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6-03-0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文_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文_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一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协会于2011年10月14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成员。五年来,一届理事会秉承“遵守法规加强自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诚为政府企业服务,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宗旨,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着力开展了若干影响面广、基础性强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提出政策建议
行业发展政策建议。协会注重围绕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深入行业、认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呈报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例如:协会成立之初就开展了“城轨交通发展政策研究”,在协会组织下,由上海申通牵头,形成了8万字的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由包叙定会长率18位副会长联合署名将课题成果—“城轨交通发展政策建议”呈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和马凯副总理,得到领导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协会在推动政策建议落实上作了大量工作,部分建议被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吸纳,电价税费优惠、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政策正在逐步落实中。
城轨交通与高铁共同“走出去”战略建议。协会专门开展了“城轨交通‘走出去’”专题研究,形成了10万字的课题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轨高铁比翼双飞闯世界》专题报告,由包叙定会长呈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马凯副总理都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国家发改委先后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部际工作协调小组,将城轨交通纳入国家铁路“走出去”战略,协会也正式成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这标志着我国城轨交通“走出去”已被纳入了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
按政府部门要求提出专业建议。对国务院审改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报告,代表行业提出了意见建议。向工信部报送了《城轨交通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报告》,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了“城轨交通行业能源统计数据分析”,协助交通部起草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意见》,代表行业发出了声音。
开展行业基础工作
进行行业统计。一是建立行业统计制度。经协会努力,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协会“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建立行业发展统计监测机制,定期发布分析报告和风险警示”的职能,在国家统计局支持下,协会现已建立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报表制度》。这是我国城轨行业首个也是唯一的覆盖规划、建设、运营、装备等城轨交通全领域的统计制度,弥补了行业基础工作的重大缺失,为行业统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展统计数据分析。五年来,协会撰写和发布了多期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和专题统计信息,逐步形成了行业权威的统计信息。其中“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呈报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工信部领导,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马凯副总理及各部委主要领导的肯定。三是推进统计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各城轨交通城市的统计员队伍并建立了管理制度。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效能评价及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并以此为根据建立科学评价城轨交通发展的指标体系。开发建设了行业统计及效能评价分析平台,初步实现了会员单位数据的网上采集、发布、维护和共享,为会员单位等用户提供了自动化的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及动态维护的工具和平台。
推动行业人才培养。一是开展专题研究。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城轨交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摸清了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能力的情况,提出了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设想,为政府决策、行业和协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组织编制规划。协会组织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未来人才培养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要求、保障措施等,拟于今年底发布,指导行业相关工作。三是推动培训标准研编。从关键工作岗位入手,现已完成了8个工种岗位的职业标准,为后续工种岗位规范、课程体系设置、技能鉴定、资质认证等提供了参考依据。行业急需的其他职业标准、培训标准、认证标准的研编写工作也已经起步。四是教材规范。以相关标准为基础,开展了第一批八个工种岗位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五是开展师资培训。近两年来举办了三期“城轨交通师资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及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百余名,为行业师资培训探索了路子。六是探索开展高端人才培养。协会携手各副会长单位联合北京交大共同举办了城轨交通EMBA班,相关单位的30人参加,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七是举办交流活动。2015年协会主办了“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训工作论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主管司局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是业内首次举办的人才培养的较大规模交流活动。
开展协会团体标准的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基础工作。在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形势下,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以现有国标、行标为基础,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协会实际,初步构建了包含城轨交通各种制式,涵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装备、安全管理、资源经营等各专业领域的团体标准体系,将为协会科学组织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指导。研究建立协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已形成初步方案,正稳步推进。根据国家团体标准的管理规定及有关要求,制定了“协会标准工作管理章程”和“团体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二是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和研究工作。瞄准行业需求,以团体标准为重点,在与既有标准体系衔接的基础上,已着手开展了一批行业急需的市域快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以及CBTC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等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研究工作。三是服务政府部门标准化工作。发挥专委会作用,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参与了国标、行标的制修订和宣贯培训工作。承担了住建部标准研究项目《地铁列车定员、车站规模动态计算方法及其标准研究》工作;参与了交通部重点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标准研究及制定》有关工作,并组织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控制技术规范》(GB/T50839-2013)等标准的宣贯工作。
