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输血”为“造血”
——南丰以项目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拔穷根”
2016-03-02
变“输血”为“造血”
——南丰以项目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拔穷根”
□ 朱树群
近年来,江西省南丰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积极谋划和高起点推进一批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在扶贫中注重引进产业“引擎”,变“输血”为“造血”,让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受益,实现真正脱贫。
在南丰县,依托蜜橘这一特色产业,大多数农村群众实现了致富奔小康,但仍然有贫困户3924户,贫困人口10628人。
为尽快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穷,实现到2017年年底,力争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授鱼不如授渔”的原则,通过“把准脉”、“开好方”等多种针对性帮扶措施,力争帮到最需要的地方,扶到最需要的群众,拔掉农村“穷根”,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支点”。该县先后规划和启动了基本农田水利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现代渔业养殖示范区、潭湖水库引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去年11月开工的南丰新大桥项目,目前已浇筑桩基40根、墩柱36根,占到总工程量的35%。“大桥修好后,城东新区的交通条件将大幅度改善,对加快城镇一体化、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负责人杨辉锋说。
白舍镇田东村地处偏僻,村民贫困。该县将该村列为重点扶贫点,先后向上级部门申请了道路建设、农田改造、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多个项目,特别是在农业开发部门的扶持下,申请项目资金350万元对该村的800亩农田进行改造,使其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各项基础设施好了,大家致富的积极性、信心也高了。”该村蔬菜种植大户王润才高兴地说。近年来,该村新发展大棚蔬菜350亩、大棚西瓜150亩,茶树菇年产量达300万筒,走上了多种经营的致富路。
“现在在蔬菜基地做事,每天能挣到80多元,日子也越来越好。”日前,该县白舍镇李家村村民罗平兰喜悦地告诉笔者,罗平兰家共有五口人,60棵橘树每年5000多元的收入就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镇村干部帮忙介绍,推荐她到当地一家蔬菜基地上班,负责蔬菜管理和采摘,每月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丈夫出去务工,一年下来,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罗平兰不仅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去年还盖起了新房。
该县大力创新帮扶举措,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健全了贫困村、贫困户电子信息档案,分类制定脱贫计划,争取了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实现社会保障项目对贫困户全覆盖,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大力实施“六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个村派驻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个贫困户制定一项帮扶措施,确定一个增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人员,让精准扶贫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加快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扶持模式,使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同时,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行整村扶贫计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感谢政府好政策,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白舍镇田东村党支部书记罗良财高兴地说。该村共有10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6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78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2012年该村被列入扶贫挂点村以来,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居环境,新建了200多亩蔬菜基地,扩大了白莲种植面积几百亩。如今,“田成方、园成片、渠成网、树成行”成为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农民人均收入也迅速增加至现在的7200多元。
朱树群,南丰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