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军营里的全国技术能手
2016-03-01董晨阳樊明茹
董晨阳+++樊明茹
走进武警西藏总队通信站,一名年轻的战士正在忙着调试线路,神情一丝不苟,原本清秀的面庞早已在烈日的洗礼中烙上了痕迹,他正是李耀扬。17岁那年怀揣着军营梦,他只身一人从繁华的成都市区来到广阔的西藏高原,这一扎就是十年。十年里,李耀扬从最基层的总机话务员做到通信修理技师、从一名年轻的通信兵学员做到业务娴熟的通信教员,他勇于吃苦,敢于创新,在高原的沃土上履行着一名通信战士的责任与使命。他荣获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通信技师职称、两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多次受到嘉奖,2014年因业务技能突出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同年荣立二等功。
心系军旅梦,青葱少年扎根西藏高原
李耀扬来自军营世家,爷爷、二爸、姑姑和姑父都从军,这样一个浓厚军营氛围的环境,让年幼的李耀扬从小就对部队产生了一种向往的情结。对他来说,当兵就可以像姑姑、姑父一样,穿着英姿飒爽的军装,“帅气”是一个几岁孩子对于军人最稚嫩的认识。从那时候起,“当一名优秀的战士”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李耀扬的心里。
17岁那年,李耀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去西藏当兵。“我爷爷当了一辈子铁道兵,走过很多地方,唯独没有去过西藏,我要去实现他的心愿。”耳濡目染的军旅情结注定让李耀扬的人生轨迹不同寻常。在普通人眼里,“西藏”就意味着艰苦与磨砺,高原反应与极寒的气候让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望而却步,可在李耀扬心里,西藏却是他的梦想,那里有圣洁的布达拉宫,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做一名高原上的武警并守卫在那里,他从心底里觉得神圣。
下了飞机,第一次亲眼看到连绵的高原和雪山,李耀扬更加坚信自己的决定没有错,顾不得多思量,接踵而来的晕眩感让他很快领略到了高原的“力量”。部队派来了东风车把李耀扬和其他新兵接到了营地,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放鞭炮来迎接这群初到的新人,李耀扬第一次感受到了部队大集体的温暖。
虽然临行前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但他毕竟只是一个17岁的孩子。来到部队几天后,浓浓的思乡情与陌生感让李耀扬把自己紧紧封闭了起来。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街道,没有熟悉的亲人与亲近朋友,有的是严明的纪律与辽阔的天空,空荡的山区与陌生的营地。“那时候的我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理别人,就连对待自己同级的战友也是一样,经常自己干事情,然后就闷闷不乐。”所幸细心的指导员发现了这一切,他像长辈一样关心着李耀扬的每一点心理变化,帮他排解不良情绪,教他学会融入集体生活,用身边班长的故事让李耀扬认识到当兵的使命与责任,“你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要有一种使命感 ,当兵就是保家卫国。当兵是来干什么,当兵就意味着责任。”一方面指导员在心理上开导他,另一方面考虑到李耀扬年纪尚小,特意批准他和家人通电话。
第一次打电话给家里,听到爷爷奶奶熟悉的声音,李耀扬的心情格外激动,作为新兵他有太多的委屈和心酸,但电话里说起来却是“报喜不报忧”,拨通电话的一刻起李耀扬才真正体会到了成长的滋味。经过几次与指导员谈心,李耀扬逐渐驱散了心理上的阴霾,“崇尚荣誉,爱岗敬业,敢打头阵,勇上一线”这些鼓舞人心的话语深深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在心中燃起了火焰般的斗志,暗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生出了嫩芽。
术业有专攻,考取军校锤炼一技之长
新兵新训后,李耀扬被调到支队的总机部门当话务员,负责接转电话,“耳功、指功”是一名话务员的基本素质。经过一年多的磨炼,李耀扬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工作的技能。
“当兵也是个职业,既然当了就要干好,逃避是没有用的,必须独立面对。”对李耀扬来说,军校是自己“当好兵”的必经之路。为此,李耀扬瞄准了石家庄指挥学院(如今的石家庄士官学校),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文化课程,数学、语文、历史……这些已经被搁下两年多的书本又被重拾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边工边学”,李耀扬第一次参加入学考试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专业的一名新生。
进入军校后的李耀扬如饥似渴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对专业课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不仅专心听,还善于思考,每次参加小组讨论时,他总能拿出很多方案。除了上课,日常的军事训练依然照常参加,用李耀扬的话说,“军校比部队管理还要严格些”,军校不仅规定了作息时间,每个时段也都有统一的安排,晚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之后必须在教室内上自习。