促进行业规范和自律
推动建设城轨装备认证制度。城轨交通装备认证是国际通行的产品准入方式,是促进城轨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此,结合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开展城轨装备认证工作”,并委托协会“组建城轨装备认证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装备产品认证目录和认证规则,协调认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协会现已转发了该《通知》,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组建了认证技术委员会,同时草拟了实施细则和宣贯工作方案,为正式开展认证工作打好了基础。
开展招投标监测跟踪工作。一是协助规范招标文件。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的要求和委托,完成了对“评标办法”的规范工作,并协助制定了地铁A型B型车辆、牵引系统、信号系统等《用户需求书》,经批准已发布试行。二是完善评标专家库。受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委托,对车辆、牵引、信号等装备系统的评标专家库进行了调整。优化专家抽取方式,探索通过网络进行专家抽取,现已进入试用阶段。同时组织了对评标专家的培训。三是开展专题研究。针对城轨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监测跟踪工作进行了调研,开展了城轨交通施工及监理主要负责人诚信备忘录制度和招投标数据库建设的调研工作。四是配合具体工作。受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委托,对装备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情况组织专家评审。对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投诉,组织专家提供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
编制和发布自律性、指导性文件。一是发布了“城轨交通沿线地区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和“城轨交通安全控制技术服务计费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为开展相应技术和咨询服务收取费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制定了牵引系统制造企业和CBTC系统制造企业“以技术引进方式生产产品进行投标的若干意见”,作为开展相关评审工作的依据。三是研究制定了《规划建设与资源经营一体化设计参考标准》及实施细则、《传媒(广告)设施基础运营条件标准》、《广告内容安全审核标准》等三个资源经营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为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推动行业创新
推动和协助国家创新平台建设。2012年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委托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研究》,提出了建设城轨交通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创新平台的政策建议、具体方案和实施方法,为城轨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经协会积极配合、协调组织,国家发改委最终批复了城轨交通系统测试、车辆系统集成、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数字化建设与测评技术、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系统安全保障等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并给予1亿多的资金支持。
申请专用无线频段并推动应用。一直以来城轨交通CBTC系统使用2.4GHz的公用频段,存在易受外界干扰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协会专门开展了《城轨交通专用无线技术》研究,提出了1.8GHz作为城轨交通专用频段的建议。后经协会不懈努力,多次向工信部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局主要领导要求解决,工信部已于2015年初批准1.8GHz作为城轨交通专用频段,一举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随后协会先后两次印发通知推动1.8GHz频段在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并安排技术装备专委会对1.8GHz频段的应用进行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制定了结合1.8GHz频段和第四代通信制式(TD-LTE)的“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规范”(LTE-M),得到了广大业主单位、信号和通信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不仅有力推动了专用频段的推广应用,也促进了我国城轨交通CBTC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
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一是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协会在全行业内征集了示范工程项目报有关司局,并在评选过程中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同时为会员单位示范工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在协会的积极协助和努力下,“重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互联互通示范工程”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燕房线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工程”先后获批国家示范工程,并分别获得1.2亿和1.6亿国拨资金支持。二是开展对自主创新产品评审。先后对自主化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等进行考核和评审;对地铁牵引变流系统、地铁车站预制装配技术、直流高速断路器等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评估和评审,推动了优秀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为自主和创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首先是为技术装备自主化鼓与呼。利用协会平台在多种场合和机会积极向主管部门呼吁城轨技术装备要由国产化向自主化发展。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举办“城轨交通自主化技术推广应用研讨会”,分析现状和问题,研讨对策建议。再者是通过推动建设示范工程、专门研讨、专题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动“全自动运行”、“互联互通”、“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在城轨交通的推广和应用。
做好会员服务
举办交流活动。一是创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系列论坛”。自2012年起,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分别围绕“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开发建设”、“城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每次论坛都吸引了业内人士300多人参会。正逐渐发展为行业的高层次知名品牌论坛。二是举办专题研讨活动。五年间,协会举办了“‘十三五’城轨交通发展座谈会”、“浑南现代有轨电车现场交流会”、“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应用与发展现场研讨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资源经营研讨会”、“城市轨道交通物业发展高层论坛”、“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研讨会”、“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论坛”、“城轨交通公益作品(2015)大赛”等交流活动。各专委会、分会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举办了丰富的研讨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为会员单位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平台,对促进行业交流发挥了良好作用。
