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结合 情景交融

2016-03-01董齐荣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语文课堂

董齐荣

(长春双阳区第一五五中学 吉林长春 130600)



读思结合 情景交融

董齐荣

(长春双阳区第一五五中学 吉林长春 130600)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的教研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校本教研成为了推进新课程的重要条件保障。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这学期,我们学校在校长的组织下,所有任课老师分教研组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我想:对每一位讲课的老师来说都是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对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来说,听别人讲课,其实也是在回顾自己的课堂。在每一节课上,你都会看到一些相似的环节,而这些环节,自己在课堂上往往感觉不到,现在有了例子,我们也可以依次参照来修改自己的课堂了。 通过参加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让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认识,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语文课上如何让学生读思结合,情景交融,上有味道的语文课,品有感情的文字:

一、有情感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有生命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 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语文让我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语文让我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语文让我们珍视亲情和友情,语文让我们热爱一切健康而美丽的事物。语言学家认为,母语学习决定人一生的精神格局。汉语是我们国家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着这神圣的职责,教学中应努力创造适宜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情与美丽,引导学生摒弃丑陋低俗,去与高尚的心灵对话,走向心灵的完美之路。如二年级教研课《祝寿》,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朗朗上口,教者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韵文第一小节时,学生在感受《祝寿》的场面后,感受到了儿孙对长辈的敬重之情。也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就 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了情感。

二、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们教研组在教《多彩的夏天》一课时,先让学生观赏夏天的美丽图片,老师配以精美的解说,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 教者充满感情的范读带领学生走进了那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地夏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夏天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1.有生气的语文课堂

记得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那求知的眼神,敏捷的思维,才能在课堂中涌动出来,才能体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力。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想要达到于澜老师的目标,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1)让学生自读感悟

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点拨者、引导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主体会,自主感悟,自主理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激发兴趣。如我们教研组在教学《多彩的夏天》一课,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 、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2)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可能他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可能会有些幼稚单纯,但是,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就应予以鼓励、支持。

(3)话,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创设良好的表达氛围,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人人参与,学生 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如四年级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充分积累素材的同时,人人参与,想说就说。我想,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都会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有发展 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作为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能力,就是为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求得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展得更好。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 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四、实践证明

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

我们教研组教学《多彩的夏天》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抓住文中的句子、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相信这样,学生会终身受益的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我们应该开阔我们教学的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读思结合,情景交融。我想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听点,多想点,多 实践点,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更大的进步,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 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语文课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