看似“严格”的军校生涯,激发出了李耀扬内心的潜能,开始时他看到普通对讲机的电路图眼睛都会花,随着老师和教导员的讲解, 慢慢地,他对这个看似深奥的领域产生了兴趣。整个电路找不到头绪,就从电源部分、信号部分开始逐个击破,枯燥无味的电路图渐渐在他面前变成了一张清晰的网络,思路好像一下活跃起来。电源、信号、电容、电阻,它们像被施加了魔法一样,深深印刻在了李耀扬的脑海里,让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对李耀扬来说,这段学习经历是一次蜕变的过程:他用两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成长为一名技术士官。从军校学成归来,因为专业技术过硬,李耀扬成了唯一一名留在西藏自治区总队机关通信站的通信兵,负责远程处理下属各县市支队的通信故障。
敢打硬仗,高原上的通信尖兵
作为总队的“尖兵”战士,李耀扬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不光负责队里无线电这个本行,队里的有线电话、卫星设备他也全盘接收,甚至有时计算机、电视机、取暖器出了问题战友也都会拿来找他。“一专多能”是李耀扬对自己的要求,一方面他努力钻研无线电领域的最新技术,另一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拓展自己的工作。
“我对修理的各方面都感兴趣,有些东西一开始不会,我就去把它拆开,打开看它的电源、内部构造,并会查很多资料,做到举一反三。” 很难想象,一个对专业不热爱的人会在工作上倾注如此多的心血。
2013年初,为了让中央首长在视察武警部队时能准确了解西藏总队官兵执勤状况和青藏铁路沿线情况,李耀扬跟随总队信息化处的同志赴唐古拉无人区安装铁路守护监控设备,在海拔5000多米、零下20多度、风厉雪紧、氧气含量仅有平原地区一半的唐古拉山上,与战友经过4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在冻土上完成了3000余米长的光缆、电缆铺设任务,实现了现场图像实时传输至武警总部的可能。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融通光纤,当时的环境下,温度很难达到光纤熔接温度。经过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总结后,他脱下大衣,将光纤和熔接机裹在一起,通过汽车暖风口对熔接机、光纤短暂加热,最终完成了熔接工作。历时3小时,在极度缺氧、极度严寒的条件下,成功挑战了工作极限。
在长期的通信修理工作中,李耀扬遵循“先抢通、再修复”的原则,在遇突发情况时能快速抢通各类通信要素,累计修复各类通信装备1000余件,修复率达到90%以上。
刻骨钻研,勇于攻克“技术难关”
在高原值过勤的战士都有这样的体会:畅通的信号不仅意味着准确传达的命令,在特定的时刻更意味着安全、生命与责任,而对讲机则是必不可少的通信联络工具。作为一名通信兵,李耀扬深知通信质量的重要性,在执行总队任务期间,他发现一旦使用对讲机的部队数量多、超短波频率较广时,对讲机的信号就会出现“二对一”相互干扰的现象,多个频率会互相干扰。经过理论推算、实践测试,李耀扬发现总队原用超短波手持台在规划频率中存在严重的内部三阶互调失真干扰的漏洞,总队信息化处对此也非常重视,制定了为期两年的手持台新频率整改工作计划,并任命李耀扬为主要技术负责人。
虽然此时的李耀扬已经不是一个新兵战士,但要攻克这个动辄就要数十个公式编程、上百次调试的技术难关,却并非那么容易。比如三接互调这项基本工序,计算三间互调长短波失真有现成的公式,如果要把40多个频率套进去计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挑战来了怎么办?李耀扬狠下心来, 迎难而上。作为带头人,他把程序编写的工作在团队里进行了分配,擅长做界面的就主做界面,擅长语句编写的就做编程,思维缜密的就做测试,而他则沉下心来,一点点地破解技术关卡。每完成一段程序,李耀扬就要亲自去检验一次成果,常常是一个人跑到高处测试信号,皑皑雪山下遍布了他的足迹。经过上百次实验、修改,终于实现了程序反映出来的结果和实践表达的结果呈100%一致。利用java计算机语言,李耀扬独立编写出超短波互调失真频率计算程序,准确计算出了总队原用超短波频率之间内部三阶互调干扰的组合情况。在制定新频率中,他依照超短波改频要求,结合外部环境条件,确定精确的算法。充分利用频谱,合理分配频率,避免了对讲机在使用过程中相互干扰的现象。这个完全自主开发的程序很快被应用到了部队的日常工作中,李耀扬打赢了这场漂亮的“技术战”。
传道授业,言传身教打造工作团队
从 2010年开始,李耀扬开始以教员身份给支队集训兵授课,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创造型通信,他门门都是业务能手。他精于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到解决问题,总是细心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并将经验汇总编写成论文、教案。在修理所工作期间,李耀扬总是手把手教授业务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工作经验,对照故障电路板、电路方块图、电路原理图准确耐心讲解重点、难点,所带徒弟都能很快地掌握基本业务技巧,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中也能独立担当通信抢修任务。李耀扬在总队组织的通信兵集训中担任教员期间,先后为支队通信科(股)长网上集训授课、通信兵各类现场集训授课200余次。他时常利用空余时间细心研究教学难点的切入方式,按顺序设计讲解步骤,手段新颖、质量较高,成果突出,用自己辛勤的努力为总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通信业务骨干。
如果说当兵是一个职业,那李耀扬就是这个职业上的楷模。十年从军路,他把青春奉献给了雪山,把理想留在了高原。一年里难得的休假,他却因为不舍得手中的工作而多次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为理想起航,以技术为帆,李耀扬正在自己的军旅之路上扬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