建设宣传媒体。协会在成立之初就着手创办行业媒体和资讯平台,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初具成效,协会媒体在业内的影响日益扩大,正逐渐成为会员单位获取信息和展示形象的平台。官方杂志《城市轨道交通》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围绕协会重点工作和行业发展热点进行深入报道,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权威、优质的服务。学术期刊《都市快轨交通》始终保持了高水准和专业性,是行业一流的学术平台。手机报《城市轨道交通》发送范围不断扩大,已基本涵盖行业主流人群,为业内提供了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官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网”点击率不断提高,不仅是行业新闻的集聚平台,也逐渐成为会员单位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趋势和规律,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资讯获取渠道和信息发布服务。
举办专业展览。在协会成立初期的2012和2013年,由协会主办,专业会展公司同时也是会员单位的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承办,在上海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在当时条件下努力为行业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展览平台。2015年,按照有关部门和会员单位的要求,协会自主创办了“北京国际城轨交通展览会”。北京展立足城轨行业,以服务会员为核心,除邀请中国中车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参展外,也为京车装备、华为、上海富欣等优秀的自主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特别是北京、广州、重庆、长春、沈阳、南京、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业主单位的参展和重庆单轨协会、青岛地铁产业协会、苏州有轨电车产业联盟组织会员企业参展,更彰显了展览的“城轨”特色。首届北京展以鲜明的特色、优质的服务、权威的平台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为推动我国城轨交通“走出去”,提升城轨行业的整体形象,协会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做法,与中车集团、铁科院联合,携手中国参展单位在2014和2016柏林国际轨道展上举办了“中国馆日”系列活动,受到了国内外轨道交通同行的关注,有效扩大了我国城轨交通的国际影响力。
推进自身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组织机构。为发挥协会专业性、技术性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协会于2012年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并建立了专家库。专家委由施仲衡院士任主任,刘友梅等9名院士任顾问,共10名院士领衔,有来自城轨交通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委员80名。专家委员会成立以来,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外发展动态,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提供了专业咨询意见。
根据城轨交通专业多、领域广的特点,协会先后成立了工程咨询、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准备、安全管理、资源经营等6个专业委员会和现代有轨电车分会等分支机构。五年来,各专委会、分会在会员单位特别是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完成协会交办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在沟通政府部门、直接服务会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专业交流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有效加强了协会在各专业领域的工作,拉近了协会与行业、与政府、与会员的距离。
组建专业工作力量。协会为长远发展计,2013年投资入股了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2年与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合资创办了北京中城轨会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城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五年来,三个公司在协会领导下,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不仅在支撑协会工作和服务会员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届理事会工作思路
未来五年,是协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从行业发展看,城轨交通仍将处于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做好行业工作更显必要和紧迫。未来五年也是行业组织深化改革的五年,行业组织将与政府部门脱钩,将更加社会化和市场化。协会在按要求完成改革任务的同时,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协会自身看,能否继承好一届理事会工作成果,将重点工作继续抓好、抓实,是进一步取得突破的关键。未来五年,还是落实好“国家发改委【2015】49号文”授权协会的四项重点工作的关键时期。2015年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是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要求协会发挥监督服务作用,并授权协会开展行业统计、招投标监测、装备认证、人才培训四项工作。一届理事会已按“通知”的精神和要求,部署开展了有关工作,取得一定进展。落实“通知”精神,持续推进四项工作,衔接好已有工作,是提升协会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关键。
因此,今后五年协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秉承“服务”宗旨,继承和发扬已有工作成果与经验,深入把握规模扩大化、结构网络化、制式多样化、系统智能化、市场国际化等行业发展趋势,围绕政府企业需求,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引领行业“智慧”发展。同时,顺应行业组织改革方向,对标优秀行业协会,抓好自身建设,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扎实进行行业统计。加强网上工作平台和统计员队伍建设,提高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扩大统计范围,增加对新建城市的统计,探索开展对装备产业、人才需求、招标信息等内容的统计。提高和丰富数据发布的频次与形式,逐步建立包含快报、专报、年报(年鉴)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体系。提高信息分析质量,根据行业发展和会员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统计指标,建立分析评价体系,提高统计和信息的指导性、先进性。
持续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相关规制建设。发布人才培养规划,为行业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发布相关标准,完成职业标准、培训标准、认证标准的研编和发布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组织编制规范的培训教材,供行业使用。开展师资培训、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举办人才培养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活动。探索开展培训机构和教学质量的认证和评价工作。
开展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针对行业发展需求,以团体标准为核心持续推进协会标准化工作。继续做好标准化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协会标准体系,成立协会标准化工作机构和技术组织,发布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和实施的管理办法。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以团体标准为主,在与既有标准体系衔接的基础上,开展并完成市域快轨、轻型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等制式和全自动运行系统等技术的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密切关注标准化工作改革动态,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试点和国标、行标的制修订与宣贯等。
