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精雕细刻在竹雕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016-03-01黄建海
黄建海
中国竹雕艺术历史悠久,崇尚自然的艺术品位特别突出,是一门十分受人欣赏的艺术瑰宝。经过岁月的洗礼,竹雕艺术越发成熟。雕刻家们通过用自己独特的刀法来展现在设计构思中的技艺手法,也是展示艺术内容的手段。精雕细刻的风格精致细腻,古朴典雅,层次重叠,历代以来都有优秀作品传世,众多雕刻作品都呈现出了精致细腻的风格以及玲珑剔透的立体精雕,细密入微的平面细刻,鬼斧神工,说明了竹雕艺术家灵力的刀工以及对精雕细刻雕刻手法的追求。
竹雕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是在竹茎上雕刻多种图案和文字,竹茎或竹干,外观圆圆的里面是空的,适合用来制作笔筒、臂搁,或者香筒、竹匾等器物,主要采用阴刻、浮雕、皮雕和透雕等技法进行雕刻。或者采用竹根来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根的纹理,形态奇异,因此雕刻竹根要顺势借形、类物刻象,巧妙地利用根材天然的形态、纹理、疤节甚至瑕疵。早在六朝时期开始直到唐代,竹雕作为一种艺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雕刻技艺十分精湛,越发成熟,其艺术追求和表现技巧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拙到精,在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竹雕艺术家努力下,源远流长地传承了下来,并实现了由最初的粗犷流畅到如今的精雕细琢,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竹雕精雕细刻的艺术特点
中国竹雕艺术品融合了民俗文化的传统,既有古朴淳厚的艺术风格,画面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构图饱满有层次的特点,又有民族文化中精巧的成分,鲜明的艺术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独有的地域文化涵养,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竹雕的立体精雕包括圆雕、透雕、深雕等技法。圆雕,也称为立体雕,大多可以多方位、多角度雕刻,包括多种多样的手法和表现形式,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具有写实性与装饰性的特点,对于竹料选材方面来说,用竹根雕刻居多。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或层次之间透空,具有较丰富的层次,工艺观赏性极强,大多在竹木料的四个面进行雕刻。深雕的另一种叫法是陷地深刻,属于凹刻中最深的一种,立体感十分强,通常会结合浮雕、透雕等法同时运用,也称为凹刻的浮雕,对于这种雕刻技法来说主要用在笔筒的雕刻,雕刻的题材以蔬菜、荷花等到为主。竹雕的平面细刻包括浅浮雕、留青雕、细刻等技法。浅浮雕较浅,层次交叉少,雕刻的图案和花纹浅浅地凸出底面,又叫薄地阳文,勾线要求严谨,就像印纽雕刻中的薄意雕,通过线面结合加强立体的空间感。留青雕也称为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其余铲去为底,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分出层次,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光滑如脂,温润如玉,通常用在笔筒、臂搁、匣盒、扇骨上,雕刻出深、浅、浓、淡的变化,就像是在纸上作画一样,一般刻字画都可以,具有极强的书画表现力。细刻也称为毛雕,顾名思义就是以刻线条为主,一笔一刀十分认真,非常细致,而且刻痕还带有毛刺。
千百年,中国竹雕以其凝炼着出神入化的功力,精益求精的刀削斧凿以及神奇大胆的想象,赋予了竹木强大的生命力,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质,闻名于海内外,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永恒魅力。至此,就需要精心的安排布局,即使很小的人物形态也雕刻得须眉毕现,衣纹清晰,表情生动。景物丰富,作三四层或更多的镂空精雕,或平面的精雕细刻。这些木雕装饰于器物上,既可远观其整体的气势和艺术效果,又可近看其精巧的雕工和玲珑剔透的细部,使人感觉像是面对一个景物丰富、气氛热闹而又深远、广阔的场景,仿佛已经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
竹雕精雕细刻的用料考究
