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2016-03-01许磊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年17期
关键词:换乘客流人性化

许磊(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许磊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设计实践,从乘客的角度来发现我们设计中仍存在的不足,关注乘客的生理、心理、人文等方面的需求。从地下环境空间心理学来分析乘客的行为特征,力求给乘客营造一个功能合理、接驳方便、流线便捷、环境良好、安全舒适的人性化交通空间环境。论文通过对与乘客关系最为密切的地铁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车站内公共区平面布置、影响乘客行进的站内垂直交通、站内空间环境、以及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并积极采取措施,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达到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来体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目的,并为车站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交通接驳;交通组织;公共区;无障碍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6.12.00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各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长,从而导致各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问题。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点、运量大、舒适等特点。基于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成为各大、中城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以乘客为中心,从乘客的角度来发现我们设计中仍存在的不足。为此,在对最能反映人性化设计的站内公共区平面布置、站内垂直交通组织、站内环境设计以及地铁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等方面的车站建筑设计中采取措施,实现让乘客出行更便捷、更舒心的目标。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接驳

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与其它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是车站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根据地铁车站的区位、服务对象,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地铁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在地铁车站周边合理设置各类交通衔接设施,综合考虑地铁与步行、非机动车、城市公交、私家车、长途汽车以及火车站、机场大型交通枢纽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以引导乘客快捷换乘。

2.1 与行人的换乘

步行是短距离出行最基本的方式,改善步行条件将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公共交通系统中,步行起到了短驳和换乘的作用,是地铁乘客进行换乘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设置行人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等设施,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便捷的步行环境。在与大型商业、公共建筑、大型枢纽连通的车站,还可以设置自动人行道等设施,为行人乘坐轨道交通提供方便,保证行人换乘的安全性、通畅性及舒适度。

2.2 与非机动车的换乘

非机动车在城市交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非机动车的换乘客流来源一般在距车站500m~2000m的范围内[1]。在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中,应考虑在车站附近设置一定规模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地或设施,以方便市民换乘城市轨道交通以到达目的地。其停车场地应结合车站出入口周围的用地和建筑物情况进行设置,这样方便乘客在较短距离内实现换乘,节省换乘时间。国内大部分较发达城市已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可在地铁车站出入口附近设置网点,方便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出行(见图1)。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有利于乘客利用非机动车进行二次换乘。

图1 车站出入口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场

2.3 与机动车的换乘

机动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包括公交车、出租车以及私家小汽车。常规公交线路及站点,应尽最大可能与轨道交通线路衔接起来,以地铁线路为轴线形成“鱼骨”结构网络,并且调整与轨道交通线垂直的公交线路,使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紧密衔接,缩小换乘距离。在规划设计时,将公交车站设置成港湾式停车站,尽可能靠近地铁车站出入口,并分别留出一定的集散及缓冲空间。公交站场宜置于离地铁站点200m范围内[2],并应建立便捷的人行通道。

在私家车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中考虑在城市外围区合理配置社会停车设施,形成“停车+换乘(P+R)”模式,为私家车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有利于轨道交通吸引大量原来使用私家车出行的客流,降低道路机动车交通量,缓解中心区道路压力。

只有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密切衔接,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才能有效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吸引力及客运功能。

3 有效、便捷的站内交通组织

地铁车站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地做好客流组织,使乘客能够安全、便捷、舒适地乘降和换乘。所以,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坚持将乘客需求放在首位。站内交通组织的人性化,主要包括站厅、站台公共区合理的交通流线,站内垂直交通设施、换乘流线等细节。

1)公共区的布置尽可能使乘客使用便捷、顺畅。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客服中心、安检应结合客流流线及楼扶梯的方向合理布置,使车站公共区的功能分区明确,减少客流进、出站流线的交叉。

2)影响车站内乘客行进的垂直交通设施主要是公共区楼、扶梯的布置及其数量,其数量和宽度按照远期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控制。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3]规定,每座车站应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上下行扶梯,站台至站厅应至少设一处上、下行扶梯。与老版规范相比,增加了自动扶梯的数量,这也正是从国家规范对设计提出的人性化的要求。有些城市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车站的服务标准及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车站出入口及站内均设置了上、下行扶梯,进出站客流均可乘坐扶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3)对于换乘站而言,车站内的换乘设施(楼、扶梯及通道)的通过能力除应满足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通过能力,应尽可能的适当加大换乘楼梯、换乘通道的宽度,以确保换乘区域流线顺畅、便捷以及满足高峰时组织单、双向客流的可行性。

4)针对车站主导客流行为特征的差异化设计

针对不同的主导客流构成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对车站设施配置标准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会对车站建筑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与长途客运站、火车站、机场形成换乘的枢纽站,乘客携带物品较多,对车站环境较为陌生,通行速率较低,对人工服务需求比例较高,对建筑空间环境有视觉通畅及空间尺度上的需求。另外,对于以上、下班通勤、休闲、商业为主导客流的一般车站,乘客行为特征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乘客对车站环境较为熟悉,能够较快适应局部设施故障,携带物品很少,通行速率较高,对车站辅助功能需求较低,对车站空间的文化氛围无特殊的要求。上述两类车站对车站通行服务设施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类型车站主导客流的不同行为特征,对自动扶梯、楼梯、检票机、人工客服中心和出入口通道等站内通行设施的配置标准应有差异化的设计。

