合,肘关节伸屈受到限制在30°以内,提携角降低在20°以内;无效:患肢畸形,提携角减少>20°以上,其伴有相关功能障碍[4]。

1.4患儿满意度采取我科室自主研制的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5]。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比较术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术后治疗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为83.33%,治疗组患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 [例数(%)]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科一种常见疾病,其部位在疏松骨质与致密骨质的交界部位,进而容易引发骨折。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表现是外侧肿胀明显,同时可以逐渐扩散到整个关节。骨折脱位以肿胀最为严重。肘部外侧会出现瘀斑,并且逐渐扩散到腕部。受伤后48~72h皮肤会出现水疱。肘部外侧出现剧烈压迫性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肱骨下端周围压迫性疼痛。骨折移位患儿也许会触及到骨擦音和活动骨块。可出现肘部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部后三点关系发生改变,肘部关节活动丧失。另外,被动活动的时候疼痛明显加重,旋转功能通常没有受到限制。目前,对这种骨折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在C型臂机下利用三步复位方法可以获得有效复位。但要有效完成骨折的整复,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一定要认真检查,同时联合X线提示,进而确定骨折类型[6]。除此之外,临床医生和助手手法的协调一致非常关键。整复时间一定要尽早,在受伤后6h以内最佳。如果患儿受伤后就诊来迟或者局部肿胀严重,不可立即进行整复。首先要将患肢悬吊牵引,辅以行气和利水消肿药物,等到水肿消退以后再进行整复,并且争取一次成功。

小夹板属于复位以后用于外固定的用具,采取夹板进行固定,能够对松紧程度给予及时调整。另外,其属于一种可动的固定形式,根据肢体的动态平衡原理,进而对抗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的倾向。压垫属于夹板的着力点,所产生的压力能够有效给予固定,其放置位置需要根据移位程度和倾向,通过2点或者3点挤压的杠杆原理,进而获得持续性固定[7]。但是仍然要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可以适当将患肢抬高,以便患肢肿胀可以有效消退,同时还要对患肢的血液循环给予仔细观察,特别是在固定后一周内。克氏针固定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加压作用,容易出现滑动和退出,同时当内侧克氏针穿入患处的时候,由于患儿在麻醉下进行,无法询问患儿,进而无法了解有无触及神经,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大风险。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8]。

总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取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临床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刘宝琨,张质彬,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J].中华骨科杂志,2011,19(11):659-6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4-155.

[3]Lee SS,Mahar AT,Miesen D,et al.Displaced pediatiric supracondy lar humerus fractures: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pinning techniques[J].J Pediatr Orthop,2012,22(4):440-443.

[4]沈建军,金今,杨新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9(10):57.

[5]S.Ferry Canale.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60-1361.

[6]毕宏政,杨茂清.矫枉过正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10,9(9):516-518.

[7]Cekanauskas E, Degliute R,Kalesinskas IU.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s in children,according to Gartland classification[J].Medicina(Kanunas),2013,39(4):379-383.

[8]陈逊文,朱永展,李灿扬,等.躁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17(8):455-457.

(收稿日期:2015.10.28)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