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走转改”与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效果
2016-03-01特克斯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新疆伊犁835500
李 芹(特克斯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新疆 伊犁 835500)
浅谈“走转改”与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效果
李 芹
(特克斯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新疆伊犁8355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对民生新闻的诉求也进一步提高,他们要求新闻贴近生活,报道身边事。“走转改”这一活动的推进让民生新闻深入群众,讲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本文就“走转改”活动的推进,对民生新闻的要求和作用作分析,说明“走转改”活动为民生新闻带来了新的活力,进而说明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走转改”;民生新闻;传播效果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满足之后,人民对精神食粮的要求也开始提高。而民生新闻作为反映人民诉求的平台,却充斥着很多弄虚作假的新闻。这些做法使民生新闻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下降。老板姓是山,老板姓是海。电视民生新闻只有贴近百姓生活,报道百姓身边事,才能赢得观众认可,才能赢得社会公信力。电视民生新闻的“走转改”很好地为新闻转换了风气,使得民生新闻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二、民生新闻“走转改”的含义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这一活动的推进,可以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的实践中,促进新闻报道深入群众。“走基层”就是新闻要深入社会,了解民生,报道出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新闻。“转作风”就是要转变不良作风,追求新闻的真实性,让人民成为新闻报道关注的对象,做让人民信任的新闻。“改文风”就是要关注真正关乎民生的事,少一些空话、虚话,让人民切身感受到社会。一句话说,“走转改”就是要接近真实,把握真实,表达真实。这一些要求都符合新闻传播要求真实的本质,新闻传播就应该真实反映社会。
三、“走转改”对民生新闻的要求
(一)走基层要求新闻工作者转换角色
走基层,不仅要求新闻工作摒弃原本民生新闻报道脱离民生的恶习,还要求民生新闻记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去,了解百姓的生活,做到知民事、了民情。报道的民生新闻应该是百姓希望看到的、了解的、有价值的。同时,走基层要求民生新闻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为报道符合民众要求的新闻而不断努力。首先,要了解民众对新闻的需求,在报道新闻时,不能一味追求大新闻,而应在小事中发现人民群众的真善美,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其次,在探访时要学会发现,发现社会底层最值得大众关心的事,发现在人民生活周边的民生问题。最后,报道的群体还要做到广而深,做到没有歧视、没有偏见。
(二)转作风要求新闻工作者转换采访方式
转作风,要求新闻工作者不片面追求“新闻效应”,吸引人民的目光,而是要让民生新闻成为人民表达诉求的平台,表达出人民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最坦诚的看法,让人民成为报道的中心,让民众的愿望成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新闻工作在报道时只是记录者、报道者,应该将人民心底的声音用最真实、最质朴的话传达出来,为真相服务,为真实卖力。用正确的方式了解人民,用真实的笔调记录民声。“以人为本”要求民生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保持新闻工作者的公平性,不能对民声有所偏颇。要为人民提供平台,让人民出镜,表达自己。只有以人民为主、让人民说话的民生新闻,才能保证质量,才能走进人民心中,才能越办越好,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
(三)改文风要求新闻工作者转换写作风格
改文风,要求民生新闻工作者改掉假大空,戒掉浮夸、空虚的语言习惯,用最简单、最短小的语言,让百姓了解新闻,感受到新闻的贴切生活,体会到新闻就在身边。为了博眼球而用一些夸大新闻事实的用语,在日常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屡见不鲜,还有一些记者对他们播报的新闻并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片面了解和主观臆想就将新闻报道出来,这些行为的危害性都极大。极端的新闻传播伤害的不仅仅是人民大众,还可能使传播者走向毁灭。人民的信任是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石,而民生新闻的不实作风会破坏掉人民对民生新闻的信任,这样的后果必将是作茧自缚。所以,民生新闻工作者要用最真实的语言和文风,报道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
四、“走转改”对民生新闻的作用
(一)“走转改”促进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过去,我们的新闻脱离群众、作风不实,新闻工作者也懒得深入群众了解现实,报道的内容脱离现实,浮于表面。而民生新闻的出现很大程度的改变了这些情况,使得新闻更加贴切生活。“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新闻工作者走出去,到贴近人民的地方去观察、去了解,将民生新闻报道给渴望了解的群众。所以说,“走转改”活动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与民生新闻契合的,它营造了一种人民生活化的新闻气氛,使新闻不再和民众有距离感,进一步扩大了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二)“走转改”促进新闻题材接近生活
“走转改”活动的实行,让记者深入前线了解民众,它报道的是民众茶余饭后关心的话题,不再高高在上。观众会发现报道的地方在自己的身边,报道的事件都是自己熟悉的,这可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所以,“走转改”使民生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贴近生活,做到了听名声、察民意、达民情。
(三)“走转换”促进新闻更加鲜活
新闻内容是民众关心的,新闻的主人是百姓自己,新闻的语言通俗有趣,新闻真实性贴切实际,这些“走转改”给民生新闻到来的好处都让民生新闻更加鲜活,更受百姓喜爱。新闻的题材是身边事,对于百姓来说民生新闻变成活着的新闻。语言一改空洞无物,学会使用鲜活的、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新闻也变得生动有趣。
五、总结
民生新闻的变革不应该局限在形式上,更应该是其本质上的改变,从“人本”出发。“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带给了人民不一样的民生新闻,同时也为民生新闻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前进方向。只有端正思想,改变作风,说人民想说的话,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成为人民喜爱的民生新闻。
参考文献:
[1]齐岚.新春走基层党报传民声[J].记者摇篮,2012(2):29-30.
[2]胡晓慧.以“走转改”提升新闻专业素养[J].中国记者,2012(3):83.
[3]肖雯慧.提升党报社会新闻影响力的三要素[J].新闻战线,2008(6):46-47.
[4]蔡云飞.“走转改”何以常态化[J].前沿关注,2012(2):20-22.
作者简介:李芹(1980—),女,本科,党员,2000年分配为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乡计生办公室干事,2005年任乡计生办公室主任,2010年选调县电视台干事至今。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139-01