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2016-03-01

关键词:创造性习惯探究

朱 岩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浅谈小学数学的创造性学习

朱 岩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由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随之发展,新时代的教育体制产生新时代的学生,学生只有具备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才是我们未来需要的人才。特别在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观念上,不仅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还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之中。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创新性,渗透于孩子整个教育和活动之中。

一、创造性学习能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生数学的乐趣。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接近生活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积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和分析实际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二、创新的灵感源于生活,来源于质疑

质疑提问是创造的开始,一个能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孩子必然能产生创造的热性。学生有好奇心,有疑问,说明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他们不断的思考问题,不断求得知识的真谛。由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畅谈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提高运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授课艺术.一要善于置疑,讲究设问艺术.常见的设疑方法有:在两个事物的比较中设疑;依据事物发展过程在追根溯源中设疑;结合学生现实学习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设疑;在容易出现误解处设疑.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产生质疑,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开展探究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个性品质,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开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领域。

三、重视学生自信教育、赏识教育,体验创新的成功与快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信。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做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对此大加赞赏和表扬,这些都是激励学生自信和创新的动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多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的努力,集体的创新也是强大的,引导学生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集取众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识自我,提高自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阶梯,从而体会成功的快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摆脱厌烦情绪,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得到蓬勃发展。

四、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能够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从问题着手,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思维形式,为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条件。注意创新思维的永恒性,最终形成创新行为,达到使用创新思维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六、发扬个性,挖掘创新

孩子,天真无邪,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孩子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个性也是不一样的,而正是因为具有个性差异,孩子的创新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在探索同一问题上的想法、思维不一样,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环境和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注重实践动手相结合,举一反三,既弘扬孩子的个性,又达到创新的目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后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独立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在解决问题时,能想到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进行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孩子的思维过程,发扬孩子个性,挖掘其内在潜能,鼓励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抛出问题,把问题探究点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有新的发现并加以创新。

创新也不是走弯路,完全摒弃前人的经验与做法,创造性学习习惯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要模仿改良,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扬长避短,有所发扬凭借原有的知识发现问题才能进步,才能使我们的数学学习领域有所拓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新疑独特的创新意识。以创新为乐,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层次高水准高素质的创新型的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创造性习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好习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