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地区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6-03-01郭应丽马占才孙福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精神疾病

郭应丽 马占才 孙福英

【摘要】目的:调查青海地区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精神病患者传染病的防范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共收治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患者456例,其中病毒性肝炎占84.4%,梅毒12.1%,肺结核3.3%,水痘0.2%。以农牧区藏、汉族较多。结论: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病感染率较高,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做好入院筛查、积极预防和有效管理,减少传染病传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关键词】精神疾病;合并传染性疾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51-01

精神病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长期慢性消耗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高,常易发生传染性疾病。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对发现的合并传染性疾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 1月至2014 年l2月收治的5575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456例。其中,男286例(62.8%),女性170例(37.2%);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4.07±9.92)岁,年龄<45岁340例(74.5%),≥45<59岁103例(22.6%),≥60岁13例(2.8%)。居住城市173例,农村162例,牧区121例;汉族283例,藏族140例,回族33例。见表1。农民141例 (31.0%),自由职业或无业127例(27.9%),牧民89例(19.5%),工人48例(10.5%),干部38例 (8.3%),学生13例 (2.9%)。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传染性疾病分布 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456例,包括有病毒性肝炎385例(84.4%,乙肝341例、丙肝41例、甲肝3例),梅毒55例(12.1%),肺结核15例(3.3%),水痘 1例(0.2%)。见表1。

由表1可见, 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藏族感染率最高,高于其他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我院精神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为8.2%,明显高于报道的2.3%[1],其中病毒性肝炎占84.4%,发病率6.9%,尤其乙肝占到总数的47.8%,发病率达6.1%。合并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主要由于乙肝发病率高引起(占病毒性肝炎88.6%)。传染病报告中,乙肝按HBsAg(+)即作为乙肝上报,数据中“乙肝”应为HBsAg阳性率,多数患者并非乙型肝炎疾病状态。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海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标化)接近9.75%[2],导致了结果中乙肝发病率虚高。

青海系梅毒高发地区,2013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中青海省发病率55.10/10万[3]。孙玉兰等报道2006~2010年青海省梅毒年平均发病率18.93/1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报告病例数占传染病总数和性病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与2006年相比,2010年发病率上升257.09%,年平均增长27.45%[4]。另外,黄南州、海南州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发病率明显高于以汉族为主的西宁和海东。肺结核15例(3.3%)发病率0.27%,发病率较低[1,5]。

3.2 精神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3.2.1 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疾病一直以来被社会忽视,精神病患者也受到社会的冷落。且大多患者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不稳定、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相应的照顾与管理,形成不良的卫生习惯,营养得不到保障,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从而加剧其自身抵抗力受损,容易感染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甚至有吸毒与乱性(或性侵)行为而感染肝炎或梅毒[1]。

3.2.2 精神疾病因素 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此类药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易使其抵抗力降低。另外,精神疾病的慢性消耗,也使其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高。

3.2.3 居住环境的影响 精神病患者大多居住空间狭小,甚至被锁闭在狭小空间里;患者流浪在外乞讨、居无定所、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易使其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高。

3.3 防治管理措施

3.3.1 对医务人员普及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对精神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认识,积极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对于精神病合并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地的处理。

3.3.2 加强门诊把关和入院筛查工作 门诊首诊医师把关,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有野游史、长期流浪在外的患者,做好常规传染病筛查工作,以便对筛查出的合并传染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防范措施。

3.3.3 加强病人、病房管理 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做好患者、病房的日常管理工作,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措施。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杜绝共用针头和注射器,劝其戒毒。严禁患者共用剃须刀、理发剪及牙具等减少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剃须刀、理发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精神病患者中HBV、HCV、HP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患者、陪伴家属与探视人员做好传染性疾病卫生知识宣教。

参考文献

[1] 李梅花,谢光平.住院精神病病人合并传染性疾病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96-97.

[2] 车骝强.青海省少数民族献血者HBV、HCV、TP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2):159-160.

[3] 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4] 孙玉兰,贺鹭,樊明.青海省 2006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9):811-812.

[5] 龚劭工,刘红,苏建宁.对精神病患者感染肺结核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3):2802-2803.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精神疾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
全球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分析报告(2014)(Ⅱ)
写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创刊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