对于雕刻的用料选择,是工艺师们在进行创作设计前面对的首要问题,所有竹雕的用料方面也是不例外,十分考究。由于竹根雕不同于木雕、石雕和泥塑等雕塑,一般来说,竹子的材料壁薄心空,而且外面比较硬,里面相对较软,因此局限性就大,可塑性就变小了,如果稍微马虎一下就可能凿穿,因此工艺师要在非常熟悉材料的基础上,不断反复构思,章法布局,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每当进入秋冬季节后,人们进入山林砍掉一批竹子后,竹雕艺人也会进入竹林,挖掘能刺激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竹根的选择尤其讲究,对于竹龄较大的根来说,一般质地相对坚实,色泽也会深很多,但遗憾的是,竹根可塑性强弱的鉴定,只有挖出来后才知道。可以从起材质的形体、纹理、色泽等入手,随势夸张、减缩,通过疏密、起伏、粗细、虚实等衣纹变化,以便让人物的气韵更加生动,意蕴十足。同时藏露兼顾、谦虚得当,使作品透露着“返璞归真”、或“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竹雕雕刻所用根材,最好是找生长在向阳的地方,同时土壤贫瘠处,由于水分少,质地就会细腻,而且不容易发霉和虫蛀。通常最好选三至六年竹龄的竹,如果竹龄太嫩,纤维疏松、粗糙,尽管适合雕刻,但是缺少了光泽度;对于太老的竹子,就难于雕刻,而且容易开裂。这些木料可创作出的题材繁多,如佛像、老翁、仕女、仙佛、武士、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这些人物作品可以精雕得动态逼真,“神”与“形”可达到完美的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竹雕精雕细刻的刀法精巧
艺人们通过不同的雕刻刀法来展现自己的创作构想,运刀的过程中,表现出转折、顿挫、凹凸、起伏等手法,以便能让作品显得生动自然突出,从而充分体现竹雕的材质美和丰富的雕琢美。对于不熟悉竹雕艺术的人来说,他们在用刀的时候,难以刀代笔,一旦胆子小的话,深怕刻坏,就会导致刀法笨拙,难以雕刻出竹雕作品的韵味。所以说,竹雕从艺者要勤于多刻多练,再仔细多琢磨,才能练就精巧的刀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竹雕追求精雕细刻的风格,而此风格离不开刀法,这刀法既要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要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刀法就好像是书法中的笔触一样,不仅能够起到强化和加深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达到刀工流畅,而且画意明确,意境深刻。因此说,初学者只要熟悉平刀、圆刀二种不同的用途,才能较快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练就自己擅长的刀法。相对于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在竹雕中进行传统人物创作时,在进行精雕细刻的步骤时必须要有充分的耐性、细心和勇气,这样才不至于一步不慎而无法弥补。竹雕作品《巡游八方》从选料、原料处理、造型设计、雕刻、修光、磨光等,经历十多道工序,耗时一年多才创作成品。作品以钟馗巡游为创作题材,采用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雕刻而成,雕工精细,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尤其是钟馗的胡子采用点刀法,设计与用刀均精心而周到,小节之处尤需下功夫,须髯根根可数,惟妙惟肖。这个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
笔者认为,竹雕艺术家在进行大量切削竹料的粗坯阶段,要因势利导、巧用自然,以采用敲锤配合刀具进行切削,由于壁厚有限,下刀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当雕刻向外推进或深挖时,就会以拳心向下状。当雕刻向内推进时可作拳心向上状,当雕刻轮廓欲切断竹纹丝缕时又可作拳心向内或向外状,三种方法灵活掌握。在进一步精准和细致刻划时,右手握必须要紧紧握住刀柄上端,左手则需要捏住刀杆的上部,来进行理清线条、消除刀痕凿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如果遇到刀具雕刻的太深,千万不要摇动刀柄急着抽出,不然就会引起锋口开裂或剥落,这时候就要用另一刀具并轻微削去该刀具周围的竹料,右手执刀呈握笔状,但要将无名指和小指紧抵在雕刻物上向前运刀,以控制尖刀。
雕刻完工后,还需作防霉蛀处理,将作品放入配好药物的大缸中浸泡数天,使药物充分吸收,取出晾干用砂皮纸打磨,此时应注意砂皮纸选择须从粗到细、道道深入。直至纹理清晰、手感润畅、光亮如玉为止;如用油漆,则先上色后刷漆,待漆膜干后再用旧砂皮纸打磨,磨光后再上漆,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呈现出圆润光滑的珠光宝气为止。
(作者单位:仙游县榜头镇初人竹木雕刻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