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说事明理的“表达共同体”
——都市报要在陈情说理中打造正能量
2016-03-01陈郁
陈 郁
(扬子晚报社,江苏 南京 210000)
打造说事明理的“表达共同体”
——都市报要在陈情说理中打造正能量
陈郁
(扬子晚报社,江苏 南京210000)
新媒体的涌现,带来了讯息爆棚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受众感到难辨真伪,无所适从。在面对讯息传播变化和竞争时,传统都市报应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引导力,传播正能量。
讲故事;引领舆论;同频共振
一、前言
面对新媒体的发展,都市报要想在新的媒体舆论格局下实现突围、突破,就必须打造出一个让受众认同并追随的说事明理的“表达共同体”。并通过具备亲和力、吸引力、贴近性和服务性的报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
作者简介:陈郁,中级职称,就职于扬子晚报社,研究方向:新闻传媒。
二、学会眼睛向下讲故事
新兴媒体受到受众的欢迎,从根本上说是新兴媒体具有擅长讲故事的能力。因为谁不善于讲故事,谁就不会吸引受众,谁就会被淘汰。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传统媒体所需要补齐的短板。这就要求传统纸媒眼睛向下讲好故事,让故事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
讲好新闻故事,首先就要将“眼睛向下”,就要将焦点对准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表达对其的关怀和同情。这才是读者愿意看到的姿态和期望得到的感受。
一位著名的报人曾经说:“原本普通的人,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情,或者在不普通的命运中展示一种普世价值,这才是能够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新闻的基础之一。”
陈正银是一位南京江北医院的普通职工,在2013年以前,他就是一个谁都不认识的普通工人,50岁的他却感到人生困惑。在青奥会前,他给扬子晚报打来电话,想做2014个“开心饭团”迎接青奥会。记者接到信息后,立刻对这个草根人物进行了采访,并且发现他有美食技艺。就这样,经扬子晚报报道后,这位普通工人摇身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粽子叔叔”。如今的他成了一名教授美食和美食文化的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什么让读者关注新闻?只有身边人、身边事,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参与感。扬子晚报所开设的《平凡人不平凡事》《创业讲堂》等栏目其实每天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在这里只有生动真实的故事才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让事件生动活泼,这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三、眼睛向前让故事引领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从目前情况看,媒体的深度融合涉及诸多方面,但从根本和长远来看,则需要在内容上实现思维观念、生产方式的诸多变革。而这种变革,显然又不能靠传统媒体自我产生,而是需要在观念的碰撞和淬炼中、在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中,使讲故事的能力提升至新境界。
如何让你的语言抓住受众?如何用你的故事感染读者?如何让受众想听你的声音、信任你的说法?媒体传播工作,本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看不见的宣传,才是最高明的传播。强迫无效,惟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可能通达人心。在这个意义上讲,媒体融合发展触发的是一场重新认识新闻传播规律的变革,是媒体人在新技术带动下的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评论员文章是扬子晚报长期设置的言论版面,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位评论家的犀利观点,引人入胜,启人悟道。除此之外,扬子晚报还鼓励记者在采写重要民生新闻之后,还要“多说一句”,这百余字的记者评论的妙处就在于,针对新闻事件快速准确地提炼出的本报观点,这种“小块头”要求切口小、观点鲜明,让舆论助推理论行程辐射力,打通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在2014年南京推行将原先大门紧闭的文保单位向公众开放的新举措。扬子晚报记者在探访之后配文“多说一句”——《开放是更好的保护》,对政府的做法给予肯定。因为“开放不仅是对文物更好的保护,还有利于市民更好地了解南京的历史,更加热爱这座古老的城市”。
四、媒体融合才能同频共振
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甚至此消彼长,但一时谁也很难把谁“吃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二者依然还会共生共存、相互融合,相互影响、频繁互动。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可偏废,必须打通两个舆论场,同奏时代主旋律,聚合发展正能量。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善于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大到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国家内政外交决策,小到百姓安危冷暖、人间社会百态,只要戳到“兴奋处”,就能形成同频共振的舆论场,发展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即使是在一些公共危机形成的舆论狂潮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中的理性光芒,放大其中的正面声音,因势利导,正确应对,就能汇涓涓细流成大江大河,让主流舆论响亮有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海量信息便利的同时,也饱尝“雾里看花”之苦:凭空捏造的信息四处散播,似是而非的观点以讹传讹。这些不实信息,小则引起思想混乱,影响公众认知,大则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而求真务实是媒体的品格,帮助公众辨别真伪、明是非是媒体的职责。
为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扬子晚报很早就开设了“求证”栏目。2014年12月24日,针对有机构发布信息称在南京自来水中检出抗生素讯息,扬子晚报刊出了《喝水=吃药?扬子晚报记者求证发现真相》稿件,又如《传易拉罐沾老鼠尿成夺命饮料 记者求证:谣言》《网传小龙虾“无脏不欢”一身病 记者多方求证》《交2800元不考试能当调理师?记者调查,证书竟是认可真货》《网店80元能充100块话费 有这好事?》《30多元一扎的“橙汁”成本才1元?记者调查:不少都是勾兑的》等澄清网络不实信息的文章都第一时间回应了社会关切,阻止了谣言的传播,从而提升了媒体公信力,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新形势下,主动引导舆论发出主流声音离不开与新媒体的融合,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打造“表达共同体”。面对新的传播方式,我们要将新兴媒体的出现看成是给传统媒体插上一双可以高飞的翅膀,用好了就可以事半功倍。
G216.2
A
1674-8883(2016)12-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