有效保障行业发展秩序
做好装备认证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装备认证相关工作,协调认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展认证工作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建立认证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推动认证结果采信。加强对获证产品生产、使用情况的跟踪评价,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认证工作情况和对策建议。
开展招投标监测跟踪。继续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重点装备招投标监管工作。完善城轨装备各系统用户需求书和评标办法。适当调整充实装备领域的评标专家库,更多吸纳企业的中坚力量和中青年专家。探索城轨交通工程领域招投标活动诚信平台建设,推动城轨交通装备电子招标平台建设。
推动行业诚信自律建设。按照《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工作的意见》(民发[2014]225号),根据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实际,结合行业统计、团体标准、装备认证、招投标监测等工作,推动行业诚信自律建设。根据行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行业或特定领域的自律公约,规范会员单位生产和经营行为。以服务会员企业、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为宗旨,遵循自愿原则,探索开展会员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探索与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等进行对接,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为会员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
积极引领行业发展创新
推动城轨交通“走出去”。在铁路“走出去”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分析城轨交通“走出去”总体形势,提出工作建议,定期报送和发布书面报告。结合行业统计、人才培训、团体标准、媒体展览等工作,探索开展城轨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国际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工作,为“走出去”提供信息、人才、宣传等多方面服务。
推动先进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首先是持续推动1.8GHz专用频段的推广应用。通过LTE-M的推广进一步夯实专用频段应用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加大工作力度,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协助城市和企业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1.8GHz专用频段,促进新建线路使用1.8GHz专用频段和LTE-M技术。加强宣传,强化对保障CBTC系统安全运行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专用频段的政策规定,提高应用专用频段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全自动运行技术(FAO)、互联互通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3.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大对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支持力度,推动城轨装备由国产化向自主化转型升级。开展专项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为自主产品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应用环境。结合装备认证和示范工程建设,发掘一批符合行业发展方向、自主创新的优质项目进行实质性支持,推动国家示范工程建设向自主创新倾斜。协助重庆、北京等城市将示范成果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
4.推动提升行业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网络的建设推动行业创新能力提高。以城轨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为基础,按照国家部署,推动创新网建设。牵头组建创新网络管委会作为决策机构,协助组建技术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依托创新网络管委会和七家签约单位,研究提出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保障高效运转。找准行业需求点、创新工作关键点以及二者的结合点,有效推动创新网络在联合攻关与创新、关键技术装备研制、技术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尽快发挥作用。同时,联合主要业主企业组建中轨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在城轨行业的应用。
5.开展学术工作,促进理论创新。依托专家学术委开展科技人才、技术研究成果、重大项目成果的评选、评审和奖项评审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开展城轨交通运营、建设、装备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系统分析和总结城轨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组织相关学术交流。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
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措施建议。要发挥专业优势,调动专家资源,针对行业热点难点,根据政府和会员的具体要求开展专题研究,为政府宏观管理提出政策建议和专业意见,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措施建议和解决办法。同时继续深入行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为会员单位反映诉求,推动行业管理政策的落实。
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媒体工作。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需求,加强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突出《城市轨道交通》杂志的权威性和《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的学术性,对行业发展大势和技术热点进行引领性的宣传报道,引导行业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资源,以网站为核心,手机报和微信微博为两翼,打造多媒介大平台,提升协会媒介平台的品质和价值,增强传播力;创新运作模式,打造功能性的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展览工作要继续围绕“北京国际轨道展”和“柏林展中国馆”两个重点品牌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发挥分支机构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展示和推广平台,按照成为我国一流的国际性的城轨行业展览会的目标稳步推进。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完成与政府脱钩的改革任务。未来几年,协会要按照脱钩总体方案的总体部署和有关部委的要求,完成好脱钩任务,并以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自身工作,适应新形势对社会组织的要求。
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好轮值会长作用。要积极学习国际、国内优秀组织的轮值制相关经验,根据协会和行业实际,建立健全轮值会长工作机制,促进轮值会长提高履职水平,并为轮值会长履职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调动起会员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会员单位对协会的归属感。
加强专家力量,创新专家工作。培养中青年专家和技术人才,在一届专家委委员的基础上,吸纳、培养并积极发挥中青年专家作用。改组专家委为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工作。对专家学术委开展工作给予人力、物力支持,促进专家更好发挥作用。
4.优化组织管理,充实工作力量。优化专业委员会和分会管理制度,支持专委会、分会发挥更大作用,对其开展工作给予更大支持。根据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适时成立新的专业工作机构和实体机构。充实秘书处工作力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好下属公司作用,为行业、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