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
2016-03-01慕利霞
慕利霞
( 榆林市第八小学 陕西榆林 71900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
慕利霞
( 榆林市第八小学 陕西榆林 719000)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还有待努力。课堂教学创设生成问题,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对课堂进行提问,浅谈几点:
一、趣味性
在课堂上的趣味性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节中,先讲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摘了6个桃子,唐僧要把桃子分给三个徒弟吃,怎样分合适?(让学生动手分分看)唐僧分的是:孙悟空3个,猪八戒2个,沙僧1个。沙僧对唐僧分的有意见吗?(有)有什么意见?(分的不公平,有的多,有的少。)怎么分没有意见?请一名学生假扮唐僧重新分,老师指出像这样分的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由于年龄小,缺乏正确的探索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需要,给每个人探究问题的时间、空间,又要做好引导者,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指导。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二、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问题无法解答是难免的,教师的启发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讲究。“要使启发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进而获得思维的结果,教师要提炼相应的原认知提示语。”例如,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启发学生:“你猜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么样的呢?以前整数乘整数怎么算的?”“整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等等。 这就是一系列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体验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三、铺垫性
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提问课本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了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例如,在讲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时,教师首先提问学生:“整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整数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当提出整数运算定律之后,继续问:“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适用吗?”这样提问,就为小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紧紧围绕数加减乘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积极思考。
总之,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