5 车站内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还反映在舒适度和识别性方面满足乘客的需求。车站室内装修是车站设计的点睛之笔,可结合车站的结构型式、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进行装修设计。由于地下车站内部空间形体比较单一,站内空间环境设计更多依靠的是装修的变化。在有限的单一空间内,应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变化的目的,或者利用装饰材料的不同机理组合,显示其空间形态的变化。有些车站通过主体结构型式的变化使地铁车站内部空间显得更加丰富,例如车站公共区采用中庭的设置,将站厅站台空间有效地连通,使整个公共区空间更加的宽敞,乘客置身其中不会产生压抑感。对于一般形式的车站,车站空间布局确定之后,可结合既有空间进行因地制宜布置一些绿化、小品、灯光、文化墙及色彩变化等,营造人性化的室内微空间,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宜人。如一些特殊车站,车站上部为广场或绿地,在车站顶板设置天窗(见图2),可结合周边的景观环境,将阳光、绿化等环境引入车站内部,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还大大改善了车站沉闷、压抑、单调的空间环境,为乘客营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现如今,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更多的折射出了一座城市背后的文化。地铁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地铁空间设计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含义和美学价值。目前,部分城市在进行地铁车站装修设计时,多结合本条线路在城市中的敷设路径,将车站的装修风格与各车站周边的人文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站内环境为外部环境的延续。

图2 设置天窗的地下车站

6 车站标识及导向设计

标识及导向系统是体现地铁车站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利用简单的文字、图形、色彩等措施组成指示标牌,设立在醒目重要的位置,把最全面、最清晰、最易懂的车站信息提供给各层次的乘客,使乘客能够有效、便捷、轻松的阅读信息,从而得到指引。为了更好地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地铁站内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完善:站外导向标识、站内导向标识以及站内外导向系统的合理衔接。

1)站外导向标识主要是起到指引、确认的作用,一般设置为地铁指示牌、与其他交通的衔接换乘指示牌等。建议在车站500m左右至车站出入口增设连续的导向标志牌,将外部乘客有效的引导至地铁站进行乘车。

2)站内导向标识主要是引导乘客上、下车,进、出站等一系列的行为,也是目前设计较为侧重的地方。站内标识要做到连续、间隔均匀、指向明确。导向的信息量要少而精、简洁而明确、重点突出,使行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判断自己的行进路线,避免拥挤、盲目寻找以及从众行为的情况发生。

3)站内、外导向系统的合理衔接是导向设计容易忽略的地方。乘客在地下空间内方向性较差,结合人的心理特点,乘客在陌生走行环境下心理是紧张、慌张的。例如在选择出站路径时最容易发生行走折返、重复询问等现象。如在付费区流线范围外的合理位置以及非付费区每个出入口通道口增设导向信息栏(见图3),尽可能全面的反应每个出入口地面周边的道路、建筑物、换乘接驳信息,乘客可以根据其信息选择最合理便捷的路径[4]。

一个人性化的标识导向设计可以大大方便乘客的出行,能够帮助乘客正确快速的识别并到达目的地,有助于形成地铁车站内良好的的客流秩序,同时也是消防灾害情况下乘客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

图3 导向信息栏

7 无障碍设计

地铁车站的无障碍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能体现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无障碍设施,涵盖无障碍设计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导盲道、客服中心柜台等,甚至车厢内的专用座椅和轮椅停放位等的合理设置。车站内部盲道的设置应保证其连续性并与外部市政盲道系统连接为完整的体系。另外,还应充分考虑车站出入口、楼梯、栏杆、扶手、休息区座椅、站台候车区以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等各个部位的细部设计。车站内的无障碍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还应考虑老年人、儿童、病人、孕妇等弱势群体,以及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的日常使用。

8 结语

目前已有43个城市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地铁出行已更多地渗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去。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们永恒追求的目标,对于大客流集散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师在创作时不仅需考虑满足地铁车站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还应让地铁车站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将地铁空间与人在其中活动的感受联系起来。并关注具体城市社会文化脉络中使用者的价值观和生理、心理、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按照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从乘客的角度去发现我们设计中亟待优化的地方,不断的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真正实现“让乘客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目标。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国内外成熟的建设及运营经验,分析地铁车站“以人为本”设计的本质,并提出“人性化”设计的取向,为创造符合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地铁乘车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李晓霞,梁青槐.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J].山西建筑,2005(24):21-22.

【2】利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0(3):19-21.

【3】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4】孙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标识导向系统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08(4):118-121.

Humanized Design Research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Architecture

XU Lei
(TheThirdRailwaySurveyandDesignInstituteGroupCorporation,Tianjin300251,China)

Basedon the design practi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the problems in our design are discovered fromthe point of viewof the passengers, and the passengers' demands in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cultural aspects are concerned. The behavior ofpassengers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ound space environment psychology to create a humanization traffic spaceenvironment in which there are the advantages such as reasonable function,convenientconnection, convenient flow, excellentenvironment, safety and comfort. In the article, the goal to reflect the “ people oriented” design concept can be achievedthroughadopting activemeasures and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considering the points closest to the passengers,such as the connection of thesubway station and othertransport type, the layout of inner public area,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pace environment and barrier freedesign and etc, with the prerequisite that the traffic function can be satisfied,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ationbuildingdesign.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design; traffic conn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public area;accessibility

U231.4

A

1007-9467(2016)12-0039-04

2016-09-09

许磊(1982~),男,河南长垣人,工程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与研究。

猜你喜欢

换乘客流人性化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